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共情,又該如何做到?

共情(empathy),也叫換位思考,是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能力,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Hoffman教授認為,共情能力是一種人類生而具備且必不可少的能力。

有趣的是,大多數對他人情緒敏感又反應強烈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因為太能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能力過強。但事實上,真正的共情和上述的兩種對他人情緒敏感的情況之間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共情的出發點是為他人的利益,而不是為自身的利益——共情是為了理解、體諒和緩和他人的苦難,而並非是出於自我保護。

那麼,正確的共情應該怎樣做呢?

1. 明確自己的情緒來自哪裡

首先,你需要覺察自己被他人的情緒影響究竟是由於感同身受,在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還是僅僅只是被對方那種強烈的情緒感染了。有一個確認的方法是,在你看到他人心情低落,而自己也似乎因此變得低落時,問一問自己:我的低落是因為我儘量想象把自己放到了和對方同樣的處境,所以體會到了Ta身在其中的痛苦;還是我只是看到Ta低落,覺得這種‘身邊的人情緒不好’的感覺讓我很緊張、焦灼,因此想讓Ta恢復平靜?如此一來,你能夠區分自己是在共情對方,還是更多出於對自己的保護。

2. “這真的與我相關嗎?“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是出於害怕自己因此受到傷害,或是擔心那是對自己的評價,那麼,你需要明白以及去證實,他人的情緒可能與你無關。為此,你可以試著留心並記錄下周圍人情緒激動的時刻,剋制住自己不去做出反應,比如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取悅他人。

接著,你需要做的就是觀察對方的情緒是否是指向你的,是否真的預示了接下來Ta會對你造成傷害。此時你多半會發現,你並不是他人情緒的“受害者“。而如果你在得到現實的驗證前已經搶先一步為了自我保護作出了反應,就會失去驗證的機會,因為即使你沒有被傷害,你也會歸因成”幸虧我已經先有所行動了“。不僅如此,你甚至還可以在對方情緒平靜下來以後直接向對方確認你的猜想和預設。

3. 說服自己:我沒有承擔他人情緒的責任

你需要明白的是,無論是為他人的共情,還是為自己的保護機制,你都用不著、也不能夠為他人的情緒負責。不管是多麼親密的親人,伴侶還是朋友,你們也始終是獨立於彼此的個體。因此,你在對他人的痛苦悲傷感同身受的同時,也要清晰地意識到:這是Ta的情緒,也是Ta的人生,我可以去站在Ta的角度上理解Ta現在的感受,但我不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除了情緒上的邊界,行為上的邊界也尤為重要。當你知道某個親密的人陷入困境時,你可以告訴Ta你會支持Ta,可以給Ta提出一些建議,可以陪伴在Ta身邊。但,你不能擅自為Ta做決定,也不能過度干涉Ta的選擇,即使你認為自己是出於“好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你不能代替他人痛苦,更無法拯救別人。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和他人之間健康的邊界。有能力關懷,也有能力保持自我的平穩。這樣的話,你就能進入到一個非常舒服的狀態了。

什麼是真正的共情,又該如何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