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瑤乳業二度衝刺IPO:小股東沒表態,單品依賴未消除

曾因驗資方捲入康得新財務造假案而中止上市進程的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均瑤大健康”),近期重新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與9個月前的數據相比,均瑤大健康對大單品“味動力”及代工模式的依賴仍未消除;公司小股東、實控人王均金侄女王瀅瀅雖不再“失聯”,但至今未對此次申請發行股票明確表態。

專家分析認為,受疫情影響,均瑤大健康這樣的區域型乳企將承受更大壓力,能夠順利上市是其最好的選擇。而中小股東的潛在意見分歧,將給均瑤IPO之路增添變數。

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重新衝擊資本市場

2020年4月9日,證監會披露均瑤大健康的新招股書,這是均瑤乳業第三次嘗試登陸資本市場。

2019年5月24日,擁有20年曆史的均瑤乳業以均瑤大健康的身份首次公佈招股書。就在業內普遍質疑其持續性業績增長堪憂、恐影響IPO前景時,其驗資方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捲入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進而導致均瑤大健康上市進程被迫中止。

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同年7月,均瑤大健康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只能等待證監會進一步的調查結果。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一旦服務機構違法違規被暫停業務資格,等於不再具有工作能力。這種情況下,企業可更換審計機構重新申請IPO,但要重新排隊。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均瑤大健康的審計機構已更換為大華會計事務所。

而在此輪申請IPO前,均瑤乳業曾在資本市場有過一次短暫“亮相”。2015年11月,愛建集團發佈公告稱,擬分別向均瑤集團、王均金、王均豪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均瑤乳業約99.8%的股權。此次非公開發行後,均瑤集團將成為愛建集團第一大股東。

然而該方案一經披露,便受到多方質疑。彼時公佈的交易預案修訂稿顯示,均瑤乳業相關資產賬面價值為6736萬元,資產預估值達到25億元,增值率達36倍之多,而同期可比乳業上市公司市淨率多在2-8倍之間。

除估值過高之外,均瑤乳業當時還被曝出涉嫌業績造假、主要客戶註銷等問題。2015年1-8月,其前五大客戶中的新密市新華路百姓量販為均瑤乳業貢獻了666萬元的銷售額。但工商資料顯示,該客戶在當年7月才剛剛成立。此外,大客戶商丘市豐收副食、南陽市佳美副食無法在河南工商局查詢到經營信息,上饒市信州區千俊食品商行也為註銷狀態。

對於質疑,均瑤乳業曾專門在官網發表聲明進行解釋。不過到了2016年3月,愛建集團將收購方案調整為向均瑤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均瑤乳業首次資本市場之旅至此結束。

單品依賴症難痊癒

招股書顯示,1998年,均瑤大健康前身均瑤集團乳品有限公司成立,繼承了集團乳製品及含乳飲料業務。2011年,均瑤推出“味動力”系列新品,戰略進入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由此帶來業績的快速增長,卻至今難以擺脫對這一超級大單品的依賴。

2017年-2019年,均瑤大健康合併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1.46億元、12.87億元、12.4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26億元、2.81億元、3.03億元。其中,乳酸菌系列飲料收入佔比達95%以上,“味動力”常溫塑瓶系列佔營收比重更是分別高達97.53%、96.51%、89.48%。

為擴寬產品線,均瑤大健康曾於2017年推出“奇夢星”系列膨化食品,但因銷售未達預期且造成無形資產損失,自2019年起停止生產銷售。此外,“味動力”六種堅果植物蛋白飲料由於銷售未達預期也曾於2016年停產,2019年下半年重啟後收入為2806.5萬元。

此外,均瑤大健康長期處於自有產能利用不足、嚴重依靠代工的矛盾狀態。招股書顯示,均瑤大健康此次募資擬用於宜昌產業基地、衢州產業基地各年產10萬噸常溫發酵乳飲料項目等。然而,2017年-2019年,均瑤整體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1.78%、64.39%、65.42%。與此同時,其代工廠產量曾連續多年超過總產量的50%。截至新招股書籤署日,均瑤合作代工廠數量為11家,代工比例約為36%。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均瑤大健康的產品、品類均過於單一,利潤不高,抗風險能力低,很容易觸碰業績天花板。乳業專家宋亮也認為,飲料市場生命週期短,而常溫乳酸菌飲料進入門檻低,既沒有技術壁壘,也沒有資金壁壘,因此不能作為長期業績支撐。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均瑤大健康主營業務收入已出現微降;“味動力”塑瓶系列的平均銷售價格從2018年的7281.82元/噸下降到7161.59元/噸,銷售收入也由12.41億元降至11.14億元。對於單位產品平均售價下降,均瑤大健康歸因於線下促銷影響及出廠價下調所致。

