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造反失敗後,康熙想將他全家上百口滿門抄斬, 不料卻漏掉了一人,這個人是誰?最後怎麼樣了?

鈍拙緣己G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經他被罵為大漢奸,是大漢民族之恥辱,是他引清軍入關,導致300年中原遭受滿族奴役。也有人稱他是英雄,平西川,創佳績,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也是中國之福將也。後來吳三桂因不滿康熙大帝削藩而反,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悲慘結局。<strong>

吳三桂既然造反,那他就一定想過失敗,他肯定會想會為自己留一條後路,而當時康熙將他滿門抄斬之時,果真漏掉一人,這一人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這還得從吳三桂的發家史說起。

吳三桂作為山海關統領,負責抵禦東北清人的入侵。而明末時期中原混亂,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一路北上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被迫上吊自殺。而吳三桂也想過和李自成搞好關係,投降李自成。

可沒想到李自成殺入北京之後,就將吳三桂的老家,抄了個底朝天。他手下的將領劉宗敏還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可讓吳三桂憤怒之極,一怒之下便放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但其實當時吳三桂和清人說好,是扶持崇禎太子登基,可沒想到清人已入北京之後馬上變了卦,吳三桂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來。本來還是正義之舉一下變成了賣國賊了。又是一個女人改變了中國歷史。

當然清人知道吳三桂怎麼想的。在後來的清軍向南進攻之時整個中原,也只讓吳三桂去清理大順政權,而不讓其去碰南明政權,就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被完全剿滅之後。吳三桂,又面臨一個處境,那就是在南明和清朝之間做一個選擇,吳三桂又一次選擇了清朝。之後他一馬平川,以愛妾圓圓作為精神支柱,平李闖、定雲南、驅永曆,為大清統一中國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一代開府建藩,擁兵一方的平西王。

然而就在吳三桂前往雲貴,當起了自己的土皇帝之時。清朝不會那麼容易放他出去,為了防止他造反,就將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留在京城。並將多爾袞的女兒建寧長公主嫁給了吳應熊為妻。以駙馬的身份封吳應熊為三等子爵,實則是讓其在這裡當人質罷了。

就在吳三桂打算過著自己逍遙快活的日子之時。他卻遇上了年僅十幾歲卻胸懷大志的康熙帝。在其他兩位藩王尚可喜耿精忠,都做樣子申請削藩之時。60歲的吳三桂也只能跟著這個風,但沒想到康熙帝居然直接同意了,決定下令削藩。

這下可把吳三桂給嚇到了,削藩就代表著他再也沒有了軍權,沒有自己的軍隊的他就成為了一支待宰的羔羊,康熙隨時可以殺了。

那麼吳三桂在造反之前就沒有想過自己的兒子嗎?

要知道在史書上記載,吳三桂就只有吳應熊這麼一個兒子。其實不然,吳三桂曾經和一個歌妓生過一個兒子叫吳應麒。但吳三桂為了保持自己的名節,一直對外和吳應麒以叔侄相稱,而實際上他們卻是父子。吳應麒一直追隨吳三桂四處征戰,為吳三桂創下汗馬功勞,非常有才能。

削藩命令的下達,吳應熊就知道自己的父親必定會造反,他也知道自己脫身無望,於是暗中就派人將自己的長子吳世藩,秘密的送回。吳三桂看到自己的長孫回來,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意思,於是1673年吳三桂揭竿而起,發動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髮生後,康熙帝不管建寧長公主的反抗,將吳應熊和其幾個兒子全部處死,而只將建寧公主所生的兩個幼女和其他庶子送入宮中幽禁。

一開始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名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清人實力相當。可是,吳三桂人生中做過最錯誤的決定,便是在後來稱帝了。這讓百姓看清楚吳三桂不是真正的忠誠,而是一名亂臣賊子,由此三藩很快的就被康熙帝剿滅。

1678年吳三桂被殺,吳世藩在岳父郭壯圖的支持之下,在貴陽即所謂大周皇帝位。1681年,清軍攻入昆明,吳世藩自殺身亡。由於吳世藩尚且年幼,未曾留下子嗣,清軍入昆之後將吳三桂所有的家族進行滅門抄斬。也包括在北京關押的吳應熊的庶子們,因此吳三桂的所有後代全部被殺。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一開始我們講到的,吳三桂一個不為人知的次子吳應麒。康熙帝殺了全家,卻漏了一人,就是吳三桂的次子吳應麟。

那麼這個吳應麒去了哪裡呢?

