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對待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禁律不能隨意通融

對待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禁律不能隨意通融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我們周圍的很多父母, 對待孩子沒有建立起家庭教育的“禁律”,他們沒有統一的標準來實施對孩子行為的約束,而是看心情,他們的“禁律”出爾反爾,反覆無常,不能發終如一。對於孩子來說,有些行為在父母面前有時行,有時卻又變得不行 。這樣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靈上很早就打下父母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父母對自己的言行都那麼草率,那麼不認真,又怎麼去教育孩子認真呢?作為父母應該就是是非分明、始終如一,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切都要認真,這會對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不允許的事一開始就不允許,這樣孩子就沒有什麼痛苦,也易於接受。如果父母有時答應,有時不答應,反而讓孩子找不到原則而迷糊。

對待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禁律不能隨意通融

樹立家庭教育原則,從小開始

孩子在兩三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從細微之處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了。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結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標準和禁律,無這樣的要求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例如在吃飯上的行為:有的孩子在桌上吃飯時,要這要那,結果弄了一大堆,卻吃不下,剩下很多;有的孩子不專心吃飯,到處跑,長輩端著碗在後面追著喂;有的孩子在吃飯前吃一大堆零食或其它,到吃飯時卻吃不下了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不良行為,父母應從這些小的細節入手教育孩子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不對的,對於不對的行為堅決制止。總之,父母應從日常的身邊事做起,細心觀察,並開展對孩子正確行為的反覆訓練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把遵守適當的規則當作了自己的本分。如孩子在日常行為中觸及到教育“禁律”,父母一定要給予一定的懲罰措施,讓孩子認識到行為的不妥。在實施懲罰措施時,不要在批評孩子以後,見到孩子哭了或不高興就又立即去安慰和愛撫他,這將使孩子最終蔑視父母的命令和法則。

對待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禁律不能隨意通融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原則要統一

作為父母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其確立“分寸”意識,父母一直要按這樣的原則去教導,要求孩子誠實、守信和準時,這些都是做人應該具有的優秀品質。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更應該言行一致,賞罰分明。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說謊,你自己就不能採取欺騙嚇唬的手段,與孩子事先定好制度,父母就要認真執行和對待,讓孩子明白生活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有“分寸”要求的。

對待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禁律不能隨意通融

對孩子的壞習慣堅決禁止

對孩子的懲罰和獎勵要講原則。在懲罰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否則懲罰便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懲罰之前,給予一定警告,孩子一旦犯錯一定言出必行,並對他講清原因,為什麼罰他。在孩子表現優秀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樣的他很棒,是父母的驕傲,並可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父母應注意,對孩子的 獎和罰都不應太頻繁,且獎勵應以鼓勵式的精神教育為主,物質為輔,主要讓孩子體會到奮鬥與創造的真正喜悅。

對待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禁律不能隨意通融

父母對孩子的批評適度,但讓孩子明白為什麼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