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博士做客市民大講堂,論道《孫子兵法》

文学博士做客市民大讲堂,论道《孙子兵法》

《孫子兵法》竹簡於1972年在臨沂出土,這批珍貴的竹簡為研究中國先秦和漢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文學、音訓、簡冊、曆法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文獻資料。特別是失傳1700多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解開了歷史上孫子和孫臏是否一人、其兵書是一部還是兩部的千古之謎。漢簡出土名揚四海,震驚中外,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被列為“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社會和文化背景造就了這部兵學奇書?孫子所處的時代都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孫子兵法》對後世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王震從解讀孫子的家世及齊國文化的淵藪入手,著重介紹《孫子兵法》的作者、成書、主要思想內容及其歷史影響,糾正當前主流觀點對該書認識的一些誤區,講述該書與中外軍事著作的思想差異及其原因,並從文化史的視角解讀其與齊地域文化的關係。

王震稱,《孫子兵法》是齊文化的結晶。在先秦兵學文化中,齊國兵學佔據突出的地位,它不但擁有孫武、孫臏、司馬穰苴等一大批著名兵學理論家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等一大批兵學名著,而且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兵學理論體系。

據悉,《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它還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