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先排「溼毒」再進補,該如何祛溼?

雪姐談養生


立秋以後,天氣漸漸乾燥,早晚溫差大,很多人覺得天氣涼爽了,便容易對溼氣大意。

若說排溼、進補,其實單純排溼也不是第一位的,而是應該先“去燥”“排溼”同時進行。

利溼藥屬於“陰柔”藥物,其性凝重粘滯,守而不走,較難以運化。而秋季來臨,天氣又變得乾燥,為了避免排溼的食物藥物難以運化甚至燥邪由外而內,故而應去燥行氣,畢竟秋老虎還是挺厲害的。

1.應多選擇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養陰清燥,這是祛溼的基礎。

2.喜歡喝養生茶的人,不要只喝一種。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溼;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兩類茶換著喝,既去秋燥又排溼,效果更好。

3.多數人飲食無法排溼的問題。一要減少鹽的攝入,二要少量飲食,對去燥去溼都有好處。

4.溼氣是脾虛引起的,溼氣又會使脾虛加重,所以健脾、祛溼要一起進行才行。多吃平性食物,如玉米、山藥、泥鰍等,能去燥也能去溼,都是上選。

5.喜歡喝蜂蜜祛溼的人應注意,蜂蜜的食性是有區別的,有的是涼性蜂蜜,有的是熱性蜂蜜。去燥去溼最好選用涼性的洋槐花蜂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