原來在吳三桂死後,吳世藩和吳應麒曾經爭奪地位,但是吳應麒卻由於是自己低微的身份,在爭奪帝位中失利。於是和另一名大將馬寶在貴陽迎吳三桂靈柩於岑鞏安葬,並且帶著已經出家的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一起藏到了貴州馬家寨,為了避免追殺,他還將名字改成了吳啟華。

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次考古活動,發現了今天貴州的馬家寨確實有一座吳門墓,而其中埋藏的女性,就是陳圓圓。如今生活在貴州的岑鞏馬家寨的吳家人,應該就是吳三桂的後代了。


無筆史官


吳三桂一是個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他本是良家子,原本打算做明朝的忠臣,不想最終背叛了大明朝;他本想做大清朝的忠臣,但是最終他又起兵造反,結果被千古一帝康熙皇帝擊敗,全家老幼盡被誅絕。但是吳三桂子女眾多,仍然有一位兒子帶領部分族人逃脫,隱居在十萬大山之中,延續了吳三桂的香火,此人就是吳三桂的二兒子吳應麒,而他們避難之所稱為馬家寨。

坐落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首府凱里市岑鞏縣的馬家寨就是當年吳應麒帶領族人隱居之地,之所以稱為馬家寨而非吳家寨是為了紀念吳三桂的軍師馬寶,當年馬寶在吳三桂兵敗後,謀劃了逃生之路,他還帶陳圓圓到此避難隱居。當然取名馬家寨還可以避開清朝耳目,以免吳氏族人遭到清兵的追殺。目前馬家寨約有230多戶人家,人口大約2000人,全都姓吳,馬家寨還被開發成了國家重點歷史景區,陳圓圓墓成了熱門景點,不少旅客都來瞻仰祭奠這位亂世中的絕代佳人!

三藩之亂時,吳應麒率馬寶等將領轉戰貴州、廣西、湖南、四川;吳三桂死後,吳應麒隨繼位的侄子吳世璠退守昆明;昆明被清軍攻破後,他率剩餘的族人進入貴州大山之中隱居避難,並改名為吳啟華。根據《清史稿》記載:二十一年春,從議政王大臣請,析三桂骸,傳示天下。懸世璠首於市。磔馬寶、夏國相、李本深、王永清、江義,親屬坐斬。斬高啟隆、張國柱、巴養元、鄭旺、李繼業,財產妻女入官。可見吳三桂的親信家人皆被處死,吳三桂雖死亦被挖出來傳示天下,唯有吳應麒沒有下落。至於馬寶被清兵剁成肉醬,應該不是馬寶本人,而是其它人。

在馬家寨的陳圓圓墓上寫著這樣幾個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陳圓圓是吳三桂的愛妾,當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他手下的悍將劉宗敏霸佔了陳圓圓,吳三桂一怒之下引清軍入關,擊殺李自成及劉宗敏,搶回愛妾陳圓圓。在影視文學中,陳圓圓還給吳三桂生了一個女兒阿珂;現實中陳圓圓應該沒有生育後代,吳啟華只是她倫理上的兒子。陳圓圓被稱為聶氏明顯是障眼法,也就是雙耳為聶,雙耳只然是指陳、邢兩姓,這兩姓也是陳圓圓的姓。


大秦鐵鷹劍士


吳三桂這個人當男人還是很不錯的,在大明的危難時刻,自己心愛的女人陳圓圓被奪走了,吳三桂就說了如果連自己的最心愛的女人都不能保護,此生妄為一個男人,於是便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清軍,直接把清軍引入關內,之後還幫助清軍拿下眾多城池,可以說是幫清朝打下了半邊天下啊,但是賣力的吳三桂也得到了該得到的東西,作為漢人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



但是歷史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事情總是一次一次的上演,越是在打天下的時候勇猛的人往往到了最後就死亡葬身之地,當年吳三桂投降清軍之後,作為清軍的頭號軍隊,連下多個城池,後來打下已成定局之後,還率軍追擊李自成的殘部,同時也負責剿滅明末的永曆皇帝,畢竟是前明的皇種,還是有很多人保護的,但是誰知道吳三桂跟瘋了一樣。



