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著力行業合規穩健發展 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未來仍有作爲

近一段時間,網貸P2P等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存量風險加速暴露,給投資人帶來了不少傷害,給行業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負面損傷。但應該看到,互聯網金融服務本身作為一種小額、普惠金融的服務,在金融體系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傳統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作用,應該對此進行肯定。

那麼,如何避免網貸平臺無序退出損害投資人利益,如何修復行業形象、重塑網貸行業格局和發展模式,使投資人重拾信心,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格外關鍵和迫切。從近期多地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即互聯網金融協會、以及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的表態來看,監管機構主要也是著眼於此,呼籲網貸平臺有序退出,妥善度過行業風險期。

而據《金融時報》從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獲悉,下半年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將是做好企業和行業自查工作。下一步整治工作中,對債務人惡意逃廢債、自媒體敲詐勒索、機構經營者“跑路”等行為要加大打擊力度。顯然,在協會之外的更高層面也對此保持關注,希望互聯網金融風險能夠相對更加良性出清,著力行業健康長遠發展。

繼續開展互金風險專項整治 著重風險控制

7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佈公告稱,近日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其中提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

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強調,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極為關鍵,要乘勢而為,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開展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穩妥有序加速存量違法違規機構和業務活動退出。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此外,本次會議上還提出,要同步推進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建設,發揮互聯網技術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普惠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這說明互聯網金融因其獨特的屬性,還是能夠在金融資源配置、普惠金融方面佔據一席之地。

本次公告中明確了再用1~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在網貸行業,備案的延期已經在市場預期之中,1~2年時間給了監管方和平臺方比較充分的時間做完善和調整。

十多天之後,上海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也表示,下一階段,上海將按照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統一部署,繼續開展P2P網貸平臺現場檢查工作,去偽存真、支持依法合規經營的P2P網貸平臺等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規範健康發展。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中央確定的三大攻堅戰之首,尤其是金融風險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首要工作任務。而互聯網金融風險是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監管機構持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體現出高層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其意在控制風險。

互金行業發展應規範有序 打擊惡意逃廢債

筆者注意到,上海在依法從嚴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互聯網金融領域違法犯罪的同時,也將依法嚴厲查處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依法經營P2P網貸平臺等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不單是上海,中央和各地方也在嚴厲查處惡意逃廢債務,這是由於在近期頻發的網貸平臺宣佈清盤退出事件中,也存在一些渾水摸魚、隨意退出、侵害投資人利益的情況。另一方面,網貸平臺借款人選擇惡意逃廢債的情況明顯增多,網貸平臺作為中介機構,如果借款人惡意不還款,自然就會形成逾期,繼而引發投資人的擔憂情緒、從而可能引發擠兌等問題,投資人紛紛在平臺上轉讓債權、到期後不再續投,造成行業信心缺失、面臨資金荒。

由於此前多數網貸平臺都在忙著準備進行備案,壓縮規模、控制存量,行業事實上處於一種存量時期。但在今年初持續去槓桿、緊信用的環境下,包括5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也都環比腰斬,整體社會流動性趨緊、信用收縮,於是出現了很多民營企業、上市公司陸續債券違約,一些債務危機集中爆發,其中不乏一些企業在多家網貸平臺上借貸逾期的情況。

個人方面,對於此前杭州出現的網貸平臺集中爆雷,一些分析認為或與當地樓市開盤、購房者需繳納大量誠意金有關,不少個人從網貸平臺集中轉讓、贖回或提現,引發擠兌,一些平臺即便並無不合規之處,可能也無法抵擋而面臨危機。此外,也不排除會存在一些平臺借款人惡意逃債、散播不實信息,故意造成平臺逾期甚至清盤,最終賴賬不還的情況。

不過,從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對於去槓桿的表述,以及近期央行的一些政策來看,仍然要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但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而分析也普遍認為,政策在轉向寬信用,避免信用收縮引發實業融資不暢、企業陷入危機,也可以避免風險最終向網貸平臺、金融體系進行蔓延。

迴歸普惠金融初衷 合規發展仍有可為

互聯網金融也是一種金融活動,金融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給風險定價的行業,堅守合規底線、加強風險管控是行業持久生存的根本。頻發的網貸行業風險事件恰恰說明,很多平臺偏離了信息中介的本質,有意無意承諾“本息保障”、許諾高息,並且也有不少涉嫌自融、自設資金池等。

但之所以網貸行業首當其衝,還是因為它處於金融體系的末端,和更廣泛的中小微企業緊密關聯,也將普惠金融帶給了更多傳統金融體系無法覆蓋到的人群,而在宏觀經濟形勢紛繁複雜的背景下,這些借款人群體也是比較脆弱的,因此對於服務他們的金融體系的一環——網貸行業來說,也不可避免地出現損傷。

現如今,去槓桿已經開始更加註重把握力度和節奏、政策轉向寬信用,金融要始終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背景下,網貸行業也或將隨之迴歸平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網貸平臺要做好風控,對借款人進行相應的核查;進行資金存管,平臺賬戶、投資者賬戶和借款人賬戶在資金層面相互隔離分開;做好信息披露,詳細披露借款人信息,定期披露平臺運營情況,堅持小額分散、普惠金融原則等,說白了就是迴歸網貸信息中介初衷,網貸備案真正實施推行開來,在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身正不怕影子斜,相信是可以做到屹立不倒的。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就發文表示,違規經營的P2P平臺沒有存在的土壤,但合規經營的平臺,聚焦於普惠金融領域,做著小額分散的業務,是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只要嚴格做到合規經營,平臺的經營風險也是可控的。所以,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P2P行業存在的基礎依舊是堅實的。

除了網貸行業,包括消費金融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仍將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依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新業態,可以實現規模化、低成本的對用戶畫像,做信用分級和風險匹配以實現風險控制,普惠金融領域發展空間仍然較大。

另一方面,在國內仍有大量的具有金融需求且有一定還款能力和意願,但被傳統金融機構忽視的用戶存在,傳統金融機構零售客戶的主體是一二線城市及主要省會城市的白領人群,但對於其他更廣闊地區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城市務工人群中,他們的金融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滿足,因此,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基礎上,互聯網金融領域仍將大有作為。(文/亞青)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