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從2020 年冬季,離開喧囂的漢口街頭,已有兩月有餘。至4月8日得以走出家門,回到東湖綠道騎行時,迎接武漢人已是離夏天不遠的謝棠飛絮了。


我相信與我一樣,大多數在與確診疑似病亡數字中掙扎的武漢人,從不奢望成為“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中“我們”,只閃躲在時代的某一粒灰塵下,掙脫不被成為“代價”的命運。儘管這種本能的掙扎,不得不用最理性的圈禁來實現。


身體越被禁錮,思緒往往越活躍。此時,對於那些有幸安守在家裡的武漢人來說,最大的幸運已不僅是保全了一家老小,恐怕已有心起念動進而產生一種念想,這種蠢蠢欲動就是對曾經朝夕相伴的武漢街頭小吃的思念。


思念熱乾麵 一縷芝麻醇香的久旱逢甘露

思念豆皮 三鮮不分冠亞季的金榜題名時

思念面窩 黃豆米漿和蔥姜芝麻的狸貓換太子

思念鮮魚糊湯粉 喜頭魚糙米漿黑胡椒的山水總相逢

思念湯包 鮮肉與蟹黃的他鄉遇故知

思念重油燒麥 香糯、滷肉與胡椒的桃園三結義

思念牛肉粉(面) 牛肉與辣椒的天涯共此時

思念抄手/餛飩 麵皮包圍肉餡的花重錦官


思念米粑粑(第一聲)、酥餃、油香、雞冠餃、糯米雞

歡喜坨、油酥餅、豆絲、泡蛋苕粉、小籠包、汽水包

牛肉小包、油餅包燒麥


思念麻糖、酥京果、芝麻綠豆糕、鹽酥餅

喜餅、老蛋糕


思念小龍蝦 清蒸與麻辣的明月照溝渠

思念辣得跳與蟹鉗 辣椒嫁鹼面的洞房花燭夜

思念銚子煨湯、燒烤、炸炸、牛雜鍋、炸臭乾子


思念車站路、黃興路、蘭陵路、勝利街、黎黃陂路

蔡鍔路、吉慶街、盧溝橋路、江漢路、雪松路

臺北路、長堤街、戶部巷、糧道街、曇華林、秦園路

武泰閘、鍾家村、王家灣、玫瑰街

武廣展覽館、光谷步行街、楚河漢街

沿途的餘香嫋嫋、舊情綿綿


思念長江、漢水到東湖的國色、天香與絕味


庚子年,為留下對這個被褫奪的春天的不捨,特以此《味道思念》系列,以慰圍城內外的眾生。


畢竟,沒有一個春天是不可以思念的。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熱乾麵發明者老蔡林記創始人長子嫡傳第二代蔡漢文/熱乾麵絕響(二刀流拍攝)


一縷芝麻醇香的久旱逢甘露——熱乾麵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滿春街青石板上路

漸成開啟三鎮一天生計的不二之選

頂得住人力車伕的肚子

吊得起漢劇名角的腔調

點得響抗戰慶祝的鞭炮

卷得起解放勝利的紅旗

現如今,靠靈魂伴侶石磨芝麻醬香濃的支撐

維繫著武漢幸福指數的底線和城市良心的擔當

思念指數:100/100

最佳搭檔:米酒、蛋酒


吃早餐,武漢人稱為過早。武漢人在外過早的比例是95%,世界第一。其中有一半會選擇熱乾麵,這麼算下來,每個武漢人一週會吃三次熱乾麵,因此,熱乾麵關乎武漢人的裡子。熱乾麵不管是區域佔有率,還是絕對單一城市絕對數量,都是世界早餐食品品種第一。每個武漢人樓下,都能找到有一碗最合自己口味的熱乾麵,就像五步之內必有芳草一樣。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常青麥香園店堂宣傳畫


