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祭出「貝殼」 對銀行有何啓示

點擊標題下「中國城鄉金融報」可快速關注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近日,鏈家祭出鏈家網的升級版——貝殼找房,宣佈迎來其作為房產服務“大”平臺重要新角色。看似尋常的平臺升級,背後卻透出非同一般的轉型涵義,意味著鏈家不再侷限於做房源提供商,而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居住領域的端口位置,爭奪流量話語權。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作為房產中介的龍頭之一,鏈家的這一舉動不僅在房地產經紀行業激起千層浪,而且引起了對住房租賃市場虎視眈眈的銀行的關注。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為何力推貝殼

在分析中國互聯網產品時,往往最佳的方案是舉出大洋彼岸的對標物種,這次,貝殼對標的是美國住房租賃市場上赫赫有名的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MLS作為房產中介的基礎系統,目的在於分享信息、整合房源,該系統通過會員聯盟的形式,現在已整合全美各主要城市的各類中介機構,並將90%以上的二手房源整合到一個共享庫中,事實上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壟斷地位,並促進了獨立中介、“夫妻店”業態的興起。

除了MLS外,鏈家還從內到外“借鑑”了美國著名房產信息平臺Zillow。後者的模式在於從MLS購買原始數據,利用模型加以分析估算,給出目標房產的精確價值作為買賣雙方和中介進行交易的基礎。在這個核心競爭力支持下,Zillow也是做“賦能”的生意——就是把某一區域的代理權或廣告位出售給中介,中介據此帶看成交。

從以上對標產品的分析就可以看出,鏈家通過貝殼想要實現的,不僅僅是上線開放平臺這樣一個“術”的層次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套基礎性的、可複製的房產中介合作網絡(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把自己轉型為行業公共基礎設施,攀升到行業頂端。

締造開放平臺

貝殼使命是締造平臺。它以共享真實房源信息與鏈家管理模式為號召,吸引經紀人與經紀公司入駐。產品展現之外,貝殼真正的撒手鐧在於數據。這次,鏈家攜其在樓盤字典、Real Data等數據產品的深厚積累,力圖以此為樞紐,對內促進經營模式變革,對外改變行業運行機制。

具體來說,貝殼就是通過數據作為一種行業公共資源的再造和提供,消除信息孤島,打通房源和客源之間因中介利益關係而人為構築的壁壘,變中介“吃獨食”的惡性競爭為基於貢獻的良性合作。過去,中介之所以能吃獨食,要害就在於對房源信息的獨斷把控,如今貝殼將其公開化並輔之以再造一套激勵分配機制,可謂打蛇打到七寸上。

貝殼在繼承之前廣受好評的UI界面基礎上,探索性地推出了“VR看房”這一前沿功能,除了提供前期已經應用的3D視圖外,還新增了語音講房,力圖在線上完整複製看房經歷;在內容上依舊涵蓋了二手房、新房、租房、旅居、海外等主要場景,而最大的革新點在於開放性,除了自有品牌如鏈家、自如和德佑外,也會賦能給其他機構甚至個人。

對銀行有什麼啟示

從業務層次看,鏈家作為住房中介市場的主力玩家,避開對已然強監管的金融領域的覬覦,直接轉型為“行業賦能”的科技企業,在中短期大概率地消解了自身甚至這個行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的業務競爭,為合作開展住房中介這個兼具戰略性與政策性的市場鋪平了道路。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將賬戶管理、支付、理財、信貸等服務進行封裝,嵌入到貝殼的二手房、租房等場景,同時輸出風控等能力,根據貢獻比例收取費用;另一方面,除作為傳統的銷售渠道外,結合商業銀行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開拓,貝殼找房還可以向其提供房源信息、基礎數據,這不僅僅是針對其發展房貸業務,甚至可以支持其發展經紀、信息等服務。

從探索意義看,首先,商業銀行與鏈家在數據上的合作有可能開啟這項業務跨行業的先河。鏈家房源信息主要涉及財產權利,客戶樂於提供和授權使用,從源頭上權利瑕疵和風險較小,且這種信息的公共使用在國外已不乏成熟實踐。另外,以鏈家轉型為代表,越來越多行業的頭部企業會選擇運用信息技術加強行業整合,重構利益鏈條,編織生態,構築場景。因此,商業銀行要開始探索進行更精細的場景分類,整合自身產品和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最後從範例意義反思,鏈家早期的業務模式更偏線下,這與商業銀行面臨的線下網點過多、隊伍臃腫等問題類似。不過,過去金融費率計劃經濟式的管理,在避免行業惡性競爭的同時也使其除對外除牌照外,還缺乏其它專業壁壘。進一步看,商業銀行雖然是信息化最早一批嘗試者,但以發展增量而非改造和帶動存量業務革新的策略,客觀上導致了門戶洞開,互聯網企業長驅直入,攻城略地,最後僅僅是靠監管介入才將阻止其擴張步伐。

链家祭出“贝壳” 对银行有何启示

鏈家先是通過用線下重資產模式拉開與對手的差距並定義彼時的行業風貌,繼而強調數據真實性,用數年之功形成了房源信息這一自身的核心優勢。繼而通過轉型貝殼找房,搖身一變成為高喊賦能、平臺的互聯網企業,拉齊與先行者在技術、模式、效率上的差距,並以場景霸主身份遏制後來者的進入。

鏈家的成功事實上證偽了線下傳統企業不能成功進行互聯網轉型的疑慮,在這一過程中其對細分市場的把握,對比較優勢的發揮乃至於對互聯網轉型的真誠擁抱都應該成為商業銀行正在和未來轉型的借鑑。

文:車寧

文章刊於《中國城鄉金融報》6月29日A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