「黑天鵝」郁亮又來帶節奏了,杭州人還要信他一次嗎?


“黑天鵝”鬱亮又來帶節奏了,杭州人還要信他一次嗎?



PART 1


隔幾年一次,萬科又出來發佈地產警世通言了。

9月11日,在一份據說是鬱亮的內部講話中,萬科董事長說,要將回款指標當作了超越銷售額、利潤等指標的最核心指標。

接下來三年事業計劃書的制定,所有行為都“收斂聚焦”到保證萬科“活下去”。 “如果今年6300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因為這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和能力做下去。”

聽這話,感覺樓市馬上要崩盤了有沒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行業帶頭大哥明明活得特健康,還這麼深思熟慮地自虐,感動ing……

結果,後臺有一個粉絲幽幽地評論:

華為的任正非,不總是揚言華為要完蛋了嗎?結果相信任正非話的對手們,一個個都完蛋了,華為活得很好。 萬科在歷史上常常唱衰樓市,以配合樓市調控。但事實上,很少在拿地、擴張上手軟過。 現在融創中國的孫宏斌也學會了這一點,常常對市場做出“危言聳聽”的判斷,最後融創發展得比誰都快,拿地速度堪稱第一。

絕對的誅心之論啊!難道華為、萬科和融創都在下一盤大到不可描述的大棋?

這一次,杭州人要不要再信一次鬱亮?

不妨來回顧一下,萬科前幾次唱衰,究竟有沒有帶偏大家。

PART 2


首先得承認,過去十多年,萬科幾乎踩對了所有周期!

不論是2008年金融危機,還是2004年開始曠日時久的調控,萬科都“先知先覺”搶先一步作出降價調整,掌握市場主動權。

與之相配合的,還有輿論的造勢。不得不說,宇宙級開發商確實有“神一般存在”的理由。

先看2007年12月13日那一次著名的預測,當時還是“王的時代”。

當時,王石在清華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參加“中英低收入人群住房解決方案比較研究”的新聞發佈會,記者問:樓市拐點是否出現了?”

王石說:我認可你關於“拐點論”的說法。

隨之而來的是,萬科在2008年新春期間,全國以8折甚至更低的價格清倉存量房源。這一事件,後來也成為中國樓市真正走向拐點的標誌。


“黑天鵝”鬱亮又來帶節奏了,杭州人還要信他一次嗎?


此後,中國樓市由持續看漲,轉變為持續看跌,並最終演變為量價齊跌的熊市景象。

2014年2月10日下午,王石出席了新書《大道當然》發佈會。會上,王石預測了當年的房價:有學者2012、2013年預測中國會破產,我都不認同,但2014年我不敢說,情況非常不妙。

幾乎王石話音未落,杭州真的就開始了大規模降價。有的項目直降40萬元,更有項目精裝三房直降50萬元,而且送車位!

這也是杭州房市走向最黑暗時期的標誌性事件。

在潘石屹表達2015年中國房地產會“撞冰山”的觀點後,王石卻堅定看好2015。王石說:“2015年,萬科真正穩定持續、有效率、有質量的增長才開始。”

這次王石又說準了。2015年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驚人,萬科的全年銷售面積、金額和市場佔有率全面上漲。

PART 3


事實證明,在業內人士還在回味樓市的深寒時,只有萬科搶先一步看到機會。

難怪,早就有業內人士說:當萬科大舉拿地時,就意味著房價要漲了;當萬科計劃降價了,就預示著市場很快就會整體趨冷。

如果2007、2014和2015年這三個年份,你都相信了王石的預言,並堅決執行,應該已賺翻了。

萬科也確實這樣堅定執行了。

以2015年那次王石“看漲”後為例,在2015.7-2016.6的一年時間裡,萬科在杭州八區共競得11宗地塊,另有兩個合作項目。

這段時間,正是其它開發商拿地慾望低落之時。所以,萬科撿漏的這11宗地塊中,有6塊地的溢價率是0


“黑天鵝”鬱亮又來帶節奏了,杭州人還要信他一次嗎?