均瑶乳业二度冲刺IPO:小股东没表态,单品依赖未消除

競品圍堵山寨難防

目前,均瑤主要集中開發二三線城市及以下地區市場,逐省滲透,完成全國市場的開發與覆蓋。不過在朱丹蓬看來,低溫乳酸菌飲料才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目前一線市場已被養樂多、伊利等低溫品牌佔據,而“味動力”售價在山寨飲品較多的鄉鎮市場並沒有競爭力。這種情況下,均瑤進行重資產佈局不被看好。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規模為148.8億元,低溫乳酸菌飲品規模已達到216億元。以零售額計算,均瑤在中國大陸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佔有率約為15.1%,處於領先位置。不過均瑤也在招股書中坦言,含乳飲料行業為完全競爭市場,尤其常溫乳酸菌飲品近年快速增長且行業利潤率較高,吸引更多企業和品牌加入競爭。

自2014年起,以優樂多、小樣、小洋人為代表的一二線品牌進入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在低溫市場表現較為成功的伊利、光明也加入常溫“賽道”。至2016年,常溫乳酸菌飲品品牌已達到100個左右。2017年以後,在高利潤吸引下,部分經銷商通過代工方式經營自有品牌,小工廠也相繼加入,品牌數量進一步增長。

一位江蘇地區經銷商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均瑤產品在三四年前銷售非常火爆,“除了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品牌,沒有任何一款產品能夠媲美。這幾年市場競爭激烈,品牌五花八門,均瑤已經沒有以前瘋狂了。”

此外,均瑤還屢受山寨產品困擾。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均瑤大健康披露的百萬級以上商標糾紛類未決訴訟或仲裁達8起,涉及被告方山東一太子一食品有限公司、青島好彩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乳升源食品有限公司、內蒙古特侖帝斯乳業有限公司、江西金土地天然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招股書中,均瑤大健康也對仿冒風險進行了提示。

實控人侄女尚未表態

在首份招股書中,均瑤大健康股東、實控人王均金侄女王瀅瀅因長期“失聯”而受到外界關注。而在此次新招股書中,均瑤大健康稱已與王瀅瀅取得聯繫,但對方尚未對IPO發表意見。

2004年11月,在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均瑤集團”)要約收購江蘇無錫商業大廈股權期間,身為集團董事長的王均瑤去世。根據王均瑤生前安排,其持有的均瑤集團50%股權分別轉讓給兄弟王均金、王均豪各5%,轉讓給長子王瀚40%,並委託王均金、王均豪共同代為管理。均瑤集團隨即選舉王均金為董事長、王均豪為副董事長。

然而招股書顯示,直到2011年1月,均瑤乳業董事會才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同意王瀚(長子)、王超(兒子)、王寶弟(母親)、王瀅瀅(女兒)各自繼承王均瑤所持有的均瑤乳業股份。此後,均瑤乳業經歷多次股權變動,王瀅瀅一直未予以回應,亦未曾出席相關股東大會,目前其持有均瑤大健康0.1875%的股份。均瑤大健康曾在此前的招股書中表示,如果王瀅瀅提出超出本次發行事宜的其他訴求請求,則存在可能影響IPO進程的風險。

作為實控人,王均金目前合計持有均瑤大健康67.9%的股份。在業內看來,王均金十分擅長資本運作,涉足航空運輸、金融服務、現代消費、教育服務、科技創新五大板塊,囊括吉祥航空、愛建集團、大東方3家上市公司。如果均瑤大健康成功上市,不僅會是國內“乳酸菌飲料第一股”,還將成為王均金實控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對於均瑤大健康二次IPO前景,朱丹蓬認為問題不大,“但今年經濟環境下,IPO不是好節點。即便上市成功,股價表現也不會特別靚麗。”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認為,一般而言,企業IPO要求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因為如果存在分歧,就很難保證在IPO申請與審核過程中不會出現糾紛,出現糾紛則必然導致IPO延宕甚至中止。而疫情對乳業影響是負面的,包括大型乳企也承受不小的壓力,均瑤這樣的區域型企業壓力可能更大,但是從目前A股行情來看,能夠順利IPO仍然是均瑤最好的選擇。

均瑤大健康也在招股書中表示,作為註冊於湖北省宜昌市的生產型企業,公司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受到疫情一定影響,主要集中在物流、延期復工等方面,預計將主要體現在2020年一季度、尤以對2月份的影響最為明顯。目前公司自有工廠及代工廠均已恢復生產,公司將積極組織生產,滿足客戶訂單需求。

4月16日,新京報記者針對家族內部矛盾、為何調低“味動力”單品出廠價、品牌升級建設規劃等問題聯繫採訪,截至發稿,均瑤大健康方面尚未回應。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官網、招股書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