居然追到了境外仍是把永曆皇帝給抓了回來,最後在雲南把永曆皇帝給殺了,對於當時的吳三桂來說,這可是大功一件,但是對於當時的漢人來說,吳三桂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背主求榮之人,因為吳三桂也是漢人。後來被封為平西王之後主要負責鎮守雲南,剿滅周邊的匪患,日子也算是過的安逸,畢竟都是朝廷養著的,時間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就到了康熙主政,康熙皇帝親政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鰲拜給除掉了,當時的清朝根基還不是特別的穩,所以康熙就很想做出幾件大事情,做事情就需要銀子,然後去賬房一查,國家一半的銀子都拿給三藩去剿匪了,於是康熙便有了撤三藩的意思,加上早年就有多個大臣說三藩不撤難以成就大清的盛世啊,對於康熙這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一咬牙一跺腳就決定撤三藩。



但是對於吳三桂來說,讓他守著雲南已經覺得委屈了,如果康熙又要撤三藩,這不是扯淡嗎?無奈之下,吳三桂只好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再一次背主求榮舉兵造反,吳三桂因為早就做好了準備,所以一路勢如破竹,但是康熙從沒有示弱就是抗戰到底,慢慢的戰局陷入僵局,吳三桂為了讓手下都打起精神來有個奔頭,便在衡陽稱帝。



但是不久後吳三桂病死了,由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繼位,但是吳三桂不在終究還是不行,最後一路敗退逃回到了雲南,後來康熙派兵一舉進攻雲南,不久後昆明破城,吳三桂的反叛徹底失敗,而康熙也是直接將吳家所有的後人全部趕盡殺絕,而歷史上也沒有了關於吳家後人的記載,但是有人說吳應麟逃出來了,還更名為吳啟華,後來隱居了起來,為吳三桂繼承了香火,而他們隱居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馬家寨。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吳三桂,明末鎮守遼東抗擊滿清的著名大明將領。可惜,在大明滅亡之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從此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如果吳三桂當時肯舍了陳圓圓,暫且忍辱負重,投靠李自成,不但可以保家人的安全,其後還可以再輾轉投奔南明政權,繼續抗清。吳三桂如果抗清戰死,那此時吳三桂的聲名,恐怕不會低於宋朝抗金的大英雄岳飛。

可惜呀,吳三桂降清了,而且降清之後,比在大明時更加的賣力。他作為清軍前驅,率軍追擊李自成、張獻忠餘部。然後,吳三桂又同多鐸進攻雲南、貴州,剿滅了南明政權最後的根據地,將永曆皇帝逼入了緬甸。

吳三桂不依不饒,又率兵追入了緬甸,迫使緬王交出了永曆皇帝。他將永曆帝帶回昆明後,用弓弦縊死了永曆皇帝。

吳三桂親手結束了南明政權,他的大漢奸罪名從此是板上釘釘,永遠無法洗脫了。

吳三桂靠抓到了永曆皇帝,剿滅了南明政權,受到了康熙的嘉獎,在康熙元年晉封為了平西親王。親王,這在大清朝,可是隻有皇帝的親兄弟,或者兒子才能享受到的超品爵位呀。

不過呢,幸福的日子總是過得太快,康熙十二年,小皇帝玄燁腦袋發熱,開始削藩。吳三桂一看,這不行呀,才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舉兵造反,並自稱周王,拉開了“三藩之亂”的大幕。

吳三桂很快佔領了雲貴,攻取了湖南大部分郡縣。吳三桂本想讓清廷割地,和康熙和談,被康熙嚴詞拒絕。

到了康熙十三年,即吳三桂起兵的第二年,兩方開始陷入僵持。康熙十四年,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和其孫吳世霖被康熙絞死。康熙十六年,其他響應起義的藩王、將領紛紛投降清軍,吳三桂失去外援。

康熙十七年三月,吳三桂為了振奮軍心,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吳周。同年八月,吳三桂在長沙病死。吳三桂的女婿郭壯圖擁立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繼位。

吳世璠退守貴陽,清軍多路大軍進攻。吳世璠不敵,在康熙十九年十月逃回昆明。

康熙二十年,清軍三路大軍分別從蜀、黔、桂三路入滇。吳世璠急令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等將領阻擊清軍,最終決戰於昆明城下。兩軍殊死拼殺,相持數月,到了十月中旬,城內糧食不繼,吳周將領大臣紛紛投降,昆明城破。

吳周守將胡國柱陣亡,郭壯圖自殺,吳世璠自刎,吳世璠妻子自縊。吳世璠的首級,及吳周將領夏國相、馬寶等人被送往北京。馬寶等人後來在北京被磔殺。這時,吳家人基本上死傷殆盡,其將領大臣也是被殺的被殺,投降的投降。從此之後,歷史上再無吳家後人的記載。