而這幾個樓盤後來入市,無不賺得盆滿缽滿。世紀之光從1萬6漲到3萬6,中央公園從3萬一路賣到4萬+。溪望的排屋更喊出6萬+……

2017年1月初,就在萬科的神操作一次次被市場驗證之後,萬科再一次發表了對樓市的預測。

當時,《上證報》專訪萬科董事長鬱亮,標題是:房價或會降。

原話是這樣的,鬱亮說:“未來房價會不會下降?這個可能性是有的,在這一輪調控的背景下,前期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未來一年將面臨價格回落的壓力。”

在此之前,鬱亮曾堅持“不對房價做任何預測”。

但這一次萬科變得更精明瞭。之前三次,都是“說了就做”,這一次卻是“做了才說”。

PART 4


在鬱亮預測中國房價下跌前半年,萬科已謹慎拿地了。

2016年,熱火朝天的杭州土地共賣出1584億元,尤其年底,幾乎場場都會拍出新“地王”。而這時候,萬科卻幾乎銷聲匿跡,甚至在聯合信達拍下奧體地王后,也因為出價過高選擇了退出。

但許多同行並沒有注意到萬科的這個暗示。

在杭州土地新政後,12月26日杭州仍拍出史上第二貴地王,樓面價43288元/㎡,溢價率72%。

事實證明,2016年底以後杭州拍出的眾多地王,因為限價,大多預期利潤微薄,有些至今還無法面市。萬科又成功逃過一次“地價大頂”。

雖然土地的操作對了,但鬱亮對房價的預測卻完全失準


“黑天鵝”鬱亮又來帶節奏了,杭州人還要信他一次嗎?


回過頭來看,除北上深等一線城市在2017年上半年達到房價峰值,開始橫盤,不少二線城市如杭州、成都和西安等卻從那時起大漲。

大批三四線城市更在2017年底、2018年初全面普漲,且漲幅驚人。

可以看到,從2017年8月起,萬科在杭州又開始零星拿地,說明他們對年初的預測已不太自信,開始進行修補

當年8月14日,萬科拿下中城匯MIDTOWN兩宗宅地。同一天,又參股融信拿下的古翠隱秀。9月14日,萬科參股金地拿下的悅虹灣。今年,萬科還在臨安拍得一塊樓面價1萬1的宅地。

但目前來看,因為限價,這幾塊高價地最多隻有微利,不算很成功的操作。

而作為一個杭州人,如果你相信了鬱亮2017年初的預測,基本就被帶溝裡去了。從那時到今年5月左右,杭州不少板塊的二手房都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PART 5


當然,誰也不是神仙,預測錯行情很正常。

王石和鬱亮真正把不少同行帶偏的,是2012年以後不時拋出的“白銀時代”理論。

該理論大意是:中國遍地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再。和黃金時代不同,白銀時代競爭更為激烈,“個位數的增長速度”將成為常態

進入白銀時代,即意味著對企業競爭能力有更高要求。互聯網衝擊下,中國地產已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繼續依靠舊有模式已無可能。

許多業內的迷弟迷妹們,都真誠地相信了這句話。

比如杭州許多本來活得挺好的本土房企,有的跑去做體育,有的跑去研製新藥,有的乾脆老闆套現把資產全賣給別人了。

回頭一看,萬科依然把雞蛋放在“住宅”一個籃子裡,房子賣得風生水起,一騎絕塵而去。


“黑天鵝”鬱亮又來帶節奏了,杭州人還要信他一次嗎?


也有江湖經驗特別老道的,比如碧桂園、恆大和融創,繼續加大槓桿,瘋狂擴張,一下就追上萬科,甚至把“宇宙第一開發商”甩出了幾個身位。

他們的增長速度,何止是十位數?用的也大多是快週轉、中介渠道這些“舊有模式”。

所以去年孫宏斌還公開懟過鬱亮,說“白銀時代”太扯,這幾年是鑽石時代,大公司的鑽石時代,可以不斷地兼併小公司的市場份額。

這也難怪,那位粉絲,對鬱亮的最新言論不以為然。並認為是又一次“把同行帶進溝裡”的預謀。

鬱亮是不是真挾帶了一點小小私貨,得問他本人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此言論之前兩個月,萬科在環杭市場已在瘋狂加速出貨。像許村的桂語東方,原來報價毛坯2萬4左右,後來精裝2萬1就開盤了。

總的來說,我不太傾向於陰謀論。如果這真是一份內部講話,那麼它和對公眾說話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就像我們從小到大開過的各種會,老師或領導總喜歡把形勢的嚴峻誇大十倍

不這樣振聾發聵一下,你們這些在好行情的蜜罐裡泡大的新員工們,怎麼有戰鬥力,應對接下來已轉變的預期,和更復雜的市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