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追蹤研究14年,發現兒童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就要改

心理學家韋斯特曾經進行了14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70%的暴力少年犯在13歲時就被確認為有攻擊性行為!而且兒童的攻擊性水平越高,今後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

攻擊性行為並不是某個年齡所特有的行為,很多孩子在年幼時都會有過類似的行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惡意的。

心理學追蹤研究14年,發現兒童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就要改

像1歲多的孩子,他們可能會無意識敲打別人,再加上他們對手部力量的控制能力還在摸索中,很多時候他們打人並沒有輕重,甚至覺得這只是一種遊戲,只是覺得好玩。

如果家長再配合著哈哈大笑,會更加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開始為了搶奪玩具而發生攻擊性行為,但是他們本質上並沒有想傷害別人,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攻擊性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工具性攻擊性行為,也就是為了搶奪工具發生的攻擊性行為。

心理學追蹤研究14年,發現兒童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就要改

以上這兩個時間段雖然是孩子們比較普遍會發生攻擊性行為的時期,但是並不代表這些時間段家長不需要管,這些時候家長已經要去潛移默化引導孩子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了。尤其兩歲後,一定要開始注意,否則孩子的行為就很有可能持續下去。

有研究顯示:三歲愛打架的寶寶,5歲時仍然愛打架的概率很高;而6-10歲時攻擊性強的孩子,10-14歲時打架、戲弄別人、與同伴爭鬥的傾向都會更明顯。

所以,如果孩子有了類似的攻擊性行為,三歲前是最好的改變時機。

心理學追蹤研究14年,發現兒童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就要改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三歲後,家長至少要從三個方面去改變:

1、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簡單來講,共情能力就是孩子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想問題的能力。這需要父母不斷地去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比如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父母就可以問孩子:“假如別人搶了你的玩具,你會怎麼樣呢?”孩子如果回答:“不開心”,那家長可以繼續發問:“對啊,所以如果你搶了他的玩具,你覺得小夥伴會怎麼樣呢?”引導孩子去深思,也幫助孩子想一想解決辦法。

心理學追蹤研究14年,發現兒童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就要改

2、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庭環境中有嚴重的暴力行為存在,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誤導,所以如果孩子出現問題,家長及時反思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也很重要。

心理學追蹤研究14年,發現兒童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就要改

3、探究孩子攻擊性行為的根源

孩子去做一件事也會有一定的原因探究孩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並且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想一想更好的解決方案,陪孩子一點點改變,這對於孩子也是一種進步。

總而言之,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可大可小,但是如果父母不當一回事就很有可能成為大問題。

心理學追蹤研究14年,發現兒童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就要改

你的孩子有類似行為嗎?

出現攻擊性行為,你都如何解決呢?

歡迎分享,關注@陽媽育兒大作戰 ,一起育兒,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