惹出這麼多事情的關鍵人物陳圓圓,自從吳三桂降清之後,正史中就沒了記載。在野史稗記中,有說吳三桂在亂軍之中找到了陳圓圓一說,但是關於陳圓圓的結局,卻有多個版本。

第一種說法,陳圓圓年老色衰,做了道士終老。

第二種說法,雲南城破之時,陳圓圓投湖自盡,或者隨吳氏內眷一同自縊而死。

第三種說法,雲南城破之時,大將馬寶護送陳圓圓及其兒子吳應麟,躲避到了雲貴交接處的岑鞏縣馬家寨安身。據公開報道,說在那裡還發現了陳圓圓、馬寶等人的墳墓。

不過呢,第三種說法,跟《清史稿》的記載有明顯的衝突。馬寶在雲南城破之時,被俘送往北京處死了。而吳應麟,在跟隨吳世璠逃回昆明後,確實沒了後續記載。

也許,吳應麟真的逃了出來吧。在民間傳說中,說是吳應麟更名為了吳啟華,隱居於馬家寨,並在那裡繁衍生息了下來。


奕天讀歷史


吳三桂三藩之亂失敗後,康熙將吳三桂全家滿門抄斬,連康熙的姑姑建寧公主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所生的兒子也全部處死。但還有一條漏網之魚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近年來,有一個爆炸性的消息,說是吳應麒(應期)在昆明城破後逃走,攜帶吳三桂遺體和陳圓圓,隱居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但史書記載吳應麒早在吳家內鬥中被郭壯圖處死。

去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的,應該是一位馬姓和胡姓的臣子,他們帶著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不是原名)、吳三桂和張皇后的遺體。

1,吳應麒是吳三桂庶子,過繼給了吳三桂的哥哥吳三鳳。

吳應麒就是吳應期,是同一個人。

吳應麒是吳三桂與一位歌妓生的兒子,過繼給了沒有兒子的哥哥吳三鳳。

1642年,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在錦州投降清軍,吳三鳳也在錦州就一起投降清軍了。

吳三桂就把吳應麒帶到自己身邊養。

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在一片石大敗李自成。李自成大怒,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弟弟吳三輔等人全部殺死。這是吳三桂的第一次家難。

不久,李自成、劉宗敏倉皇撤出北京,將擄掠的人口和輜重拋棄在路上,以遲滯吳三桂和清軍。吳三桂在亂軍中重新找到陳圓圓。

2,吳三桂的三藩之亂引發第二次家難

吳三桂在三藩之亂時,他的嫡子吳應熊和孫子吳世霖被康熙處死。

3,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在昆明兵敗自殺

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后不久就死了,眾將決定請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前來衡州奔喪,並繼承皇位。

吳國貴等人提出:宜滇不顧,北向以爭天下。

如果龜縮回雲貴只有死路一條。

而留守雲南的郭壯圖為了自己的私利,反對吳世璠去衡州繼承皇位。最後雙方妥協,吳世璠去貴陽繼承皇位。

因為吳周放棄了湖南要地,很快軍心渙散,兵敗如山倒。

吳周快要滅亡了,還在搞內鬥。

吳應麒是吳氏集團中的一個核心人物,開始他在岳陽對抗南下的清軍,雙方處於僵持狀態。後來,吳應麒從湖南逃到貴州,再逃雲南。因為喝醉酒,吳應麒大發牢騷,痛罵攛掇吳三桂反清的方光琛。

郭壯圖懷疑吳應麒要篡位,就把吳應麒和他的兩個兒子吳世琚和吳世珵一併處死了。

很快清軍就包圍了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吳世璠在昆明自殺,死時才十六歲。

4,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逃往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

吳三桂在沒有造反前,就在昆明建立上千人的後宮,除了張皇后、陳圓圓外,還有大量的妃子。

這些妃子給吳三桂生了幾個幼子,歷史上沒有記錄名字。

清軍逼近昆明後,吳世璠就和郭壯圖安排了心腹馬某和胡某,帶著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和吳三桂張皇后的遺體逃亡。

史書記載:大兵逼雲南,世璠潛易祖柩,自郭壯圖數人而外不預也。

馬某就帶著吳啟華到了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現在馬家寨的人大部分姓吳,很有可能是吳三桂的後代。

