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最近,“996”的工作模式引起了一波熱議。996顧名思義指的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天要連續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工作996,生病ICU”式的自嘲到了馬雲、劉強東的嘴中卻變成了”能做996是員工巨大的福氣。“而”你一輩子沒有996,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 這句帶有剝削意味的話很快引爆了社交網絡。剛好,最近有一部日劇十分應景——《我,到點下班》。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這個反潮流的名字傳達的是和現實世界相悖的另外一種價值觀:拒絕加班。這部改編自朱野歸子同名小說的電視劇在這個月16日登陸日本電視臺,長度為十集,有了編劇奧寺佐渡子的操刀和大熱金牌導演金子文紀(導演過《四重奏》)與竹村謙太郎(導演過《非正常死亡》的強強聯手,這部劇自一開播就火花四濺。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我,到點下班》對準的是當下日本的社會,探討的是上班族的生存狀態。犀利的臺詞和鏡頭恰到好處地刻畫了真實而殘酷的上班族光譜。裡面的人物個個飽滿立體,不同的角色代表了不同的工作態度和理念。電視劇中不同的敘事線暗藏了人物之間的衝突,也精妙地諷刺了日本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以及“加班至上論”的傳統邏輯。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吉高由裡子飾演的東山結衣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總監,跟那些視工作為生命的工作狂魔不一樣,她奉為圭臬的人生準則是:準時下班。於是每天六點一到,她永遠是雷打不動地穿過還在為企劃案拼命的同事們,輕盈地離開辦公室。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然後以最快速度奔向“上海飯店”喝到半價啤酒,盡情享受屬於自己的happy hour。比起工作賦予她的成就感,似乎喝到啤酒、吃到小籠包才更能帶給她無窮的快樂。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如果單純用“廢柴”來形容這樣的人似乎並不太準確,因為東山結衣是那種工作效率極高的人,在上班期間,她可以為了準時完成份內工作放棄喝水的時間,她的電腦上貼滿了寫著任務的便利貼。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只要她一坐在電腦前,她必定是拿出最極致的狀態,百分百的專注度換來的是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所有任務。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這樣的人,上班是在打雞血,下班以後更是打雞血,換言之,東山結衣在公事和私事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而她的同事三谷,則是另一個極端:典型的加班狂魔。從小到大,三谷從未請過一天假,堪稱全勤獎的最佳人選。同為總監的她採用的是完全不同於東山的工作模式,對自己的下屬,她拼命輸出“加班”的工作理念。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即使是對剛上崗的新人,她也會有意無意地佈置超額工作任務。在三谷的世界觀裡,加班是一件榮耀的事情,是生命的意義,所以她完全不能理解東山的工作方式,對她到點下班這樣的行為嗤之以鼻。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公司新人小泉在三谷的高壓政策下,硬著頭皮熬夜翻譯企劃案,卻只是因為沒在上班時間前半小時抵達公司就被三谷罵得狗血噴頭。三谷用這樣瘋狂的管理理念終於逼走了兩個員工,使得自己帶領的項目陷入了瓶頸。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所以,加班真的等於高效,等於成功嗎?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值得深思的是,信奉“準時下班“的東山原本也是一個不斷加班的人。曾經的她剛畢業不久,在一家旅遊公司入職,在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工作對她來說簡直是噩夢,每天上班被上級訓斥是家常便飯,每個月100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將她個人時間全部壓榨,在這樣的高耗能環境下,她每天都希望生一場大病或者受傷,只有這樣,她才有勇氣從那個黑暗的地方逃離。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戲劇性的是,一次受傷讓她終於覺醒:不能再這樣“糟蹋“自己了。