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蔣勳講講,說書人眼中的《三國演義》

說道說書人,是一中很特別的職業。聽的語言和看的語言是不一樣的,如果我今天要把廣播電臺裡的文字書寫的時候,它的文法,句型,和之前的文言文是完全不同的。

說書人,把白話中的講話用文字記錄下來叫做白話,我們也知道古代的文人他所寫的是文言文,比如說我們知道的韓愈的《師說》,它的文體就是文言文。文言文讀起來其實很難念,很難懂,有時即使認真聽,也未必不知道到底在講什麼東西。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唐宋之際已經有一些人在路邊是說書的人,他們經過語言的魅力把這個故事越講越動聽,最後就變成了話本小說。

我們知道最早的《三國演義》並不是寫給一般人看的,而是寫給說書的人去看的,但是後來很多人慢慢的會發現,哇,這個人講得真好。於是就流傳了下來,由此而知,羅貫中其實只是一個整理話本的人。在羅貫中之前,其實已經有幾百年的時間,在文人,民間流傳了《三國》,但是我們最後看到羅貫中是把這些故事都整理起來,然後定了稿,變成我們今天讀到的三國演義的樣子。就像關公他到底是不是紅臉蛋,長鬍子,在書中其實只有一點書蛛絲馬跡,但是經過後邊說出人的描述,就會發現生靈活現了很多。令人很知難忘。這就有點像荷馬的《荷馬史詩》一樣。

在元末明初,小說出現和民眾互動的關係。這段時期白話小說的出現,其實一直到現在這些小說都是我們一讀再讀的文章,在民間發生了非常大影響力的書,有時候我們在想在整個中國的文學,如果少掉了《三國演義》,少掉了《西遊記》,《紅樓夢》,我們到底少掉了多少的人物意象和生命之道。

因為這些小說跟民間開始有了互動,所以說大家一起開始進行創作,把每一個人物都更加深入地進入人心。其實這是所有民間說出人的智慧和周圍人的互動。因此,到現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聽蔣勳講講,說書人眼中的《三國演義》

【有糖寫作課:與你一起寫作、閱讀,讓生活有溫度,讓生命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