號稱陳圓圓墓碑於1983年出土,正面刻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很多磚家根據這些字考證為陳圓圓,我看是牽強附會,很有可能是吳啟華的生母聶氏,是吳三桂的一個妃子。

現在都是文化亂搭臺,陳圓圓的名聲多大啊,引來經濟好唱戲。

還有吳三桂的墓碑“受皇恩頤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號碩甫墓”。石碑右側,刻有“雍正元年歲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

吳三桂有一個號叫碩甫。

但吳三桂只活了67歲,並且一般墓碑上也不會寫歲數。我估計是康熙三十六年把吳三桂遺體埋葬在此,從吳三桂的出生年算起,到埋葬時間共85年。

這個墓有可能是吳三桂和張皇后的合葬墓。只是有可能。

5,大將馬寶

網上說是馬寶帶著吳應麒、陳圓圓到了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也是不可能的。

馬寶原來是李自成的部下。李自成入北京時,馬寶是老營副營總。

1645年,李自成死後,馬寶擁護永曆帝,封安定伯。

永曆帝兵敗後,馬寶無奈投降吳三桂。

康熙二十年,馬寶在雲南烏木山大敗,為保存子孫,向清軍出降,九月在北京被凌遲處死。

馬寶的五個兒子都逃走並活了下來,但沒有一個是在岑鞏縣的。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失敗以後,其子孫都被逼自殺或被清軍處斬,除了女眷得以保全以外,基本上落得了一個滅族的結局。

吳三桂雖然地位崇高,但是史書記載吳三桂只有吳應熊一個兒子。清朝為了籠絡吳三桂,將多爾袞的女兒建寧長公主嫁給了吳應熊為妻。不過,為了防止吳三桂造反,清朝以吳應熊駙馬的身份,封吳應熊為三等子爵,並要求其長駐京城,實際上成為了清朝的人質。

吳三桂造反以前,吳應熊自知脫身無望,暗中派人將長子吳世藩秘密送回雲南。吳世藩回到雲南以後,1673年,吳三桂義無反顧地反了。

三藩之亂髮生以後,清朝果斷地將吳應熊以及吳應熊的幾個兒子全部收押。一年以後,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被清朝處死。吳應熊和建寧公主所生的另外兩個幼子和其餘庶子,暫時得到豁免,但是被送入宮廷幽禁。

1678年,吳三桂死於衡州,反清形勢急轉直下。吳三桂死後,吳世藩在吳週二號人物、其岳父郭壯圖的支持下,奔赴貴陽迎接吳三桂靈柩,並於貴陽即皇帝位。

1781年,清軍攻入昆明,吳世藩自殺身亡,三藩之亂結束。由於吳世藩死時只有十幾歲,還未曾留下子嗣。而清軍在攻入昆明以後,對吳三桂的其他兄弟子侄的後代也進行了趕盡殺絕,前後死難者達100餘人,吳三桂在雲南的族系因此全部滅絕。

雲南平定以後,為了永絕後患,康熙皇帝不顧建寧長公主求情,將幽禁中的吳應熊其餘幼子全部處斬,僅留下了兩個吳應熊與建寧公主所生的女兒。

因此,到這個時候,吳三桂直系後代已經無一倖免。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對於吳三桂的子孫,康熙皇帝還是放過了一個漏網之魚。那就是吳三桂的次子吳應麒。

關於吳應麒,清廷只知吳應麒是吳三桂的侄子。但是實際上,吳應麒是吳三桂與歌姬野合而生的庶子,並一直追隨在吳三桂左右,對外以叔侄相稱,對內以父子相對。這也是吳三桂在吳應熊為質的情況下,還能夠堅持發動三藩之亂的根本原因。

吳三桂死後,年幼的吳世藩在大將郭壯圖的擁立下登基為帝。年長的吳應麒在爭奪帝位中失利,與另一名大將馬寶出走黔東南的岑鞏,並由貴陽迎吳三桂靈柩於岑鞏安葬,從此隱姓埋名。

清軍在清理吳三桂殘部的時候,由於吳應麒早在吳世藩稱帝的時候,就已經退出了吳周的核心,從此不為人知,因而能夠躲過一劫。


蘇綻


吳三桂不老三是老二,大哥吳三鳳,三弟吳三輔 ,老二的他造反兩次,滅門兩次,兩次滅亡他都是漏網之魚。第一次造反,為了女人而坑爹;第二次造反,為了割據而禍兒。其實這兩次造反都是被逼的,所幸的是兩次滅門都有他人漏網之魚,這個他人就有題主所說的漏掉的哪位,那他最後怎麼樣了呢?這一切還要從第一次滅門說起。

