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疫情“黑天鵝”北京寫字樓租金普跌,地標級摩天大樓靠內部消化仍堅挺

遭遇疫情“黑天鵝”北京寫字樓租金普跌,地標級摩天大樓靠內部消化仍堅挺

中國尊 李凱旋 攝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未來 見習記者 李凱旋 北京報道

“現在這個時期,除了少數幾座地標性的寫字樓以外,寫字樓的租金都在下跌。”從事寫字樓租賃工作的陳斌(化名)向《華夏時報》記者描述了他眼中當前北京寫字樓的市場狀態。“黑天鵝”突然襲來,各行各業幾乎無一倖免,寫字樓的命運則和企業的運行緊緊聯繫在一起。

從數據上來看,北京寫字樓市場在2019年就曾出現過較高的空置率,寫字樓之間的租金戰也一直未能熄火。2020年,北京的寫字樓市場將迎來供應高峰,許多大體量寫字樓的入市或將進一步推動空置率的上升。市場上有聲音認為,疫情加快了行業淘汰速度,許多企業短板暴露進而退出市場,寫字樓面臨這“狼多肉少”的局面,“飢餓遊戲”已經開局。

少數租金堅挺 多數下跌

“中國當代十大建築”的中國尊已經在招租,它是北京Z15地塊上的一座摩天大樓,其總高528米,地上108層,地下7層,總建築面積達到43.7萬平米,可以同時容納1.2萬人在內辦公。

在中國尊還沒有進入招租階段之前,陳斌曾向《華夏時報》記者預估過它的租金價格,“不會低於27元/平米/天”。彼時,處在同一區域的SK大廈、銀泰中心、IFC大廈、英皇大廈的租金價格大約在15元-20元。

“現在中國尊的租金是不到30元/平米/天,它是地標建築,地段好。包括國貿三期,基本上租金也沒怎麼降,報價在33元/平米/天,成交價大概在28元/平米/天。”陳斌說,“這是北京少數的租金沒有下降的寫字樓。”

出租率方面,陳斌向記者介紹,中國尊主要是內部消化,其他出租得不多。國貿三期出租率很高,空置的不多。

針對中國尊的租金情況,《華夏時報》記者以客戶的身份致電了中國尊的招商中心。“低層差不多是21元/平米/天,只有低層是考慮中小面積分租的。高層不能分租,60層以上的租金是28元/平米/天左右,不到30元。”中國尊招商中心的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中國尊、國貿三期幾乎是北京寫字樓市場中價格最堅挺的兩個項目。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兩個項目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大型企業。“IFC大廈、英皇大廈、PICC大廈也是非常高檔的寫字樓,現在的成交價比年前也降了,預計在10-14元/平米/天左右。”陳斌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租金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是非地標的高檔寫字樓,這種樓CBD區域比較多。比如長安街沿線的那些高檔寫字樓,他們的租金都降了。”陳斌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實際情況是,自2019年以來,北京的寫字樓市場就已經出現了租金下滑的情況。

戴德梁行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北京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的有效淨租金分別為382.4元/平米/月和427.9元/平米/每月。如果以“天”為單位進行計算,這兩個數值約為12.3元/平米/天和13.8元/平米/天。

以國貿區域來看,《華夏時報》記者在梳理了47家寫字樓後發現,若以開發商或業主的實際報價為準,能夠達到13.8元/平米/天的寫字樓僅有22座。若以預計成交價為準,能夠達到這一價格的寫字樓僅剩9座。

高供應和高空置難題

北京寫字樓市場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高供應量。高力國際發佈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到2020年,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增長規模一共經歷了3個時期:2002年-2008年的供應量推動期,2009年-2017年的租金推動期,2018年到2020年的第二個供應推動期。

從此前大熱的聯合辦公到不斷刷新建築記錄的大型寫字樓,許多企業開始對“辦公空間”進行探索。但數據顯示,存量已經處於“艱難消化” 的狀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北京全市僅甲級寫字樓的總存量已經攀升至1114萬平米。

高力國際指出,供應高峰持續推高空置率是市場的本質。“無論有沒有疫情,逐步走高的空置率是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目前的現狀。”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北京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寫字樓的空置率達到了13.5%和7.6%。

“現在租寫字樓企業很少,有租的也是很有實力的公司,基本上在財務方面非常穩健的那種。但是,必須要說的是,就從我們中介這行來看,疫情爆發以來,接到的業務非常少。”陳斌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高力國際指出,2020年是北京寫字樓未來4到5年內的最後一個供應高峰。從2021年開始,整體市場隨著第二輪供應高峰的結束將進入一輪3-4年左右的市場去化週期,整體甲級寫字樓市場租金收入的規模會持續攀升,但租金調整節奏大概率會持續到2020年底,從2021年初開始租金企穩預期將會增強。

而針對去化,陳斌說:“寫字樓的命運和每個行業、每個行業內的公司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這個行業不好,或者當下經濟環境不好,寫字樓又該如何去化?”陳斌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疫情加上高存量,使得寫字樓不得不開始打價格戰,“這就是為什麼在租寫字樓時,對方會說‘這只是報價’,言外之意就是還有議價空間”。

疫情改變市場節奏

高力國際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受到疫情影響,社會消費需求和生產活動受到抑制,大量經濟活動都處於暫停的狀態。“此次疫情對於寫字樓租賃市場的影響可以借鑑2003年SARS的影響。但我們的基本判斷是,疫情對於整體市場並沒有決定性影響,其影響更多是在市場參與者的活躍度和市場節奏變化而已。”高力國際在報告中表示。

“租金的確不是特別貴,在疫情沒有到來之前,我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但是疫情爆發以來,有3個月的時間沒有顧客,我沒有一筆客流收入,那我肯定是沒有辦法撐下去的。”在大望路經營一家“密室逃脫”的王馳(化名)決定關閉自己的店面。

租金疊加電費、網費、店面維護等各項費用,王馳這家小型的密室每個月需要近1.7萬元的運營成本。這是“黑天鵝”來臨後,小型個體戶的生存樣本。另外,疊加全球經濟的不穩定,許多中小微企業難以“過冬”,一波裁員潮也開始出現。

“疫情爆發之後,我們的業務也出現了停滯。企業對於租寫字樓開始變得非常謹慎,對於成本的把控特別嚴格。前兩年,金融公司有很多很多,來簽約的好多都是金融類的公司,他們在經營和擴張的時候很少考慮價格,主要是要看地段和樓面裝修,所以在前幾年把寫字樓的價格炒上去了。”陳斌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陳斌表示,在P2P等行業出現了一波暴雷之後,不少寫字樓開始管控公司的資質。高力國際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只是“替罪羊”,其加速了落後企業的滅亡,更快地暴露了一些企業經營活動中已經存在的問題。

“首先,有國資背景的企業會比較容易進入中國尊,我們要嚴格審核企業的資質。現在簽約的基本上都是內部客戶,比如中信銀行、阿里巴巴等。”中國尊招商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說明了租賃中國尊寫字樓的相關條件。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多數企業採用線上辦公的模式以維持業務的運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寫字樓市場的格局。“在此次大規模遠程辦公趨勢下,我們希望中國的寫字樓業主和租戶重新考慮這種工作方式,並且對辦公樓佈局和工作場所空間重新合理安排。業主可能會考慮將更多的共享辦公空間和公共區域納入寫字樓。”戴德梁行中國區企業服務部董事總經理魏超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