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禁錮”了消費,疫情後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本刊記者-徐長傑

疫情“禁錮”了消費,疫情後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疫情之下,紡織服裝行業生產復工進度如何,製造轉型走勢如何?當下及未來的外貿影響如何?又該如何把脈未來消費趨勢?

《紡織服裝週刊》作為行業的記錄者和瞭望者,開闢“戰疫會客廳”互動訪談欄目,對新冠肺炎疫情下行業所面臨的困難和發生的變化,特邀請企業家、專家學者等坐鎮,以出口、消費、生產等篇章,與行業讀者共同把握當前形勢,探尋發展之道。

疫情“禁錮”了消費,疫情後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本期訪談嘉賓:

德州恆豐集團

理事長 孫傳芳

吳江盛澤絲綢有限公司

董事長 吳建華

北江智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顧翔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總經理 程偉雄

主持人:

《紡織服裝週刊》

副主編 徐長傑

TA Weekly:

當下行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比上一月回升16.3個百分點,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顯示出市場供需有所改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等。目前企業的產銷是否也進入了恢復期?

孫傳芳:

開工一個多月來,恆豐訂單和生產兩旺,但受國際疫情影響,未來兩個月形勢不容樂觀,下半年形勢將隨國際疫情得到控制而好轉。為實現平穩發展,恆豐集團加強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做好產融互動,通過山東省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團隊建設,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實現集團二次創業目標。

顧翔:

對於紡織服裝業,很多客戶都在海外,因此海外疫情的蔓延最大的影響就是在需求停滯,確實會有一些客戶取消或者暫停訂單。那作為企業我們能做的有兩點,第一,和客戶保持密切的溝通,儘量爭取對雙方有利的解決方案;第二,本身我們的市場和客戶基礎就比較多元化,內外銷都一直有做,所以也在積極調配訂單去減輕影響。

吳建華:

我們現在已經接到了比如進口博覽會等幾個大型活動的禮品訂單,包括有一些博物館等合作單位的文創產品訂單。現在生產減緩但我們更專心在設計上,包括設計團隊的管理,重點把設計方面進行深化,然後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就可以快速投入生產。

生產可以加班加點,但設計卻不能臨時抱佛腳,相信經過這半年的精心準備,會讓我們的產品在疫情結束後更有競爭力。

TA Weekly:

其實說到消費變化,很顯著的就是疫情進一步催生了紡織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您怎樣看?未來在產品定位和佈局方面有哪些舉措?

孫傳芳:

從消費升級角度看,隨著國內人均GDP的上升,人們更加註重健康和生態環保,紡織大健康產業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疫情的發生使這種趨勢增速,這種趨勢的增速無論對人們生活習慣、健康還是對產業發展都是有利的。恆豐一直以來就非常注重紡織大健康領域的產品研發,比如我們研發生產的銅纖維紗線系列可以有效抗菌抑菌,負離子紗線系列有很好的保健性,竹纖維紗線可以抑菌,植物染紗線舒適環保,還有很多。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恆豐的產品定位方向是正確的,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進一步與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合作,推出更多大健康的產品。

TA Weekly:

本次疫情正在催化5G和產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您對此有何期待?這對紡織服裝行業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孫傳芳:

短期看,“新基建”能在當下快速擴大有效投資,進而促進消費,有利於積極擴大有效需求。長遠看,“新基建”是我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

目前恆豐集團已經與精準感知方面的公司有合作的探討,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我們非常期待新基建在紡織產業領域有更多的應用,對紡織產業鏈進行升級改造,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

TA Weekly:

經濟就是生產消費之間的循環,如今,復工的行業和企業越來越多,不同程度的補償性消費也已顯現。有預測認為下半年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但也有分析認為需求會持續低迷,但可以肯定的是會進入一個恢復期。對此,大家有怎樣的看法?

