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到底什麼原因讓父母無法與孩子正常的溝通?

家庭教育:到底什麼原因讓父母無法與孩子正常的溝通?

家庭教育

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首重在親子溝通的技巧,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讓家庭和諧、提升生活質量,也會使父母在教養子女上變得輕鬆許多,李鋒教育老師指出尤其近年來,許多親子衝突的結果,造成了許多遺憾,更證明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一、自以為是的專制教育方法造阻礙了跟孩子的溝通。

父母在養育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個誤區:孩子是我生我養,一切全是我給的,孩子應該聽我的話。這樣的觀念對孩子的危害在3歲之前是體現不出來,因為在3歲之前孩子的一切生活依賴父母,如果當孩子在3歲左右自我意識萌芽的時候,父母還是以這種觀念來教養孩子,在你的這種專制的思想下,在你的強勢下,你的孩子會被你教育得非常“聽話”,但是會造成孩子沒有主見的性格,這在以後生活學習上也會體現出依賴父母、主動性差,不能自我管理等,到了青春期時也會用封閉和對家長的抗衡來“報答"父母。

對抗的原因來自:當孩子對父母的專制和束縛越來越覺醒的時候,當那個心中強烈的“自我”需要得到充分體現的時候,就會為自己沒有自主權而責怪於父母,雖然很多孩子可能不會在家長面前表達出來,但是卻可以從內心裡出現抵抗情緒.特別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了解時,會加劇這種溝通上的障礙.

解決方法:家長加強自身的修養,轉變家庭教育理念,唯有加強自身學習。

二.家長不懂孩子的各個時期的成長需求阻礙了和孩子的有效溝通。

孩子越小,父母越耐心,因為父母覺得孩子什麼也不懂,我就是孩子的靠山,我教孩子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家長很有成就感,盡情享受著孩子的成長,當孩子的眼中的世界,從家庭這個小環境,拓展到學校這所大課堂,接觸到社會這個大環境時,孩子的眼光變開闊了,孩子有了自己個體成長需求,當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會追著父母囉裡囉索地講學校和同學之間發生的事情,可是這時的家長用成人目光看待孩子,認為孩子的話語是無關緊要的,孩子能懂什麼,只有自己的家務,自己的事情才是最主要的,有時父母還會邊做事邊裝作聽孩子說話,孩子在你這種肢體語言和話語制止下覺得父母對他的不重視,繼而慢慢不說話,父母當時會覺得帶孩子的省心,但是這會造成以後孩子上學後,發生一系列問題時不能和孩子有效溝通而苦惱。

當孩子在3歲自我中心萌芽期失去家長信任和自我獨立意識培養的機會後,孩子會慢慢走向9歲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鞏固期,加強了他們由於父母的專制和包辦替代下的無奈.當這種反抗意識越來越強烈時,親子關係便逐漸惡化了,冷淡了,直至最後形成溝通障礙.

解決方法:家長學習懂得孩子各個成長時期的心理需求,不能用老一套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教育方法要跟隨孩子的成長而轉變。

家庭教育:到底什麼原因讓父母無法與孩子正常的溝通?

家庭教育

三.家長目的性太強,為溝通而溝通,阻礙了和孩子的有效溝通

有些家長自從接觸家庭教育,會懂一些理念,也明白自己以前錯了,下定決心和孩子平等交流和溝通,轉變以前的溝通方式,孩子也覺得新鮮,家長也初步嚐到甜頭,孩子以為家長真的改變了,殊不知,當家長知道孩子的真正想法後,因為沒有好的技巧方法的跟進,事實上還是採取以前的說教方式對待孩子,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這時會心中大呼上當,造成孩子更大的心裡負擔,繼而會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對待父母,往往孩子對父母瞭如指掌,而家長會對孩子一無所知,家長又回到從前的迷惑,但是這時的家長包裹了一層能和孩子平等溝通的假象,不能真正放下自己重新剖析自己。

解決方法:撕開這一層保護膜,承認自己在溝通方面的失敗,去真正承擔失敗的後果,從根本上改變,接受第三者的監督。

四.家長心急浮躁、急功近利,過高的期望期阻礙了和孩子的有效溝通

家長不能正視從理論到實踐有個循序漸進的時間過程,也不能正視孩子以往的溝通失敗已經造成和孩子之間的障礙,剛學習了家庭教育,就想馬上得以實現,這造成了家長的急功近利心理,欲速則不達。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就會心浮氣躁,反映在親子溝通上就會看到一些家長不是批評孩子,就是指責孩子,甚至有的家長在孩子稍有微詞時便以粗暴的方式大打出手。面對父母的簡單和粗暴,受到批評指責的孩子一般都會心情很低落,甚至有的孩子感覺委屈,部分孩子還會怒目而視。

而當親子關係處於一種矛盾的對立和衝突時,家長有任何目標都無法在孩子身上實現。要知道,如果想讓孩子願意按自己的目標去做事,必須要解決孩子內心接受家長的問題,如果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意見,甚至是態度,根本沒有心情去做事,或者學習。

解決方法:家庭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是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有愛心、恆心和耐心。

家庭教育:到底什麼原因讓父母無法與孩子正常的溝通?

家庭教育

五.貌似平等尊重的溝通方式,沒有真正做到和孩子做朋友,阻礙了和孩子的有效溝通

用各種引誘的方法讓孩子說出心裡話,比如:如果你講給我聽,我會滿足你的要求,如果家長用這樣的方法溝通,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平等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係、是對人的一種態度,沒有任何交換條件,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對方當成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如果想讓孩子和家長真正說出心理話,家長就要充分考慮到自己是否已經真正被孩子從內心接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採用權威式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其結果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需要一切對父母俯首帖耳。這裡家長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只主觀看待孩子,而沒有學會換位思考。往往家長想什麼便是什麼,完全不會顧及孩子的內心感受。如果想真正讓孩子接納自己,就要真正和孩子從內心深處建立一種平等的意識,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決策中來。通過讓孩子參與家務事進而激發孩子的家庭責任,當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責任感時,便會真正理解和接納父母。

解決方法:以心換心去取得孩子的心,可以借鑑生活中和你保持良好的溝通的事例來反觀一下和孩子的溝通,通過技巧和方法的熟練,達到和孩子的心靈默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