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礦機廠商扎堆赴港IPO 原來上市是被逼無奈

三大礦機廠商扎堆赴港IPO 原來上市是被逼無奈

投資潮訊,在老二(嘉楠耘智)、老三(億邦國際)先後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後,近日有消息稱,全球第一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正在尋求赴港IPO。據悉,比特大陸計劃於今年9月提交申請,年底前正式掛牌,市值最高可達400億美元。

一個月前,比特大陸創始人吳忌寒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現階段還沒有具體計劃,但他透露有可能會在香港上市,或是選擇以美元計價的股票在海外上市。公司目前面臨的挑戰是技術能否超越現在所取得的成就。

比特大陸官方對此也表示不予置評,但密集的資本動作讓這一消息顯得並非空穴來風。

上月,比特大陸宣佈完成由紅杉中國領投,美國對沖基金Coatue、新加坡投資基金EDBI跟投的3-4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約為120億美元。本月初,雷帝網爆料稱比特大陸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將在月底完成,投前估值140億美元,投後估值150億美元。外界猜測,該輪為比特大陸上市前的pre-IPO融資。

成長迅速,行業第一

比特大陸成立於2013年10月,以虛擬貨幣“礦機芯片”生產起家,擁有礦機硬件螞蟻礦機Antminer、雲挖礦平臺HashNest等。通過芯片、礦機、礦廠、礦池和雲挖礦服務,比特大陸建立了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生態系統,是僅次於華為海思的中國第二大IC設計公司。

2017年,比特大陸進軍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當年底正式推出第一款AI專用芯片“SOPHON(算豐)”,採用28nm工藝,主要關注安防、互聯網和大數據三個領域。今年3月,比特大陸低調發布第二代AI芯片BM1682,製程為28nm,算力達3TFlops,功耗為30W,可脫離X86 CPU單獨存在,支持客戶二次開發。

現在,成立僅五年時間的比特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挖礦芯片製造商和礦業開採商之一,銷售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礦機專用芯片市場超70%份額。

除了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比特大陸也一直不是個“缺錢”的公司,2017年比特大陸銷售額達23億美元(143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5億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數據已接近於2017年全年數據。

吳忌寒此前曾透露自己擁有公司25-28%的股份,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詹克團的股份多於吳忌寒,兩人合計擁有比特大陸60%的股份。不過吳忌寒沒有對外拼披露自己的個人淨資產、加密貨幣持有量及其他個人投資細節信息。

市場變化,估值承壓

從2017年年底開始,區塊鏈成為繼人工智能之後的最強風口,熱潮從一級市場席捲二級市場,曾經備受市場鄙夷的比特幣也逐步洗白,但二級市場卻鮮有真正做區塊鏈相關產品的公司。區塊鏈作為新興行業,其中成熟企業並不多,礦業(挖礦和礦機生產)是其中最為古老的領域之一。

近兩年,在比特幣行情大漲的帶動下,礦機市場需求幾乎呈指數級增長,甚至因產能不足,市場一度供不應求,礦機價格隨之水漲船高,最高漲幅達200%。此外,幣價在年末歲初又遭遇一波大漲,概念大熱拉動韭菜進場,幣市迎來一波牛市。暴利催生下,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迅速崛起,成為礦機制造領域的三大巨頭。

嘉楠耘智招股書顯示,其2015-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70萬元、3.16億元和13.08億元,2017年營收是2015年的27倍之多;2015年淨利潤僅為151萬元,但到2017年已暴漲至3.61億元,三年暴漲238倍。億邦國際的業績同樣突飛猛漲。據其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億邦國際分別實現營收9214萬元、1.2億元和9.78億元,淨利潤也從2015年的2423萬元暴漲至2017年的3.78億元。

但在2018年,三大礦機生產巨頭的業績增長或已遭遇“天花板”。去年漲破1萬美元的比特幣,今年一度跌破6000美元;以太坊價格也在年初兩波小高峰後轉入疲軟。礦業隨之陷入低迷,礦機價格在20天內腰斬,挖礦利潤率從年化300%一再下挫至100%和30%。礦場主們表示,“幣市再這樣熊下去,誰都撐不住”。

近期,礦機上游芯片供應商臺積電和三星電子或已接到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削減訂單的消息。有報告顯示,在加密貨幣市場價格承壓情況下,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將把對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的訂單砍掉50%。當前全球礦機芯片90%以上的訂單都來自於臺積電和三星電子,而礦機芯片廠訂單的大幅消減直接反映了下游礦機生產商下一個週期的出貨量。按礦機上游芯片供應商訂單減半情況推算,三大礦機生產商2018年二、三季度的業績將很有可能面臨腰斬。