孫傳芳:

我認為會有一個消費高潮出現。目前國內疫情已經有效控制,國家大力倡導復工復產,各地也在通過發放消費券、政府部門領導帶頭下館子等方式引導消費。中國經濟三駕馬車有投資、消費和出口,當前出口受國際疫情影響嚴重,消費和投資必將有大的作為,從這方面來看,消費會有高潮出現。

顧翔:

如果國外的疫情在接下來3個月緩和的話,那麼可以預見下半年一定會有所反彈的,衣服還是必需的消費品。企業那就要提早做好規劃,如果逐漸看到客戶的詢盤和調樣在增加,那麼要及時進行生產的規劃。

吳建華:

其實有一些必要的活動都壓縮到下半年或疫情結束後,比如說人際交往,比如說結婚,都放到下半年了,他們消費需求依舊存在,疫情結束後活動的爆發也會帶動消費的爆發。

TA Weekly:

年初,在國內疫情肆虐期間,不少紡織企業上馬了口罩業務,但如今國內疫情平緩後,我們也聽到了許多轉產口罩企業出現的一些問題,對於目前消費端的情況,生產端要如何平衡供給?

顧翔:

我認為,在供給端的話,要好好梳理自身的產品結構,做好生產規劃,要避免在疫情影響下積壓庫存;其次我想更重要的還是在需求側,動員所有力量,積極與客戶聯繫溝通,決策要更快更高效,密切跟蹤根據疫情的變化去拿訂單。

比如,在外銷受阻的情況下,企業一定要往別的市場走,只不過如果是很多企業原本沒有做內銷的客戶基礎或者產品方向的,短時間內轉也是難度很大的。例如對於很多紡織面料產品來說,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需求會有所不同,需要開發調整。

程偉雄:

近期,疫情下的各類寶典紛紛出籠,從傳說的國家新基建投入到很多服飾品牌上至老闆下至導購,一夜之間冒出來很多微商,很多購物鏈接小程序滿天飛,每個微商使出渾身解數彰顯自家東西如何好、價格如何實惠。

眼下,復工了,但人流還無法正常,雖然坊間傳言報復性消費多麼美好,但這真的有那麼美好嗎?只有商家清晰自身入不敷出的現實,冬裝在春節前後一個月的旺季戛然而止,指望在春節掙錢的商家只能望貨而嘆息;開春之後的春季產品全面積壓已成現實,看到有部分做加盟業務的品牌商要求加盟商100%退貨,但做直營業務的品牌只好默默在做微商,等春裝回籠資金支付工廠看來又成問題了,工廠復工生產出來就是庫存也是無可奈何。

一年之計在於春,庚子年開春的方式非常特別,對於當下本土紡織服裝產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當下口罩是剛需,轉型口罩生產各行各業一窩蜂上馬,但在口罩原輔料、生產設備上並不如人意,許多坑踩進去實際上一地雞毛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任何重大危機都蘊含著重大的機會,黎明前的黑暗,至暗時期,機會是均等的,但耐力不均等,有耐力等到黎明的開始,沒有耐力的等不到黎明的剎那;在當下經濟環境下,淘汰賽其實已經開始,沒有疫情發生之前,已經有一批企業要死不活的,這是生存法則決定的;疫情加速淘汰賽,加速產業的轉型升級,加速上游、中游、下游的快速融合,加快全產業價值各個環節和用戶需求端的對接,真正迎合用戶需求導向,而不是當下產業價值鏈的計劃導向和需求導向的矛盾。

TA Weekly:

全面提振消費,成為接下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很多地區也都開始以發放消費券等方式來促進。其實對於消費來說,實際上消費者更需要的是信心,來源於對未來收入可預期的信心,而眼下,更多的人認為理性消費和未雨綢繆更為重要,所以我們可以預見,伴隨著國內疫情的進一步好轉,線下消費也會逐漸回暖,但由於消費者對疫情較為警惕,恢復速度也會較為緩慢,可見,消費能力與信心的同步恢復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