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對於中國人來說,吃飯,必須要具備一種不能僅僅滿足於溫飽的儀式感。

不同於老外一杯黑咖啡、一塊餅乾的矜持,中國人對“吃”的重視,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而中國的“深夜食堂”,則是將這種“中國式文化”發揚到了極致。

它流竄於街頭巷尾,張揚在市井裡弄的氣質,讓中國人深深地迷戀。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桌子雖小但人捱得更近,光線昏暗卻容易敞開心扉。

就著夜色,喝酒聊天,初次見面略顯生分的感覺可以迅速消融,老朋友之間的敘舊更可以在把肉狂歡的那一刻展開情誼的延綿。

這就是中國“深夜食堂”的奧秘,也是燒烤的奧秘。

《人生一串》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是最近B站上最火的美食紀錄片,豆瓣評分直接被網友們刷到了9.0的高分。

它是國內首檔呈現國人燒烤情節的專題片,以展現全國各地獨具特色的燒烤文化為主題。

導演陳英傑帶著攝製組歷時數個月,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奔赴32個省市,拜訪(吃遍)了500多家燒烤攤的攤主,才匯聚出這六篇吃貨屆的真經。

《無肉不歡》、《比夜更黑》、《來點解藥》、《牙的誘惑》、《骨頭骨頭》以及《朝聖之地》。

沿途過程中,雖然無數次被燒烤攤攤主們當成“蹭吃蹭喝的騙子”,但對於陳英傑一干人等來說,把美食拍出來分享,受這點委屈不算什麼。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真實的煙火氣和風騷的文案旁白,在世界盃的空擋裡,不斷拉扯著人們的眼球。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註定孤獨的旅行。這話,簡直就是為燒烤量身定製。”

藉著這一段吃貨的表白,讓我們走進這部留著哈喇子、響著肚子的《人生一串》。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01

無肉不歡

“煙火裡的塵世百味,竹籤裡的燒烤人生”。燒烤,永遠是中國人對黑夜最崇高的致敬。

而致敬的最關鍵主題內容,便是對燒烤攤上的王者——肉的精準把握。

如果說串是中國燒烤的基本形態,肉,則是人類燒烤的共同主題。

什麼能讓世間上的一切生物聞風喪膽?

答案就藏在燒烤攤前的中國人嘴裡。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可以說,任何生物界的天敵,到了中國人的嘴裡,都將變成最美味的味覺回味,讓所有人趨之若鶩。

烤蠶蛹、烤豬皮、烤羊腰、烤羊腎、烤蛾子、烤豬鞭、烤豬眼睛……

天上走的、地上爬的、水裡有的,但凡是身體里長出來的器官,中國人都會把它們變成燒烤攤上的王者。

其中,涼山小豬肉,便是西昌涼山彝族的長籤火盆燒烤的王者。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而小二哥,便是掌控王者的絕對老炮兒。

這種只有大涼山才能誕生出來的天財地寶,必須要具有家養土豬的歲月風味,又要有小乳豬的細嫩口感。

海拔兩千米以上的彝族跑山豬,便是小二哥最忠實的首選。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燒乾厥草和松塔給豬褪毛,厥草和松樹的香味,趁機滲入肉裡。然後連皮帶骨剁成大塊,放上小米椒、蒜蓉和鹽。最後還得加上香味獨特的菜籽油,浸泡半個小時。

然後用大竹籤子一個個人工串起來,燒烤前的準備工作才算就緒。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這種涼山小豬,直接帶籤子烘入火力的霸氣,讓它帶著一種野外燒烤的魅力,分外迷人。

燒烤至黃金顏色,則是最佳的品相,然後再配上辣椒、黃豆、芝麻磨成的蘸料,那種味道是涼山人心底裡最不可言說的談資。

但在雲南昭通,他們同樣也會在心底裡給自己留一個味道。

“剛煮的滷料,是為了配合一種全國少見的烤法。烤之前,先把小串浸泡入味,然後猛火快烤,鎖住味道。鼓風機的加入讓火力暴漲,小串需要不停翻轉,令人眼花繚亂。”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這些製作上的工序,都是燒烤老炮兒馬思的獨門秘製,這麼多年的燒烤經驗,讓他摸索出一套不同於別店的吃貨密碼。

這種雲南昭通牛肉小串,馬思小店每天的燒烤銷量是一萬五六千串。

一個人,少則二十串,多則一百串。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燒烤,這個龐大的市場經濟,撐起了中國吃貨的半邊天。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02

比夜更黑

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

大天朝的燒烤夜宵,永不磨滅的,是暗黑的氣質。

充滿誘惑的那一口暗黑滋味,是燒烤和夜晚永恆的滋味。

這部影片最生猛的氣質,要屬它對於食材的處理,各種無下限的黃暴鏡頭,都悉數出現在這部影片裡。

高能預警!!!!

