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好喝的白酒,都是怎麼分類的?

中國白酒的香型分類,源自白酒勾兌。在1965年之前,中國的白酒是沒有香型劃分的。建國後不久,釀酒工業還處在整頓恢復的階段,當時酒類的生產由國家專賣局進行管理,1952年的的第一屆評酒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這一次評酒條件比較差,評選基本是根據市場銷售+化驗指標來選,這一屆茅臺奪魁。第一屆評酒會選出了包含白酒、黃酒、葡萄酒3大種酒的8個名優品牌,在全國引起了極大震動,酒行業開始迎來大發展時期。於是,在1963年輕工業部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評酒會。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酒類盛會,各省,市、自治區都經過層層選拔,精挑細選奉上自己的招牌酒,以求在評酒大會上一展風采。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共推薦了196種酒,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類。但是這個時候,由於對白酒的香型並沒有明確的區分,所有的白酒都混在一起盲品,評委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寫評語,一輪輪淘汰最後決出優勝。這種情況下,香氣濃的酒佔優勢,而放香較弱的清香、醬香型白酒得分較低,所以選出來的白酒八大名酒,濃香佔了四個,醬香(茅臺)、鳳香(西鳳)、清香(汾酒)、董香(董酒)各佔一個。濃香裡拔得頭籌的是五糧液。白酒香型的劃分,離不開茅臺,離不開李興發,也離不開勾兌。從1956年開始,中央政府先後三次委託輕工業部食品局派出工作小組,對茅臺的工藝和質量體系進行總結,還在1964年-1966年搞異地生產試點,響應毛主席"搞一萬噸"的號召。其實官方的做法是希望能夠找到名酒的釀造秘密,同時試點到全國各地,讓全國人民都喝得上茅臺。無奈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得出一個"出了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的結論。

時至今日,白酒的生產秘密還沒有被完全解答,白酒釀造的基礎理論仍僅限於分析出了部分微生物以及微量成分,對發酵過程的控制依舊很弱,基本還是靠天收。也正因為複雜的發酵原理,我們很難分析出白酒的味道到底是怎麼來的。它複雜而又豐富的香氣成分還應該繼續研究,而不是把它神秘化。白酒裡,酒精和水佔了98%,剩下的2%就是那些微量物質,它們正是白酒風味物質的來源。它們含量和比例的不同,帶來了濃香、醬香、清香等香型的區分,也帶來了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口感。

勾兌一直都是茅臺一道關鍵工藝。在釀酒時,酒師們發現,把不同的酒調和一下,味道更好,於是開始研究怎麼勾兌。勾兌就像是烹飪,原料、調料一起合理搭配,做出一道美味。傳統的勾兌是酒兌酒,不同的酒之間組合搭配,大壇酒勾小壇酒、老酒勾新酒,勾的好壞基本靠酒師手藝,有時候還看酒師心情…這樣靠感覺的事並不靠譜,也無法保證大批量生產的質量穩定。所以李興發覺得應該把不同的酒按照輪次、年份、味道進行區分鑑別,然後進行勾兌,最終得到一個恰到好處的成品。在嚐了200多種酒樣、做了無數次實驗後,他確定了三種香氣比較典型的酒樣,把它們命名為"醬香"、"醇甜"、"窖底",這三種兌在一起就是茅臺。其中又以醬香味最為突出,也最獨特,於是以茅臺為代表的一類酒就是"醬香型白酒"。那麼為什麼叫醬香?據李興發的徒弟徐強說:"他(李興發)沒得文化的,他每天就把生產出來的酒坐起慢慢研究品嚐,為啥子有一種叫醬香呢?空杯香就是一個醬油味,他就取個醬香。"1965年,在四川瀘州召開的全國第一屆名酒技術協作會上,茅臺的代表宣讀了一篇名叫《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的文章,這篇文章由茅臺技術系掌門季克良執筆,寫的就是李興發科研小組的研究成果。這篇文章引起了強烈反響,從此開啟了中國白酒的香型分類時代。在接下來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就是按不同香型來選拔了。這次評酒會對白酒風格的描述進行了概括,統一了尺度,描述語如下: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濃香型酒: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淨。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淨、回味怡暢。綜上,香型不是廠家設定的概念,而是為了更方便研究和分類管理。不過時至今日,也確實有廠家為自己的產品命名新的香型,以突出產品的不同。比如安徽明光的明光酒,他們就提出了一個"明綠香型",因為用當地產的明光綠豆釀酒是他們的一大特色。此外,由於勾兌技術的運用,不同香型的酒也不是獨立存在的,也會包容並蓄、取長補短。比如濃香酒通常會加入1/100的醬酒來平衡香氣,也會加入少量芝麻香的酒來改善餘味。這就像大廚做菜,信手拈來,靈感不僅來自食材本身,也來自各種調味料的使用,以及不同食材的搭配。由於白酒的複雜性,香型的劃分也僅是一個參考,並不能以此判定酒的高低優劣。如果想明確區分出不同香型,還需要多喝,見多識廣,自然就分出來了,那些書面標準看了等於白看。如果想要有品酒師那麼細膩的技術,是需要專業的訓練和不斷的練習的。

作為一個資深的酒友,我不對其他酒品做過多評論,單就說說我們新疆最好喝的酒——伊力特

伊力特酒被譽為"新疆最老道的酒",不光有名氣,還得有實力。

伊力特酒獲國內外50餘項殊榮,連續多年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和消費者協會推薦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1979年5月,在自治區第一屆評酒會上,特製伊犁大麴(即伊力特曲)被評為"地方名酒";伊犁大麴(即伊力大麴)被評為"地方優質酒"。

伊力特也是新疆酒的驕傲。

由於酒很好,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假酒,這讓大家很頭疼,買酒一定要認準正品授權銷售商。

而最近伊力特出品一個活動,直接可以鑑別真偽。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利益,避免消費者買到假酒,伊力特專門推出了官方鑑別方法,掃描二維碼即可知道酒的真偽,還能瓜分三千萬現金紅包!

還是那句話:好酒盡興歡,假酒害死人。

這麼好喝的白酒,都是怎麼分類的?

還可以搶紅包,真是把良心做到家的公司。

衝著這個你不得來一瓶喝喝?

為伊力特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