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有沒有起義過?

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一個說法,如果用一句話介紹《水滸傳》,可以這樣說:

“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我不知道大家對這種說法,有沒有什麼看法。我的看法是:持這種說法的人,肯定沒有認真的讀完過《水滸傳》全書。

首先,這種總結的本身,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說法。《水滸傳》的本是什麼?全書的全部精華都集中在前七十回。金聖嘆批《水滸傳》,寫過這麼一句話:“一部大書七十回,將寫一百八人也。”

《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有沒有起義過?

他的這句話,解決了我心中的的一個疑竇。因為在我讀《水滸傳》時,我就發現前七十回與後五十回,文法、節奏與人物性情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我甚至懷疑過前後是不是出自不同人之手。

《水滸傳》七十回以前,作者對宋江的政治傾向,雖然有幾次明顯的側面描寫,但是總的來說還沒有那麼稜角分明。但是到了七十回以後,宋江卻直接變成了一個大宋朝寧折不彎的忠臣。關於這一方面,我點到為止,不浪費過多篇幅。

我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上述我看到的那種說法,顯然把總結的重點都放在了七十回以後,而對七十回以前除了一個“梁山108”,就再也沒有提及。這是其一,也是結構上的不正確。

《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有沒有起義過?

另一個就是,事實上的不正確。那就是,梁山好漢究竟有沒有起義過?

我們都知道,梁山的第一代領導人,王倫是個自守之賊,當初落草為寇也無非是混碗飯吃。梁山第二代領導人,晁蓋其實也是個自守之賊,他上梁山也僅僅是為了避難。王倫、晁蓋這兩個人,都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而且這兩個人從根兒上說,其實是一類人,當然這是一句題外話,這裡也不展開說。

梁山在宋江上山以前,他的對外政策都是非常保守的,不會主動的去招兵買馬。兩代寨主雖然都有求才之名,但都因為其自身的原因,有意的將梁山規模壓縮,其實目的就是怕引起朝廷的注意。

《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有沒有起義過?

直到宋江上山,宋江一者對梁山有恩,二者名望比晁蓋高,三者他從江州、青州為梁山帶去了大批人才,這批人才為梁山的根基打下了基礎。所以,自從宋江上山之後,梁山的許多政策,都隨著宋江的意志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說到底,就是晁蓋其實已經被架空了,他只是名義上的梁山之主。

說了這麼多,好像又說跑偏了。

宋江大肆擴張梁山規模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引起朝廷的注意,以期增加與朝廷談判的資本和招安的可能性。所以,宋江領導下的梁山泊,雖然攻打過州府,但一則是為了救人,二則是為了糧草金銀,三則是為了增加梁山的影響力。

《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有沒有起義過?

而梁山泊自始至終,也沒有扯過造反的大旗,有的只是一句“替天行道”的政治口號。

先寫到這兒。


作者/王翎,號一字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