有些朋友可以不用往下翻了!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跟著貝爾去冒險》算什麼。

真正的食神,敢於直面鬧市裡的“暗黑”,敢於闖蕩深山裡的“黃暴”。

東北人幽默,但對蠶蛹來說,一生都要被他們烤,一點兒也不幽默。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在吉林遼源,每個飢餓難耐的夜晚,都是蠶蛹的天敵,一旦被運進了燒烤店,就等不到破蛹的那一天了。

烤蠶蛹,講究的是將活著的蠶蛹慢火熬煎。在它扭動屁股的時候,就已經被中國人穿在了籤子上。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吃的時候咬開皮,一股鹹鮮汁,夾雜著烤成固態的蛋白質,統統地滑進口腔。”便是東北人對蠶蛹最獨特的疼愛。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這個疼愛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

一生都要被人類換著花樣兒的吃。

等到秋天,躲過一劫的蠶蛹成年了,變成了撲稜蛾子。

但在燒烤面前,變了身的蠶蛹,依然逃不過被“吃”的命運。

“平時吃不著,這玩意得是有季節的,春天一茬,秋天一茬。”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燒烤店老闆小軍就蹲在馬路牙子一旁,一邊說,一邊隨意地把蛾子身上的翅膀和雜毛拔掉,將竹籤一把貫穿至蛾子的肉體。

蛾子撲稜著的翅膀,和攢動著的肉體,以及中間不小心爆出來的漿汁,在小軍看來,都是味覺爆炸之前的等待。

這種等待是值得的。

“先大火讓外皮酥脆,再文火煎熬內部,形成外酥裡嫩的口感。”爆在牙上的酥脆感,是世間任何物質都無法媲美的。

如果時間倒轉,回到了蠶蛹小時候,變身為綠色青蠶的它,能否度過一個遠離燒烤的童年呢?

不可能的,初夏的青蠶,烤著吃最肥美。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用手將身體內黑色而渾濁的液體擠出後,將竹籤插入已經被掏空了內臟的青蠶裡,然後放火烤熟。

火力滲透,水分消散,才能將青蠶最精華的“皮”做出極致。

大腦門不禁想問了,蠶蛹到底做錯了什麼,短暫的一生要受到這樣無情的折磨?

答:就憑一個蠶蛹的營養價值,相當於三十個雞蛋。

除了東北這個暗黑之地,廣西百色的女人們則撐起了黑暗屆的絕對料理。

不暗黑,不百色。

“一口咬下,黑色的眼漿爆射口腔。刺激程度,是撒尿牛丸的一百倍。激情過後,眼球周圍的膠原物質,提供彈牙的肉感。多咬幾下,就能吃到嘎嘣脆的晶狀體和角膜。”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對的,他們吃的就是豬的眼睛。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為了給食客留存一個完整的眼漿,連根挖出來的豬眼睛,被保留下來了周圍肌肉纖維和皮下脂肪,竹籤也只插在肌肉上。

用食客的話說,“這不是你能想象到的味道,但這個味道你絕對想象不到。”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除了眼睛,豬的其他部位更是慘絕人寰。

整條長豬鞭被纏繞在一根竹籤上,一把調料,一爐熱火。轉眼又變成了一道讓人開眼的百色尋常美味。

野性,但又有秩序。

中國最好吃的燒烤,在這裡

這就是《人生一串》。

燒烤老炮們的酒肉臨池,燒烤女王們的食肉場所,藏匿在市井裡弄的大排檔,就是世間唯一能配得上“燒烤”的絕對王者。

一種味道養育一方水土,滿足一方食客;

一支紀錄片來自於一個看世界的角度,共鳴於有相似經歷的一群人。

在中國,坐下來,來個串,來瓶酒,就是朋友。

今晚咱們去哪兒擼串啊?

- FI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