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吳用這個名字,該解釋為無用,還是勿用呢?

在看《紅樓夢》的時候,很多名字、姓氏都包含著種種隱喻,其諧音往往和人物本身的命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比如“賈”同“假”,“甄”同“真”等等。

而同樣的,在水滸傳裡,也同樣可以對一些人物的名字來作相應的探討,就比如說這梁山上的軍師,智多星吳用。

水滸傳裡吳用這個名字,該解釋為無用,還是勿用呢?

吳用出場時的介紹,讓人們瞬間感覺這是一個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謀略敢欺諸葛亮,略施小計鬼神驚”,兩句話就已經奠定了吳用這個人在水滸傳中的地位。吳用的真實才能究竟怎麼樣呢?

在這一點上,也許確實是毋庸置疑的。吳用初時只是鄉下一學究,但正如諸葛亮當年也躬耕於隴畝,吳用也未嘗不是效法諸葛亮。不過不同的事,他沒有等到他的“劉備”,反而是自己主動出擊,加入到了盜取生辰綱的一夥人中。

水滸傳裡吳用這個名字,該解釋為無用,還是勿用呢?

能奪取生辰綱也許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單單要表吳用的功勞,則是因為在他的策劃下,兵不血刃地就將生辰綱奪了下來,就顯得有些難能可貴了。

畢竟,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道。至於此後因白勝將消息洩露,則和吳用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這樣一來卻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將吳用提前逼上了梁山,這樣一來也就讓他的一腔謀略有了用武之處。

水滸傳裡吳用這個名字,該解釋為無用,還是勿用呢?

於是,我們看到剛上山時,他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挑動了林沖和王倫的火拼;在宋江面臨殺身之禍時,他運籌帷幄,救松江於九死一生之際。此後,在他的指揮下,梁山才能三打祝家莊、滅曾家寨、滅田虎、剿方臘。

總之,只要有他在身邊,那麼梁山就永遠有很多條路可以選。可以說,集合了那麼多將領的梁山泊,之所以能在後來的戰役中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吳用。

水滸傳裡吳用這個名字,該解釋為無用,還是勿用呢?

說到此處,再回歸到本文的話題上,剛才說了一大堆吳用的功勞,也說了一大堆他的謀略能力,那麼將他的名字解釋為“無用”的話,那毫無疑問是極不合理的。

那麼,吳用之諧音“勿用”放在他身上,是否合適呢?

眾所周知,吳用一生最大的敗筆,其實就在於他背叛了晁蓋。他與晁蓋本是自幼相交,晁蓋對他也是極為敬重,一直以來都尊為上賓。

可是,吳用卻還是背叛了他。在宋江上山沒多久後,吳用和宋江就完全成了一條戰線上的人,處處孤立晁蓋。後來晁蓋身死後,吳用就完全成了宋江的心腹。

水滸傳裡吳用這個名字,該解釋為無用,還是勿用呢?

吳用這個人,還要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他使的謀略,往往都太毒辣了。在對待敵人時,自不用多言,而在對待梁山上的兄弟時,他也同樣狠辣。

為了請霹靂火秦明,他設計殺害了秦明全家;為了讓朱仝上山,他設計殺害了幾歲的一個小孩;為了請盧俊義,他又害得盧俊義家破人亡……

水滸傳裡吳用這個名字,該解釋為無用,還是勿用呢?

吳用的計謀確實是見效快,但是他的計謀往往太過於狠辣,太過於實際。因為這一點,他歷來為讀者觀眾所不喜。加上他背叛了晁蓋、之後和宋江一起指引梁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一切都表明,他這個人,並沒有真正的大才。

因此,“無用”和“勿用”之間,還是隻能選後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