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孝順母親且江山十分牢固的皇帝有哪些?

A颱風信息A


中國古代帝王一直標榜“仁孝治國”,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管理大旗。然而我們知道生在帝王家是非常殘酷的事情,真正盡孝道的卻是少之又少,今天要說的故事主人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最孝順的皇帝了。

他是誰呢?他就是西漢“文景之治”締造者之一的漢文帝。

據史料記載,漢文帝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漢文帝即位之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開啟“文景之治” 的發端。謹慎對待諸侯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對待諸侯王,採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亂的態度。對待匈奴,採用和親止戰的方式,營造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面。

可見孝是道德的根本,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啟示就是。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人,從我們尚在襁褓到咿呀學語再到長大成人,是父母用他們的愛將我們撫養成人,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為了我們所擁有的現在。父母,付出了他們的時間精力他們的一切,烏鴉尚知反哺

而我們更要善待自己的父母,父母曾用他們大半輩子的積蓄,給我們在大城市安個家,父母老了

我們可以給父母買套房,或者給老家重新裝修來盡孝心,讓他們安享晚年,買房或者精裝修老房子

孝心最不能等,因為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每個人都終將老去,可是孝道會成為家風代代相傳。





歷史的星空9527


漢文帝劉恆

劉恆的母親是薄姬,他能登上皇位,母親對他的教養的關係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對母親是非常孝順的。

薄姬臥病在床三年,劉恆完全不顧自己的帝王身份,親自侍奉,就連母親所服用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作為一個皇帝,按理說他只要一聲令下,不知有多少宮女太監搶著去伺候,可他不,唯有如此,才能顯示出他孝的是真心。

漢文帝的孝,並非只針對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名皇帝,他對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頒佈的第一道聖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啥兩樣,可他隨後頒佈的一道聖旨卻是很多皇帝都做不來的,這道聖旨規定“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


四方毋來獻


具體則表現為:“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縣令的屬官,職權僅次於縣令)或者縣尉(僅次於縣丞)送達;其他的則由嗇夫(鄉的官吏)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漢文帝可以說是首開先河。


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


漢文帝本身就是大孝之人,所以對其他孝順的人自然是惺惺相惜。當時一名棄官行醫的讀書人,因治病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被判“肉刑”割去鼻子,或者砍去手足。在被押解進往京城中,他的女兒一路尾隨而且跟官府人說:願意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過,好讓他能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被這勇敢小姑娘的孝道感動了,隨後就廢除了殘忍的肉刑。


漢文帝本身就是大孝之人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帝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異母弟,母為薄姬。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劉恆被封為代王。寬容平和,仁厚低調。漢高祖去世後,呂后監國專權,漢惠帝英年早逝,諸呂掌握朝中大權。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諸呂勢力,迎立代王劉恆進京稱帝,史稱漢文帝。即位之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開啟“文景之治” 的發端。謹慎對待諸侯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對待諸侯王,採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亂的態度。對待匈奴,採用和親止戰的方式,營造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面。


劉恆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在秦末原為魏王魏豹妾。楚漢之爭初期,魏豹附漢而叛漢,乃為漢將韓信、曹參敗俘,後被漢將周苛所殺。因此,薄姬成了俘虜,送入織室織布。後劉邦見她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歲餘不得寵幸。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初,劉邦坐在河南宮內成皋臺上,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相伴,她們在一起談笑當年與薄姬的約定。漢高祖聽到後,問她們笑什麼,兩人將實情全部告訴了漢高祖。劉邦內心感到傷感,憐憫薄姬,當天就把薄姬召來並與她同房。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在河南宮內成皋臺生下兒子劉恆。自薄姬生下兒子劉恆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劉邦


劉恆

寬儉待民

文帝以秦亡為鑑,深知百姓生活之樂苦對政權安定的意義。其性又節儉,故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財而罷建露臺;因憐吏卒輸送之勞而令列侯歸於封國,不須留於長安奉朝請;借緹縈救父之事而下詔廢肉刑;又詔罷天下田租。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漢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文教大興,國力日益強盛。

病重去世

文帝君臣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後元七年六月初一日(前157年7月6日),文帝在未央宮逝世,享年四十七歲。群臣上廟號為太宗,諡號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於霸陵(位於陝西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


寬儉待民


中華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劉恆是唯一一個以皇帝身份入選的,由此就能看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文文情感故事


在我國的歷史上,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是首當其衝的,因此古時候的人們非常看重孝道,這一點,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不例外的,那麼說起孝道,中國歷史上君王自然也要秉承這一點才是,所以很少會出現對待自己生母不好的皇帝,但若論起來的話,真正將孝道發揮到極致的,莫過於以德治國的漢文帝劉恆了,他不僅對待百姓仁慈,對待自己的母親,更是處處盡顯德字風範。


漢文帝劉恆在位期間,無時無刻不為天下蒼生,國家百姓的事情操勞,竭盡全力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還要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穩住國家的政權,如此一來才能保證國家不遭受匈奴的危害,就這樣,在他精明的治理下,國家和平安康,而這時候的漢朝,也是大漢江山歷史上最為富庶,鼎盛的時期,在他任職皇位期間,就被百姓所稱讚,可見真的是一位千古明君,雖然不及漢武帝那樣威名遠揚,但在國家的統治和政策安排上,絕對是強過漢武帝的,最重要的是,在母親面前,他永遠都是那個孝順的孩子,而不是皇上。

眾所周知,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母親就是著名的薄姬,這位薄姬本來是項羽手下魏豹之妻,因為反叛而被項羽和劉邦聯合剿滅,薄姬也就成為了劉邦的後宮,非常受到劉邦的寵愛,沒過多久,劉恆就出生了,然而薄姬畢竟不是劉邦的正牌夫人所生的孩子,因此也就得不到重視,更不會被封為太子,在劉邦去世後,他們母子二人就被趕出皇宮,到自己的屬地生活,就這樣,孃兒倆相依為命。

其實,薄姬本來就是敵人的妻子,劉邦收留她,也只是因為貪圖薄姬的美色,並沒有真的喜歡她,況且以劉邦的個性,也實在是難以想象,他會真的愛上哪位妻子,不然也不會有呂雉了,而薄姬正是很爭氣的生下了劉恆,這才能夠在後宮有一席之地,劉恆長大後,自然是知道了母親的處境,所以對母親非常孝順,在母親病重的時候,還會親自給母親煎藥,為了確定藥效,還不惜自己試藥,甚至比普通的老百姓對待母親都體貼百倍,這對於一國之君來說,實在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場景,而且這一照顧就是三年的時間,喂藥前還總是反覆確認這藥熱不熱,是否甘苦,這樣的問題,無不讓人佩服。

也正是因為劉恆的孝心,才會讓他體會到百姓的苦楚,才能事事為百姓著想,在這樣的聖上下,整個國家都彷彿被漢文帝所感染,全國一心,好像擰成了一股麻繩似的,堅韌不拔,才使得西漢越來越強大,為之後的漢武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劉恆的事蹟,也被朝中大臣記錄到史冊,著名的《二十四孝》中,就有漢文帝劉恆的故事,可見國家的興亡與皇帝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