推薦店家:常青麥香園、蔡明緯、曾麻子、疤子、漢味老蔡、鵬記、面媽媽、三鎮民生甜食館(勝利街總店)、老田記(吉慶街65號)、歡豔(臺北一路)、鐵棚子(大興路)、龐記(一元路)、三毛(武勝路近家樂福)、三環(武大三環公寓)、李記(多福路)、球場(球場路金門路口)、聾子(球場隔壁)、熊臘生(京漢大道寶裕路口)、羅氏生燙牛肉熱乾麵(漢陽玫瑰街總店)。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武漢熱乾麵後起之秀:羅氏生燙牛肉熱乾麵/生燙牛肉熱乾麵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武漢豆皮小王張祥兆大師(美食俊俊拍攝)


三鮮不分冠亞季的金榜題名時——豆皮

從道光年間的武昌王府口的楊家走來

成名於漢口大智路的老通城

油重、外焦、內軟、清香、料足的生旦淨末醜

滷肉丁、香菇丁、筍丁三鮮不分冠亞季軍

東湖賓館的餐桌如殿試的殿堂


思念指數:100/100

最佳搭檔:桂花糊米酒

如果說熱乾麵是武漢的裡子,豆皮就是武漢的面子。所以,豆皮是武漢人用來請客的早餐,不是因為價格夠貴,而是購買時等候時間夠長。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嚴老么重油燒麥/三鮮豆皮


推薦店家:嚴老么重油燒麥(自治街單洞門)、曾記(漢陽大道漢陽醫院)、阿斌(水陸街)、元記(漢陽十里鋪)、王師傅(高雄路)、老通城(吉慶街總店)、三鎮民生甜食館(勝利街總店)、老武鍋(搬回武鍋附近)、週記(麒麟路與桃花街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武昌鼓樓洞路口歐陽早點/面窩(美食俊俊拍攝)


黃豆米漿和蔥姜芝麻的狸貓換太子——面窩

光緒年間的燒餅是發小,

帶著鐵匠的模具出生,

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比例是獨門秘技,

芝麻和小蔥憑個人喜好,

是上得石磨,

下得油鍋的街頭好漢,

邊厚中空大面子,

色黃脆香好脾氣。

親弟兄軟肥軟脆瘦,

還有表弟苕面窩,

富親戚還有江蝦面窩和生蠔面窩。

思念指數:100/100

最佳搭檔:酥餃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大智路京漢街141門洞羅氏面窩/面窩


面窩可酥、可脆、可軟、可嫩,好吃但非常難做好,不同季節、氣候、天氣的米漿黃豆漿的發酵溫度與時間各不相同,好像三鎮都有羅氏面窩,不知是否有關聯。大火炸面窩,小火炸酥餃,外酥裡糯,蘸熟黃豆粉。

推薦店家:羅氏(大智路京漢街141號門洞裡)、歐陽早點(武昌鼓樓洞路口)。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張記鮮魚糊湯粉/鮮魚糊湯粉


喜頭魚糙米漿黑胡椒的山水總相逢——鮮魚糊湯粉

不管是湖畔江邊小魚媳婦熬成婆

還是大米有了纖細的腰肢

都在胡椒大師的調教下

陶冶志趣,混沌性情,

終成為魚米之鄉一代主食擔當。

思念指數:80/100

最佳搭檔:油條


尋常巷陌,武漢街頭小吃思念指南


張記鮮魚糊湯粉/鮮魚糊湯粉加油條


徐記(天聲街)、張記(西大街北城路)、老楊家(南京路吉慶街口)、沈記(交通路近民生路萬達廣場)、老李傳統(胭脂巷候補街)、陳記老字號(津水路起義街)、田恆啟(吉慶街德華樓)、斌斌(曇華林)、老碼頭(易家墩解放大道飛帆小區)、徐嫂(戶部巷)

鮮魚糊湯粉是武漢少有的魚為主題的主食,是當年苦力們唯一的日常動物蛋白質的攝入品種。鮮活的小鯽魚、黑胡椒、糙米粉,熱量足、味道鮮香,醒胃最佳。



更多武漢美食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