福垊先來說說吳三桂第一次滅門。

1644年三月初,大順皇帝李自成逼近京師,崇禎號召天下勤王,其中就有吳三桂。崇禎當時冊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平西的意思就讓李自成回老家的意思。與此同時,李自成就給崇禎寫信,如果你割讓西北,封我個王,我就榮歸故里。打到北京時,崇禎還幻想著天下勤王,誅殺李自成。等到打到外城時,崇禎趕緊命人冊封李自成“西北王”,然而晚了!而吳三桂當時收到崇禎帝的詔書後,馬不停蹄地趕,等趕到唐山時,崇禎就已經掛(樹上)了。

而吳三桂只好回到山海關一帶,如果中立,必然兩頭受氣!倒不如左右逢源的好,盤算著降清還是投順。他兩手準備,待價而沽。他向李自成投降,又暗中要與多爾袞劃河(黃河)而治。結果劉宗敏霸佔了她的愛妾陳圓圓,綁架了他老爸吳襄,吳三桂一怒之下就反了。李自成就威脅吳三桂要他投降,不然殺全家。吳三桂就向清朝求救,大順毫不猶豫殺了他全家。吳三桂就以為(國)君為(家)父報仇,清朝很樂意“幫”他,將他升級為平西王。福垊需要說明的是他哥吳三鳳得免,吳三鳳的“兒子”吳應麒理所當然地也死裡逃生。

福垊再說說吳三桂第二次滅門

吳三桂升為平西王后,清廷就讓他打李自成。後來對他不放心,就讓他鎮守錦州,冷落他。只到他表明徹底與明朝決裂,才讓他打南明殘部。最終吳三桂將永曆皇帝,從緬甸抓回,處死。吳三桂為清朝做出了貢獻,清廷就讓他鎮守雲南,還讓他的兒子吳應熊尚建寧公主。看似對他好,實際上頗有點質子的味道。後來,康熙要削藩,惹惱了吳三桂。因為吳三桂這時已經做大,但他也已經老了,沒有什麼雄心了,只想和沐英一樣,世代鎮守雲南就可以了。然而康熙連這點要求也滿足不了他,他一怒之下反了,這些可把他的額駙兒子還有孫子吳世霖於給禍害死了。康熙帝看在建寧公主的面子的,而將吳應熊在京的其他兒子都赦免了。但他們那麼多人中卻沒有題主所問的人,題主所問的人在後面,繼續。

三藩之亂吳三桂一開始佔據優勢。林丹汗的孫子察哈爾布爾尼反清,明鄭反清,除了尚可喜外,耿精忠也很給力。可惜吳三桂有戰術沒戰略,更沒什麼遠大理想,只要劃江而治。而明鄭不和耿精忠一起北上,明鄭看上了耿精忠的地盤,耿精忠腹背受敵,於是降清。原計劃讓擅長海戰的明鄭走水路攻清朝的大後方,從而牽制清廷。吳三桂和耿精忠則北上,攻荊襄,佔江南。以江南富庶之地為給養,對清廷形成合圍之勢,清廷必亡。然而內訌、短視、失誤,加上清廷剿撫並用,局勢大轉。此時吳三桂稱帝,五月後病亡。病亡後,吳周軍心渙散,吳世璠不過是個少年小兒。期初權力在楚王吳應期手中,楚王死後,權力又落到了岳丈郭壯圖手中,撐了三年,最終兵敗自殺。吳三桂遭遇了第二次滅門,其次子吳應麒僥倖得脫。他跟馬三寶(即馬寶,排行老三)就在貴州一帶隱姓埋名生活了。而這個吳應麒就是提出所問的人。

吳應麒到底是誰的兒子?還有他後來怎樣了?