或許是那次和死亡近在咫尺的經歷給了東山改變的勇氣:這個世界對你很殘酷,但每個人其實都有選擇不那麼殘酷生活的權利。之後東山面試了幾百家企業,在最後一家企業面試的尾聲,她說出了那個格格不入的條件:不需要加班。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不需要加班“這個念頭,大概在每個加班族的腦中都曾迴旋過,但在這個利益至上、等級森嚴的社會,這樣的念頭大多數時候只是一閃而過,最終在現實的厚重塵埃下蟄伏。在傳統的功利社會,尤其在一個靠著勞動力去維持社會運轉的世代,加班意味著更多時間的付出,個人時間的犧牲成了一種趨勢。企業本身都是以利益為導向的,三谷這樣的人對老闆來說才是”有用“的。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在這樣的慣性思維下,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不知不覺地活成了三谷。打著“加班“的旗號,到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虛榮心,寂寞還是真的為了那份工作?我想,加班之下的心態是很複雜的。很多時候,加班成了毫無感情的重複動作,一種流水線上的產物,我們只是單向地去透支自己的時間和身體,但是並沒有真的去考慮這樣做的投入產出比。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社會上氾濫了太多”加班即成功“這樣的毒雞湯,當我們看到接近90歲高齡的巴菲特每天仍然花費大量時間閱讀財報,看到李嘉誠每天工作15個小時這樣的新聞,似乎總是陷入一種錯誤的認識:成功的人都那麼熱愛工作,不成功的你又有什麼資格不加班呢?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我,到點下班》這部劇最精闢的地方,正是指出了這樣的謬論。升職、賺錢和人生的成功之間的關係本來就不是一個萬年不變的遞增式,像東山這樣的人,雖然對工作的熱情不大,升職的可能性也幾乎為0,但是相比那些枯燥的上班族生活,她的生活卻是最讓人羨慕的: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請了年假去做身體檢查,慢悠悠地泡澡加SPA,在幽靜的小旅館裡品嚐著新鮮的刺身;下班衝出摩天大樓直奔小酒館,從不願意讓工作上的時間多驚擾到自己一秒。大部分人加班並不是真的出於對工作的熱情,而是無奈的被迫之舉,抑或是對抗寂寞,緩解焦慮的方式。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當年富士康員工因不忍重負跳樓自殺的悲劇其實每天都在上演,直到如今,《勞動法》的現實運用很多時候面臨著阻礙,那些把利潤當作生命的老闆順著這樣的風潮,把太多人推向了崩潰的邊緣。996如同咒語,入侵著那些想要成功的人,試圖改變他們的生活。時間久了,我們也就麻木了,漸漸地接受了這樣的邏輯和體局面。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另一方面,這催生了另外一個怪圈:為了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很多人熱衷熬夜,畢竟深夜的那點時間才是唯一不會被工作佔用的。身體和精神上的惡性循環,帶來的是低效,而非高效。這樣的現實和所謂的“加班潮“完全是赤裸裸的悖倫。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害怕被炒魷魚,害怕不夠成功,害怕升職之路毀於一旦…這些精神上的負擔摧殘著我們的生活,被“唯工作論”這樣的風潮裹挾著,“拒絕加班”的行為在大環境下反倒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但生活裡最重要的東西,早已悄然從我們的指尖流過。與我們達不到的業績相比,這才是人間最大的悲劇吧。而像東山這樣活的那麼自我的人,是每個上班族心中的另外一個人格,也是我們不敢衝破的界限。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我,到點下班》還以微妙的角度折射了女性在職場中的劣勢,東山的前輩賤光因為生孩子休了產假,但在孩子出生沒多久就急著重返職場。為了不想被踐踏在公司食物鏈底層,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賤光不惜用自己的健康去搏,這令人既悲哀又心酸。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放眼當前的社會,雖然相關部門出臺了許多保護女性的法律,但這樣的法律倒逼企業在招聘時更加歧視女性,有的甚至把入職條件設置為“僅限男性”。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在這樣的時代,《我,到點下班》顛覆了以往日劇的氣息,給出了不一樣的價值觀,在一片喧囂中,它不傲慢,而是甘願以上班族的視角來詮釋我們曾信賴的工作體制。我想,無論人們接受與否,這都已是成功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