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利率5%的產品,為啥存的人不多?網友:原因太“致命”

原標題:銀行存款利率5%的產品,為啥存的人不多?網友:原因太“致命”

我國現有的銀行達到了4000多家,基本上可以說每個鎮上都是有銀行的,更不用說那些城市了,但自2015年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後,每家銀行的利率都有一定的差異,有的高有的低,這對於理財者的眼光和對信息的瞭解要求就比較高了,以前都喜歡選擇國有銀行,因為銀行的給出的利率都一樣,但國有銀行安全性高,所以國有銀行成為了首選;現在按理財市場上給出的利率來排列銀行的話,國有銀行屬於墊底的銀行,一些小銀行或者商業銀行成為了很多理財者追逐的對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收益高。

在2019年的時候,有的銀行推出的存款產品利率最高能達到6%,進入了2020年,雖然說利率有所下跌,但有的銀行依然能推出利率5%左右的產品,但選擇該種類型存款的人確是不多,這又是為什麼呢?理財者不是都喜歡高收益產品嗎?有的網友也總結了幾點原因,之所以不存主要就是因為這些原因太“致命”了。

銀行存款利率5%的產品,為啥存的人不多?網友:原因太“致命”

第一種“致命”原因:存期太長

小編在各種互金平臺或者一些小銀行的官網上找了又找,發現存款利率能達到5%的基本上都是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三年期的定存利率基本上都達不到這個標準,而五年期的存期屬實是有點長,資金流動性非常低,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流動性了。還有一點就是誰也不知道五年的時間會發生什麼,會不會中間有急需用錢的時候,而如果要提前支取的話,那利息可就基本等於沒了,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低得可憐。

第二種“致命”原因:安全性較低

據小編了解到的信息顯示,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給出的五年期利率基本上都達不到5%的門檻,能達到5%的基本上就是民營銀行或者農村信用社,而在所有銀行中,農村信用社和民營銀行的規模都是屬於較小的,銀行的安全性級別也屬於墊底的,可以這麼說吧,如果未來有一些銀行會出現倒閉風險那這些規模較小的銀行是首當其衝的一批。

除了銀行本身的風險以外,很多儲戶也會有自己的考慮,本來選擇定期存款這種一般性存款就是為了規避風險,而如果為了多那麼一點收益的話而將本金損失了,那完全得不償失了,所以很多儲戶寧願選擇銀行安全性高而利率較低的產品。

第三點“致命”原因:收益率並不是非常高

年利率5%的產品雖然很多銀行都沒有,但現在很多銀行都有年利率4.125%到4.5%之間的產品,而且很多都是三年期的產品,比如有的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在4.25%左右,而且還可以按月付息,這樣每個月拿到的利息還可以繼續選擇理財,累計下來的利率折算後大概在4.5%-4.7%之間,雖然是比不上年利率5%,但安全性高,資金靈活性也比較高。

總結

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雖然說這句話說得挺現實,但在理財方面上,小編覺得還是要剋制,不要覺得收益高就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大部分理財者的初衷都是想保證本金安全又想盡可能多地賺取收益,而一旦忘記了初衷,盲目的追求高收益產品,那當本金虧損的時候你可能會追悔莫及,切記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