福垊在第三段說吳應麒是吳三鳳的“兒子”,在上段又說是吳三桂的次子。到底是誰的兒子呢?加引號一般都不是強調,而是表明吳應麒是吳三鳳的養子。這種說法源自2010年6月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的村民。他們說吳三桂的妻子不喜歡吳應麒,於是吳三桂就將吳應麒送給他大哥撫養,後來因為質子問題,吳三桂也就沒有與吳應麒相認。

因為該村的村民全部姓吳,沒有一個是姓馬的。那麼為什麼叫馬家寨呢?因為馬三寶和吳應麒還有陳圓圓定居於此,主要為了紀念馬三寶的忠義,而且還能避免清廷的追殺。福垊大膽猜想,最初幾年該村全部姓馬,就連吳應麒也改姓了馬,目的是為了安全。等到時間一久,沒有了風險,全村為了紀念吳三桂,又全部改成了吳姓。到了雍正年間,吳應麒恢復本姓,但名字卻改成了吳啟華,告別了刀光劍影,融入了田園風光。證據就是村民、專家發現了吳三桂、陳圓圓在貴州的墳墓。

謝謝大家。


福垊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今天要講的是有關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到底誰在滅族之難中脫身?


改變歷史的山海關之變

話說明朝末年,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因為老爹和愛妾陳圓圓被大順軍劉宗敏所辱。一氣之下,隨即引清軍入關,奠定從龍之功。後來清初的大詩人吳偉業也就做了這首著名的圓圓曲。尤其以衝冠一怒為紅顏最為人所熟知。從此就成了吳三桂和陳圓圓這段故事的代名詞。更有人說是一個女人改變了後來的中國史。



在隨後的日子裡,吳三桂以愛妾圓圓作為精神支柱,平李闖、定雲南、驅永曆,為大清統一中國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一代開府建藩,擁兵一方的平西王,但在明宗室和很多中原遺民心中他更是一個千夫所指,賣主求榮的漢奸國賊。成為平西王之後,吳三桂作為一個雲貴的土皇帝,自然是美女不在話下的,所以很快衝冠一怒的寵姬也就被拋棄了,心灰意冷的陳圓圓也就在平西王府出家為尼。


拒絕削藩,起兵稱帝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清廷對這位手握重兵,掌握著西南的平西王十分警惕,更為關鍵的是遇到了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康熙帝不顧眾人反對強勢要求削藩,遭到包括吳三桂在內三個異姓王爺的強勢反抗,甚至吳三桂起兵稱帝,建立大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抓住機遇。然後也尚未兵敗,首先身死。

漏網之魚,吳家二少

他死的時候,叛軍仍舊具有一定的實力。而此時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因為留在北京做人質,當然清朝還給了他一個在名義上很榮耀的稱號,那就是和碩駙馬,尚永寧公主,尊太子少傅。很慘的是在吳三桂一開始反清的時候就被殺了。所以這個岌岌可危的帝位也就落到了他的孫子小孩子吳世藩身上。為他保駕護航的事,他的二叔也就是我們要講的關鍵人物無吳應麒,以及平西王舊部,大將馬寶。

隱姓馬家寨

但是很快,清軍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平定平西王吳三桂的叛亂。為了保護整個吳家的香火。吳應麒和大將馬寶就易容化妝偷偷的逃到了雲貴高原的深處,帶著所謂大周朝的皇帝吳世藩和他爹已經出家的小妾,也就是著名的紅顏陳圓圓,到了今天貴州岑鞏馬家寨。為了避免被追殺,以及吳應麒這個名字所帶來的殺身之禍,他將自己改名為吳啟華。所謂的吳氏滿門被斬殺殆盡只是清廷為了安撫和震懾人心所故意提出的。漏網之魚正是這個吳三桂次子吳應麒,以及那個出家為尼的曾經寵妾陳圓圓。


只是在那個亂世之中,他為什麼還要帶上已經出家的陳圓圓,到底是先父對他的囑託,還是別有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能夠被證實的是,今天貴州岑鞏的馬家寨,有座吳門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髮掘,其中的女性大概就是死於康熙時期。有人懷疑這個人可能就是陳圓圓。而當地的吳家後人也一口咬定這就是陳圓圓。

而確有其人的吳啟華碑上則刻的是:“隱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


【歷史風雲千奇百怪,古今異事波譎雲詭。真真假假,如夢如幻。事實到底如何,早已都成雲煙過眼。都是茶餘飯後一談資而已!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歷史好奇怪


吳三桂的一生,是經歷豐富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三姓家奴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吳三桂的基本履歷

吳三桂,男,字長伯,一字月所,1612年6月出生,祖籍江蘇高郵,遼寧綏中人,明朝錦州總兵吳襄之子、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外甥。

