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都要用抗生素治療嗎

每日大便三次以上,並且是稀便,稱之為腹瀉,俗稱“拉肚子”。

腹瀉發生後,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服用抗生素治療。事實上,並非所有腹瀉都需要抗生素治療。

通常,只有細菌感染性腹瀉才需要抗生素治療,以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

非感染性腹瀉目前無特殊藥物,在治療時以對症處理為主。

濫用抗生素不僅不利於病情恢復,還可能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使腹瀉遷延不愈。

腹瀉,都要用抗生素治療嗎

需要用抗生素的腹瀉,一定要用,如不及時應用,腹瀉治不好,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 細菌感染性腹瀉

它是由各種細菌引起,以腹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常見腸道疾病。

血常規出現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升高,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輕重不一,少數可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針對不同病原菌,所使用抗生素也不同。常見的細菌為腸侵襲性、致病性或產腸毒性大腸桿菌,多發於夏、秋季。經驗性治療用藥是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療程3~5天。治療無效或重症患者,根據化驗室藥物敏感實驗結果,重新選用新的抗生素。


  • 細菌性痢疾

是由志賀氏痢疾桿菌引起的腹瀉,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排黏液膿血便以及裡急後重等。

細菌性痢疾具有傳染性,患者通常需要隔離並進行抗菌治療。

常用的抗生素為喹諾酮類藥物(環丙沙星)或頭孢類藥物(頭孢曲松)等。


  • 阿米巴病

由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所致疾病。按照病變部位不同,可分為腸阿米巴病和腸外阿米巴病。

腸阿米巴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排果醬樣糞便。治療主要針對阿米巴原蟲,可使用硝基咪唑類藥物(甲硝唑、替硝唑),還可聯合巴龍黴素或喹諾酮類藥物治療。


  • 病毒性腹瀉

它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病程較短。

血常規一般以淋巴細胞升高為主。各種病毒所致胃腸炎的臨床表現基本類似,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感染,多見於秋冬季。

病毒性腹瀉屬於自限性疾病,治療上以休息、飲食療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為主,必要時可採取抗病毒治療。

服用抗生素無效,過多服用抗生素還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 炎症性腸病

是一類多種病因引起的、異常免疫介導的腸道慢性炎症,有復發傾向,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常伴有黏液便、膿血便。輕者每日排便2~4次,重者每日排便可超過10次。

主要治療方法為控制腸道炎症,可使用氨基水楊酸(柳氮磺嘧啶)、激素(潑尼松)或免疫抑制劑(環孢素)。

服用抗生素不僅無效,還有很多副作用,甚至可能耽誤疾病診治。


  • 腸易激綜合徵

是一種以腹痛或腹瀉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而無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腸病。

腹瀉可達每日3~5次,糞便呈糊狀或稀水樣。

此類疾病多發生於精神壓力較大的人,血常規和大便常規一般是正常的。

治療以消除顧慮、緩解緊張心情為主,必要時可使用解痙藥物(匹維溴箋)、止瀉藥(洛哌丁胺)、腸道微生態製劑(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

抗生素治療無效,且過多服用抗生素可加重腸道內脹氣,加重腹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