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是不是看我娃不順眼”:孩子受委屈,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上學期期末,我去孩子學校參加家長會。

家長會的第一個環節是班裡的每一個老師在講臺分享本學期該班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體育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教育局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每天上午第二節課下課後,所有學生集中到操場上,圍著操場跑兩圈。

他授課的另一個班級裡,有一個女生,估計是不太喜歡這項運動,所以她每次都找各種藉口遲到。

看到別人跑得差不多了,她才出教室,跟著跑幾步又和大部隊一起回教室去了。

有一天她依然如此,就被這個體育老師逮住了,老師說:“你今天又遲到了,為了懲罰你,今天你一個人跑三圈。”

他說,他想通過這個小小的懲罰,提醒這個學生以後不要遲到。

這個女生只好不情不願地跑完了三圈,滿頭大汗地回到教室上課去了。

“老師,你是不是看我娃不順眼”:孩子受委屈,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當天晚上,他接到了這位學生的媽媽打來的電話,質問他為什麼要區別對待她的女兒。

老師在電話裡解釋了,說跑操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並且是她的女兒總是不想鍛鍊,也只是讓其多跑了一圈,並不算什麼。

他以為這件小事就這樣過去了,但第二天,他被叫到了校長辦公室,原來那位家長一早就去校長室告狀了。

當著體育老師的面,她再次質問:“其他孩子跑兩圈,為什麼我的孩子就要跑三圈?

你是不是看我娃不順眼,讓她受這麼大的委屈?”

她還說她的孩子昨晚沒吃飯,哭了整整一夜。

最後,老師只能給這位家長道歉,承認自己的處理不當,並保證以後不再發生此類事件。

“老師,你是不是看我娃不順眼”:孩子受委屈,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家長的過激反應只會害了孩子

老師讓學生多跑了一圈,只為提醒她以後不要再遲到,而遲到了就必須受到懲罰。

而這個小小的懲罰,卻讓孩子媽媽反應如此強烈,為自己的孩子打抱不平,不但電話質問了老師還投訴到了學校。

說實話,這樣的孩子以後還有老師敢管嗎?

家長為孩子強出頭,真的是愛孩子嗎?這隻會給孩子帶來兩個心理暗示:

我是不能吃一點虧的,更不能受一點委屈的;

誰敢讓我受委屈,我就敢讓誰好看。

但是孩子,社會不是你媽,他不會一直慣著你啊。

等以後走進了社會,這樣的心理只會讓你吃虧碰壁的。

“老師,你是不是看我娃不順眼”:孩子受委屈,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孩子受了委屈,父母怎麼辦

也有家長質疑,孩子都受委屈了,作為家長的我們,難道只能不管不顧嗎?絕不是!

如果孩子受了委屈願意和家長講是好事,但也有一些孩子比較內向,不願意傾訴,那家長就要多觀察。

如果發現孩子今天悶悶不樂、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等,我們就要為其排憂解難。

“老師,你是不是看我娃不順眼”:孩子受委屈,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1、 傾聽

安安靜靜的、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描述,鼓勵他將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並問問孩子自己的想法。

家長不可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更不要打斷孩子的傾訴。

讓孩子感覺到你在傾聽他、在信任他,也是在尊重他。

2、 開導

告訴孩子:“沒關係!”

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告訴他受點委屈並不是什麼大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要太在意。

再和孩子一起客觀地分析事情的是非曲直,如果是孩子錯了,鼓勵孩子向老師、同學道歉;

如果孩子確實受委屈了,跟他一起找對方把此事說清楚,給足孩子的後盾感。

不管是哪種,家長都不能坐視不理,而是要積極地去處理,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

3、 理智

家長是成人,更需要做到理智,切忌不問青紅皂白就去替孩子出頭。

孩子的過激反應和行為,不利於解決問題,更容易誤導孩子對這件事情的理解,進而會影響他對此類事情的心態。

4、 引導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挫折,不管是在生活上、學習上、與他們相處等,都不可避免地會發生。

父母需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而不是一味地幫他委屈,要讓孩子學會合理調節自己的情緒。

“老師,你是不是看我娃不順眼”:孩子受委屈,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受到侵害≠受委屈

但必須明確的是,孩子受委屈和身心受到侵害是兩碼事,家長不能含糊。

如孩子遭受校園暴力、不合理的體罰、身體受到侵犯等,家長就必須堅決地站在孩子的一邊,

報警、找相關部門投訴等,一定要當機立斷,用合法的手段去維護孩子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