1627年,崇禎登基,開科取士,吳三桂中武科舉人,因父蔭授都督指揮,時年16歲。

1639年,吳三桂被擢為寧遠團練總兵,時年27歲。

1644年,吳三桂任遼東總兵,降清,山海關大戰擊敗李自成,引清軍入關,封平西王。

1644年至1659年,吳三桂率軍鎮壓反清勢力,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

165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俘南明永曆帝。

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

1673年,康熙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與靖南王耿精忠(福建)、平南王尚可喜(廣東)起兵反清,三人皆為明朝降將,史稱“三藩之亂”。

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同年病逝,時年67歲。

1681年,清軍進入昆明,吳三桂孫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平定。

吳三桂的後人之謎

吳三桂位高權重,子孫頗多,但因為吳三桂起兵造反,結局悽慘。

1,長子吳應熊

長子吳應熊,娶了建寧公主為妻。沒錯,就是《鹿鼎記》中的那個吳應熊和建寧公主,以額駙(駙馬)身分留居京師。

吳應熊表面上是皇親國戚,實為人質,吳三桂不顧兒子安危造反,相當於放棄了這個兒子,他造反次年,康熙便把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吳三桂的孫子)除以絞刑,但吳應熊其他幾個尚未成年的幼子免於一死,被罰入宮為奴,也是相當可憐無辜。

2,次子吳應麒

次子吳應麒追隨吳三桂造反,率軍轉戰各地。吳三桂死後,吳應麒追隨繼位的侄子吳世璠退守昆明,清軍攻入昆明後,吳應麒蹤跡成謎,各種史料均未記載其結局。

3,幼子數人,史料記載不詳,推測被殺或免死入官為奴。

4,孫吳世霖,吳應熊長子,與父親一起被處死。

5,孫吳世琮,史料記載不詳,推測早夭。

6,孫吳世璠:吳應熊庶子,吳三桂死後遺囑繼位為帝,1681年在昆明自盡。

三藩之亂後,吳三桂家族成年男子盡皆被殺,部分幼年男子免死入官為奴,湮沒無聞。

但在21世紀,部分清史專家宣佈,在貴州發現吳三桂直系後裔。

傳說吳三桂之子吳應麒並未被清軍所殺,他之所以銷聲匿跡,是因為受命護送陳圓圓等人逃到雲貴交界地帶,最終到貴州省岑鞏縣安身隱藏,度過一生。

陳圓圓墓就在岑鞏縣,而吳三桂遺體後來也被運到岑鞏縣馬家寨安葬,因此清史專家認為如今的貴州市岑鞏縣馬家寨吳氏家族大多為吳三桂後裔。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吳三桂是明清交替之時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兩次造反,家門兩次被滅,卻總有漏網之魚僥倖逃脫。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此時的吳三桂擔任山海關總兵,把守天下第一關,前有滿清叩關,後有李自成的部隊,可謂腹背受敵。

不過李自成進京後就一直拉攏吳三桂,但他猶豫不決。這時,李自成的部下竟然把吳三桂的家給抄了,他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侮辱。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滿清,在一片石大敗李自成。

李自成撤回北京後,將吳三桂36口滿門抄斬,而他卻不在其中。

降清後,吳三桂為清朝鞍前馬後,打下了半壁江山,甚至從緬甸把永曆皇帝捉拿處死。吳三桂因戰功被封為平西王,坐鎮雲南,是清朝實力最強的異姓諸侯王。

康熙繼位後,進行削藩。吳三桂以此為由,聯合各地漢臣反清,很快從雲南打到兩湖,並稱帝建國,國號大周,不久吳三桂病逝。

吳三桂死後,他的孫子吳世璠繼位,但3年之後就被康熙擊敗,自刎於昆明。事後,康熙下令處死吳三桂所有家眷,有數百人之多。不過吳三桂的二兒子吳應麒卻不在其中,清朝曾下令四處尋找,但終無所獲。

那麼吳應麒到底去了哪裡呢?

1984年,一個特殊的墓葬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首府凱里市岑鞏縣的馬家寨被發現,墓碑上寫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當地人都說這位聶氏就是吳三桂愛妾陳圓圓,而吳啟華就是吳三桂的二兒子吳應麒。

據當地人所言,原來在昆明失守前夕,吳三桂的二兒子吳應麒、大將馬寶和陳圓圓帶人逃亡到這裡。為避人耳目,他們都隱姓埋名,並將這裡命名為馬家寨,在此繁衍定居。

現在馬家寨約有2000多人,絕大多數都姓吳,他們都堅稱自己是吳三桂的後人。

不過孤證不立,當地人對於碑文的解讀還是難以讓人信服。即便真是吳三桂的後人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