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專家共識(下)

  • 中國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專家共識

作者: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女醫師工作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女性心臟健康學組

文章來源:中華內科雜誌,2017,56(6)

(接上文)

三、防治建議

加強女性CVD及相關危險因素的防控,對保持女性健康狀態、減少CVD的危害有重要意義。

推薦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建議參考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1.禁菸:

建議女性不吸菸並避免吸二手菸,吸菸患者接受戒菸指導,及早戒菸。

2.限酒:

妊娠期、哺乳期禁酒。建議有飲酒習慣的女性,每天酒精量不超過15 g(約為50度白酒38 ml、38度白酒50 ml 、葡萄酒150 ml或啤酒450 ml)。

酒精量(g)=飲酒量(ml)×酒精含量(%)×0.8

3.飲食: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不扔蛋黃)、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推薦每天攝入至少5種不同的水果、蔬菜,鼓勵攝入全穀類、富含植物甾醇及高纖維食物;鼓勵攝入脫脂或低脂奶;每週攝入海產品250 g以上,孕婦、乳母及兒童應避免攝入汞汙染的海產品;限制飽和脂肪、反式不飽和脂肪、膽固醇、鹽(<6 g/d,包括調味劑及成品食物)及糖(包括含糖飲料及高糖食品)的攝入。

4.運動:

推薦堅持每天30 min、每週至少150 min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運動方式可選擇步行、慢跑、騎車、游泳、健美操、跳舞等。每週至少進行2 d抗阻運動訓練。

對於需要減重的女性,建議每日進行60~90 min中等強度運動。應根據年齡、體重、身體狀況等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及強度。

5.體重:

通過控制飲食、有氧運動及行為訓練維持或減輕體重,保持BMI在18.5~ 24.0 kg/m2,腰圍<80 cm。

6.心理健康:

減輕精神壓力,減少心理應激,保持樂觀心態及良好睡眠。

主要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干預

1.血壓:

【理想狀態】通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使血壓≤120/80 mmHg。

【存在風險或高風險】血壓≥140/90 mmHg或動態血壓監測(ABPM)日間平均血壓>135/85 mmHg時,建議進行生活方式干預並使用降壓藥物。常用的5類降壓藥物[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和β受體阻滯劑]均可使用。

【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期患者,血壓持續< 160/110 mmHg時,不建議使用降壓藥治療。子癇前期伴重度高血壓(收縮壓≥160 mmHg或舒張壓≥110 mmHg),或高血壓合併妊娠收縮壓≥160 mmHg或舒張壓≥105 mmHg,推薦使用α受體阻滯劑、CCB等降壓治療,避免使用ACEI及ARB。為保證胎盤灌注,不應過度降壓。

2.血脂:

【理想水平】通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達到LDL-C<2.6 mmol/L(100 mg/dl),TG<1.7 mmol/L(150 mg/dl)及非HDL-C<3.4 mmol/L(130 mg/dl)。

【存在風險】生活方式干預同時使用他汀類藥物,使LDL-C<2.6 mmol/L(100 mg/dl)、非HDL-C<3.4 mmol/L(130 mg/dl)。

【高風險】生活方式干預同時使用他汀類藥物,使LDL-C<1.8 mmol/L(70 mg/dl),非HDL-C<2.6 mmol/L(100 mg/dl)。

3.糖代謝異常及糖尿病:

鼓勵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藥物,保持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應避免發生低血糖。反覆發生低血糖者HbA1c<7.5%。

藥物干預

女性體重較輕、內臟器官較小及藥物代謝等存在性別差異,更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應予關注。

1.抗血小板藥物:

【存在風險】年齡<65歲女性,不建議常規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病。年齡≥65歲,如血壓控制良好、風險評估獲益大於胃腸出血及出血性卒中風險時,推薦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 mg/d或100 mg/隔日)

[46]。合併消化道腫瘤,如無禁忌證,推薦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高風險】建議使用阿司匹林治療(75~100 mg/d),不能耐受者使用氯吡格雷(75 mg/d)替代。

2.抗凝藥物:

