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建立基於證據的中醫學?從一例腹瀉病例談起

這個患者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因為他好轉得比較快,還因為他在服用中藥期間表現出的恐懼感。

安慰劑效應,又叫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也是很多人用來批評中醫的一個入口。

但是,這個患者不同,這個患者自始至終都對“中醫”有一種恐懼感,他妻子也反對他服用中藥,這可能和社會上有人宣傳中醫會損傷肝腎有關。

好了,現在我們回到這個具體病例。

患者是乙肝病毒的攜帶者,小三陽,比較怕冷,受寒後容易出現腹部疼痛及腹瀉,頻率為一週1-2次,平素大便稀溏,於2018年6月9日就診於我處。

為什麼要建立基於證據的中醫學?從一例腹瀉病例談起

治法為:溫脾利溼,調和肝脾。

方藥:苓桂術甘湯與痛瀉藥方合方。

具體組成如下:

茯苓24克 桂枝12克 炒白朮12克 炙甘草9克

防風12克 白芍9克 陳皮9克 蓮子20克

生薑12克

中藥配方顆粒,早晚各一袋,200毫升水衝,飯前溫服。

為什麼要建立基於證據的中醫學?從一例腹瀉病例談起

其中茯苓健脾滲溼;桂枝溫陽通絡化氣;白朮健脾燥溼,助脾運化;甘草益氣和中;白芍養血調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既可除溼,又可散肝舒脾,又可祛除腸風。總之使用苓桂術甘湯是為了振奮中陽且健脾祛溼,使用痛瀉藥方是為了調肝木而補脾土,調氣機以止痛瀉。

患者服藥後,腹瀉,腹痛都消失了。

但是患者很緊張,又去查了一次肝功能,結果,谷丙轉氨酶為21U/L,穀草轉氨酶為22U/L,都穩穩妥妥地在正常範圍內。

的確有一些中藥是會傷害肝功能的,例如金不換,何首烏,土三七,千里光,野百合等等,但是另外又有一些中藥可以有效地保護功能,例如甘草,丹參,五味子等等,所以,中藥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中藥傷肝,中藥不傷肝,而是應該在熟悉中藥藥理的中醫的指導下在合適的時機使用中藥。

為什麼要建立基於證據的中醫學?從一例腹瀉病例談起

現代診療技術可以為證明中醫提供有力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