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學會吃飯》吃吃吃!你真的會吃飯嗎?

知道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其實我們不是為了餓而吃,而是為了焦慮、空虛、叛逆、悲傷、尋求慰藉或喜悅。

推薦閱讀:《學會吃飯》吃吃吃!你真的會吃飯嗎?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可能已經吃過幾萬頓飯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吃飯。

古人認為,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日本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經過充分咀嚼的食物,會多分泌十三種酶,十一種氨基酸,能有效抑制黃麴黴素等有害物質,使人可以充分吸收食物裡的營養。同時,充分咀嚼還能降低食物攝入量,避免進食過多。

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要按時吃飯,要細嚼慢嚥。但等我們長大了,卻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存在著不按時就餐、吃飯時間過快、攝入過多等種種飲食問題。

1.盲目的飲食習慣

曾經,你是否發現自己站在廚房,手埋在一包薯片裡,嘴巴充滿著酥脆的鹹味,然後很好奇的想自己是在幹嘛?或者去吃自助餐,各種各樣的食物聚集在一起,確實很有誘惑力。但此時,你可能不是因為真正的飢餓而吃下這些食物,也不是因為他們看起來很美味所以想吃,也許你只是因為食物在你的面前,所以吃下了它。


推薦閱讀:《學會吃飯》吃吃吃!你真的會吃飯嗎?

你的一些進食習慣也許就是如此的自動化,連你自己都忘記曾經吃了什麼。如果請你回想今天吃了哪些東西,你很有可能無法全部記起來。也許你能夠回憶起所吃的主餐,但是忘記同事在會議前請你吃的一塊巧克力。這樣,你每天無意識所吃下的食物,熱量很可能超過200大卡。

我們的飲食習慣很可能就是如此的盲目

那麼,你是為什麼吃下第一口?

又是為什麼繼續吃下第二口?


要瘦,要美,要健康,關鍵不在意志力,而是鍛鍊正念力

想象一下,若自己不必經過掙扎,不必放棄最愛的食物,不必經歷渴望與意志之間所產生的拉扯、享受美味的甜點卻不必感到罪惡、不必擔心一旦開始吃就停不下來、就能成功減重,這會有多麼自在?

這能實現嗎?


2.用正念飲食法轉變你與食物的關係

耶魯大學的珍·克里斯特勒博士在新書《學會吃飯》中提到了此問題,通過正念飲食法會引導你達到這個境界。

並且提到,我們不是因為餓而吃,而是因為焦慮,空虛,叛逆,悲傷,尋求慰藉,或是喜悅

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選擇不浪費,都吃光。但往往吃飽了後又會帶著罪惡感和羞恥感,勵志之後努力減肥。

據不完全統計,大多數人每天要做200-300個和食物有關的決定,這個是無意識的。只有當我們察覺自己到底是為什麼吃,才能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給自己與食物建立起健康的互動關係。


推薦閱讀:《學會吃飯》吃吃吃!你真的會吃飯嗎?

等你學會自我調節,你就能對眼前的食物做出合理的取捨。

整個過程即為正念。正念適用於所有人,我們只需停下來,培養覺知,感受當下。無論你目前有哪些飲食或體重的問題,正念飲食法都可以轉變你與食物的關係。

你會聆聽內心的想法,以開放的心態,簡單而又自然地做出回應。通過正念你學會放下這種持續性的掙扎,將這些能量以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更重要的事物上。

3.擁抱美食,在享受中重啟人生

本書的作者珍·克里斯特勒博士發現把東方和西方的正念和科學量表相互結合,能夠給生活帶來更大的改變。

自我調節理論和進食經驗形成了這本書。而不是靠意志力,甚至允許短暫的喪失意志力,偶爾的放縱是很正常的現象,不用自責給自己壓力。與其建立一種痛苦與焦慮的關係,不如培養與味覺滋養和滿足感相關的關係。每天去嘗試感受味覺。

其實,吃飯是件很美好的事,我們應該要學會去享受這件事,可以嘗試從練習靜坐提高感知力,瞭解自己的意志力。要學會去擁抱美食而非對抗食物。

推薦閱讀:《學會吃飯》吃吃吃!你真的會吃飯嗎?

正念指出一個普世的真理:生命許多的掙扎及痛苦,源於過度執著於想要的事物,對於可能造成問題的事情卻充滿恐懼。正念允許通過自我檢視和思考其他可能性,來放下一部分掙扎實現更自在的人生。

《學會吃飯》

珍·克里斯特勒,艾莉莎·鮑曼

時代華語/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推薦閱讀:《學會吃飯》吃吃吃!你真的會吃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