慢性或陣發性心房顫動女性患者,≤65歲、CHADS2=0分或CHA2DS2-VASc=1分,不推薦抗凝治療。有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病史或CHA2DS2-VASc評分≥2分時推薦華法林[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或新型抗凝藥(如達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抗凝治療。

(注:女性應用抗栓藥物易發生出血合併症,建議首先進行血栓風險及出血風險評估,當獲益超過風險時使用)

3.β受體阻滯劑:

如無禁忌,應作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治療藥物。女性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改善胸痛症狀。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0%或有MI病史的心力衰竭患者,如無禁忌,應長期使用β受體阻滯劑。應根據患者血壓、心率、心功能、容量負荷狀態及臨床症狀調整β受體阻滯劑劑量,逐漸增加至最大耐受劑量。

通常,女性交感神經活性較男性高,靜息心率和心率變異性高於男性,對β受體阻滯劑更敏感。

4.ACEI/ARB

冠心病、心力衰竭或LVEF≤40%的女性患者,如無禁忌,應長期使用ACEI,如不能耐受使用ARB替代。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如無禁忌,應使用ACEI或ARB治療。根據腎功能、血鉀水平等調整ACEI/ARB劑量,逐漸增加至最大耐受劑量。

5.醛固酮拮抗劑:

LVEF≤40%、心功能Ⅱ~Ⅳ級[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或有MI病史的女性患者,如無禁忌,可在使用ACEI或ARB和β受體阻滯劑的基礎上聯用醛固酮拮抗劑。需密切監測腎功能和血鉀變化。

6.他汀類藥物:

推薦存在CVD風險和高風險的女性使用他汀類藥物並達到相應治療目標。女性肝臟細胞色素P450(CYP)3A4活性高於男性,更易發生藥物間相互作用,使用他汀類藥物後肝酶升高、肌病和肌溶解較男性常見。建議使用中小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如不達標或他汀類不耐受可聯合依折麥布5~10 mg/d。

不推薦用於女性CVD預防的藥物

1.不推薦雌激素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用於絕經期女性CVD的預防。

2.不推薦補充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E、C、β胡蘿蔔素)、葉酸(無論是否聯用維生素B6或B12)、維生素D用於CVD預防。

四、患者及公眾教育

由於女性普遍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不足、社會經濟條件較差、文化水平較低及不願意用藥等因素,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時和規範的治療。應認真評估和改善女性生活方式和醫療行為,促進女性通過自我管理(如飲食控制、血壓/血糖監測)、互助督促等措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並堅持服藥。

患者及公眾教育是女性CVD防治的重要措施,提高女性的健康保健意識,增加對CVD及危害的認識,對改善女性自身健康狀況及維護家庭成員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共識專家組成員

共識專家組成員

(以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白文佩(北京世紀壇醫院婦產科);白小涓(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布艾加爾·哈斯木(南京明基醫院心內科);曹豐(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陳鳳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陳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陳書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老年內科);陳曉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陳亞紅(北京市第二醫院心腦血管科);陳韻岱(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成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老年內科);黨愛民(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丁文惠(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董蔚(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馮雪茹(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付研(北京同仁醫院綜合內科);郭靜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韓雅玲(瀋陽軍區總醫院心內科);侯靜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胡大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胡曉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姜一農(大連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焦紅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黎勵文(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李翠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李海燕(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李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李敏(北京友誼醫院綜合科);李向平(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內科);林謙(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內科);劉伶(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內科);劉梅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劉銘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劉宇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羅素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馬淑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心內科);錢菊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秦明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老年科);秦勤(天津胸科醫院心內科);任景怡(中日友好醫院老年科);盛莉(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陶凌(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陶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內科);王愛民(河北石家莊市第三醫院老年科);王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營養科);王敬萍(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王麗霞(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科);王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流行病研究室);楊萍(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心內科);楊麗霞(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心內科);楊銳英(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老年科);葉平(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內科);張抒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張文娟(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趙洛沙(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血壓科);鄭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周曉芳(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科);周穎玲(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

撰寫組成員:劉梅林、胡大一、韓雅玲、葉平、王薇、張抒揚、李向平、丁文惠、秦明照、陳韻岱、錢菊英、陳倩

學術秘書:張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

參考文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