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咱嘴“壕”著呢

第一次見海參入菜被“盛裝”端上餐桌是在大董,就是那道著名的董氏燒海參/蔥燒海參,魯菜做法,醬油味很濃郁,也很入味,搭配一碗白米飯,我肯定連湯汁兒都不剩,超級下飯的高級菜。


當然,在這麼高級的場景中,沒人給我白米飯,也沒有給我這樣的人設。我拿起刀叉,像吃牛排一樣優雅而端莊,讓這一次吃海參吃得正經兒而認真,充滿了儀式感。

那些年,咱嘴“壕”著呢


海參,對於海島人來說,不算是什麼奇異的食材。每天早上補一顆經過無數次換水泡發的無味蒸海參,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我第一次吃海參大概是五六歲的時候,吃完就嘩啦啦流鼻血,那時候覺得海參就是一種沒有味道,還特別沒有質感的超級不好吃的食物。

那些年,咱嘴“壕”著呢


有一段時期,島上颳起了一陣“海參養殖”的風潮,估計是跟人們對於海參滋補的認知提升,導致價格上漲有關,誰都想分一杯羹。海參養殖的風靡,讓我們這些大朋友們有了“新的娛樂方式”。 退潮時,有些被漏網之“參”會被遺漏在沙灘上,等待著我們的“抓捕”,成果豐碩,我們這些海邊的“野孩子”最喜歡架起爐火,在大人的幫助下去除內臟,洗淨泥沙,即可簡單烤制。

那些年,咱嘴“壕”著呢

圖:我弟弟的肥手 偌大綿軟的海參,在火烤中縮成一團,嚼在嘴裡很有韌勁兒,其實並不是那麼取悅人,但海參的鮮味卻一直最令人愉悅的回味,這也是我們做這件事屢試不爽的原因。 在海島的日子每天好像就是釣魚、抓螃蟹、挖蛤蜊……然後跟小夥伴們簡單“烹飪”,幾分鐘就可以享受到新鮮而肥嫩的螃蟹、蛤蜊、海蠣子、海虹、扇貝、鮑魚……我們哪裡知道什麼好食材。

那些年,咱嘴“壕”著呢

幾年後,我在晟永興終於如願以償,吃到了海參拌飯,海參軟糯、湯汁入味,搭配白米飯,和諧感油然而生,普普通通最下飯!


圖片都是網上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