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三文魚,我們究竟能對哪個下口?還能放心吃刺身嗎?

前幾天由於央視財經官博發的一條微博,迅速引起一波“真假三文魚”

的討論,看完以微博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及果殼吃貨研究所為首的質疑方同青海龍羊峽官方的幾番交戰,芥末只想感嘆,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真假三文魚,我們究竟能對哪個下口?還能放心吃刺身嗎?

這條微博是虹鱒的華麗出場:佔據中國“三分之一市場”

芥末認為雙方爭辯的核心兩點為:

  1. 虹鱒是不是三文魚
  2. 虹鱒能否生食(三文魚的刺身吃法)

第一點涉及是否欺騙了消費者,而第二點則質疑使用三文魚的經典吃法是否安全。


三文魚一詞源於“salmon”,屬於音譯詞

我們來釐清一個概念,三文魚並不是魚的品類名稱,而是鮭科類和鱒魚類的商品名。但由於最初進入中國市場並廣為人知的是大西洋大西洋鮭,所以中文語境裡的三文魚指的就是大西洋鮭。

真假三文魚,我們究竟能對哪個下口?還能放心吃刺身嗎?

這張圖便於理解

質疑的人認為虹鱒的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雖然是大西洋鮭的親戚,但“trout”對應的是“鱒魚”,被排除在“salmon”的通用名外,且沒有三文魚必經的洄游行為,並不能算作三文魚。但龍羊峽方認為虹鱒也屬於三文魚分類中的太平洋鮭屬,說白了,就是個商品名,既然都是親戚為啥不能一起用呢?

其實問題在於商家與民間對三文魚的認知不統一,虹鱒蹭了三文魚熱度,身價上抬,自然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真假三文魚,我們究竟能對哪個下口?還能放心吃刺身嗎?

來自微博截圖,龍羊峽方稱虹鱒“物美價廉”,並不見得如此

虹鱒屬於淡水魚,能否生食視情況而定

淡水魚通常不能生吃,它們的體內可能攜帶著多種寄生蟲,生吃有風險。但那些寄生蟲對低溫冷凍不耐受,所以進行過達到標準的低溫急凍或冷凍過程的,食用起來相對安全一些。正如開水族館的生物男所言,可溯源的、有檢測報告的也可一試。其實虹鱒刺少肉美,不去糾結生食與否,熟食是非常好也沒有問題的選擇。

讓我們看看龍羊峽官方是如何向大眾證明他們所養殖的虹鱒的安全性:

  • 對捕撈起來的虹鱒進行寄生蟲檢測,但寄生蟲檢測項目上只有一項“異尖線蟲”。
真假三文魚,我們究竟能對哪個下口?還能放心吃刺身嗎?

圖源微博,“異尖線蟲”檢測結果是未檢出

但“異尖線蟲”是海魚寄生蟲,虹鱒這種淡水魚去檢測海魚身上的寄生蟲,檢測不出來也是正常的吧?真的想問問工作人員是不是來搞笑的,然而更尷尬的一幕來了。

  • 用顯微鏡觀察生魚片(一整片)
真假三文魚,我們究竟能對哪個下口?還能放心吃刺身嗎?

哭笑不得

上過初中的朋友應該知道顯微鏡的正確用法,圖片是錯誤示範。觀察對象不放在載物臺,而是直接擋住光源。觀察對象應該取一點點組織,然後製成裝片觀察,而不是直接取塊肉放那兒,啥也看不見的,槽點太多,不知道是要無奈還是要笑。即便對天發毒誓,這個操作就讓人很難相信官方啊。


總之,賣是可以賣的,但最好可以使大家的認知統一起來。其次,吃也是可以吃的,選擇靠譜商家,熟食最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