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撞性”差評=不安全?寶馬

近期,“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2019年的碰撞測試結果出爐,關於這份報告的測試結果一時間引起了業內人士的諸多討論。本次測試總共4個大項:車外行人安全、輔助安全、車內乘員以及耐撞性和維修經濟性。

“耐撞性”差評=不安全?寶馬/奔騰的這項成績該怎麼看

在耐撞性和維修經濟性一項中,總共參與過測試的40款車,有31款都拿了P(差評),中保研測試結果頁面滿屏的“差評“看著很是嚇人,這引發了圍觀網友的熱議,這個項目到底是什麼意思,從字面意思看,莫非是考驗車輛“耐不耐撞”,那“不耐撞”意味著安全性差嗎?這麼多車都拿“差評”到底代表什麼?

網友有如此多疑問的原因很簡單,首先,這個測試在中國很“新”,2018年才開始進行碰撞測試,所以網友還沒有那麼瞭解;其次,這個評價體系與網友熟悉的C-NCAP有所不同,考核維度也有差異。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保研這套評價體系到底是什麼?評什麼?各種成績意味著什麼?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耐撞性”到底是什麼?

首先亮出一個知識點,什麼是“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指導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和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聯合開展了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的研究工作。經過兩年多的理論研究和摸底測試,最終形成的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

“耐撞性”差評=不安全?寶馬/奔騰的這項成績該怎麼看

包含四個維度的測試項目: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和車輛輔助安全指數,分別從汽車保有環節的財產風險、事故傷亡風險等方面,從汽車使用者和保險的角度客觀評價車輛的安全特徵及使用經濟性

所以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關注的不僅僅是車和乘員本身,而且還關注用車過程中涉及到安全性的開銷,比如交通事故中車損、行人受傷等造成的車主經濟損失,這其實也和保險公司的利益息息相關。

換句話說是,耐撞性更多考核的是車輛發生低速碰撞後,維修費用的高低,這一點中保研在其官方指數解讀中也已經講得很明白了,所以這些得了差評的車型,需要改進的是車輛安全性和碰撞後維修費用的平衡。

那麼一款車在這套測試中拿到的不同項目的成績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以一些具體車型為例來分析。

有“P”有“G”,測試成績怎麼看?

在中保研目前測試的40款車型中,有31款在耐撞性和維修經濟性項目上拿了P,這個前文已經解釋過就不再多說了,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碰撞測試尤為引人關注,那就是車內乘員大項中的子項目——正面25%偏置碰撞,這也是很多車型的“失分項”。

“耐撞性”差評=不安全?寶馬/奔騰的這項成績該怎麼看

簡單統計發現,在這一項上拿過P的有大眾途觀L、別克GL8,以及奔騰T77等幾款自主品牌車型,而寶馬3系等豪華品牌,在這一項上得分也不高,但在這一項的多個子項目中,以上這些車型又表現的還不錯。

這是什麼原因呢,據行業專家介紹,由於中保研這套評價體系基於美國標準打造,而且進入中國市場又比較晚,所以車企也不熟悉,因此市面上的很多產品在開發設計時沒有單獨應對這一碰撞做設計,保險槓橫樑、縱梁等吸能結構沒有覆蓋25%小偏區域,也沒有側氣簾的裝備,所以成績不理想。

“耐撞性”差評=不安全?寶馬/奔騰的這項成績該怎麼看

以奔騰T77為例,雖然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整體結果為P,但在碰撞後乘員艙下部侵入量還是G,並且試驗假人的頭部,頸部,胸部仍然是G,也就是說由於車體結構沒有應對,腿部會受到損傷,但是人的上體和頭部都是G優秀,沒有一點傷害。

同時,在側面碰撞中,奔騰T77 B柱離座椅中心線之間的距離還有23.5cm,乘員生存空間排在39款試驗車型的第3名,比93%的車型表現都好,僅次於沃爾沃和豐田,比奔馳、寶馬、凱迪拉克、領克、魏、吉利的生存空間都好。

“耐撞性”差評=不安全?寶馬/奔騰的這項成績該怎麼看

據有關機構調查研究,交通事故中類型中最高的就是碰撞事故,其中側面碰撞約佔碰撞事故的30%,僅次於正面碰撞,尤其在造成重傷的事故中,側面碰撞約佔35%。我國道路交通情況較為複雜,更容易發生車輛的側面交叉碰撞,而非美國的正面偏置碰撞。

所以綜合來看,中保研這套評價體系也很有參考意義,能夠為企業和用戶提供多一個維度的產品標準,引導整個行業建立起更完善、更健全的立體式產品評價體系,而對企業來說,多了一套評價標準並不是壞事,雖然可能需要個適應的過程,但能夠變得更好正是企業所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