作為礦機行業龍頭,比特大陸市場佔有率是第二名的3-5倍。但礦機廠商若要上市,將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公司營收單一、利潤受幣價影響大、傳統芯片廠商入局競爭。

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的礦機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95%、99.1%和94.6%。在礦機業務增長陷入困頓的情況下,三大礦機生產商又缺乏第二條引擎拉動業績高速增長,這意味著三大礦機生產商若在今年上市,業績很可能快速變臉。

實際上,隨著今年上半年比特幣價格持續暴跌,礦機市場需求已出現急轉直下的頹勢。“以前是現貨急缺,現在都不敢備太多現貨,二季度的銷量比上個季度下滑了將近70%。”華強北賽格廣場多位礦機賣家透露,比特幣暴跌使得礦機需求急劇下滑,再加上礦機生產商接二連三的頻繁降價,嚴重影響了礦工購置新機的積極性。

今年二季度,比特大陸發佈的“史上最高效”以太坊礦機——螞蟻E3發售遇冷。其原先設定全球買家每個賬戶限購一臺,到後面調整為每個賬戶可購買5臺,付款賬期由24小時內延長至三天,但仍收效甚微,預售情況遠未達到比特大陸的預期。在幣市暴跌中“失血”過多的礦機銷售商和礦工都處於觀望狀態,不敢在行情低迷的時候貿然下手,發售便秒售罄的盛況已成為過去式。

不難預見的是,在當下市場需求萎靡的情況下,按照硬件製造企業的估值方式,券商機構給予三大礦機生產商的估值不會太高。

監管趨嚴,轉戰海外

除了市場正處拐點,監管環境也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

此前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曾多次嘗試登陸大陸資本市場,但都折戟而返。億邦國際早在2015年就已掛牌新三板,最終因新三板交易量和估值慘淡,於今年3月份退市。嘉楠耘智在2016年6月曾有機會被魯億通以30.6億元的估值併購借殼上市,但被深交所多次發函詢問,3個月後無疾而終。同年8月其又提交掛牌新三板申請,但因公司業務的特殊性遭到股轉公司與券商前後三輪反饋問詢,最終主動放棄掛牌。

據報道,這主要原因是“挖礦行業在國內不屬於政府扶持的產業,資本市場接納程度不高。”一位區塊鏈行業資深研究人士表示,企業主營業務涉及到和加密貨幣相關產業,監管對其上市顧慮較多,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大概因而轉向海外上市。

比特幣從誕生之日起,就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多次受到監管整肅,包括2017年6月的反洗錢和9月禁ICO和場內交易。此前礦業雖然並不受監管支持,但監管也從未直接干預,情況在今年出現變化,監管開始劍指礦業。

今年1月2日,互金整治辦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此外,監管部門還有逐步取消電價、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的計劃,間接導致國內電價成本驟升,國內不少小礦場被迫因此關閉,大礦場轉戰海外。

全球大部分礦場開在中國,意味著礦機買主多為中國人,中國監管必然影響礦機市場的利潤。2017年,在嘉楠耘智的年收益中,來自中國以外的客戶貢獻的年收益僅佔總收益的8.5%。其招股書提到:“倘中國政府完全禁止挖礦、持有及使用比特幣,我們將無法在中國銷售我們的產品,我們也可能會無法在海外產生足夠的銷售額來彌補該等業務損失。”

上市,刻不容緩

近一個多月以來,比特大陸、第二礦機廠商嘉楠耘智和名列市場第三的億邦國際三大礦機廠商不約而同開始了上市征程,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些似乎在向市場透露著一個訊號:礦機廠商必須得上市了。

實際上,對三大礦機生產商來說,上市已刻不容緩。

一方面,當前礦機行業已有上百家新公司進入,行業競爭漸趨白熱化。有業界人士指出,整個礦機行業的毛利率將很快降到30%以下,唯有快速登陸資本市場才能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隨著挖礦難度不斷加大,礦工、礦場對於礦機算力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這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芯片研發。

據悉,目前礦機芯片競爭已邁入10nm、7nm的工藝水平,而芯片研發投入動輒上百億,對於三大礦機生產商而言,礦機芯片研發的投入將面臨龐大的資金缺口。

在幣市行情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留給三大礦機生產商赴港IPO的最後時間已所剩不多,誰能搶先登陸資本市場,誰就有希望熬過行業的資本寒冬,同時掌握下一輪礦機大戰中決勝的籌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