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蚌埠市城鄉規劃局公示:《中城·國際廣場(A、C地塊)、青年街(淮河路-鳳陽西路)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項目》(中城·國際廣場A、C地塊)規劃條件調整,該地塊位於昇平街西側、鳳陽西路南側、淮河路北側。

《公告》顯示:原本只作為商業、商務用地的A、C號地塊調整後變更為商業商務兼容居住用地。(A地塊居住建築面積不超過該地塊總計容建築面積的28%,C地塊居住建築面積不超過該地塊總計容建築面積的36%)。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A、C地塊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A、C地塊規劃設計條件調整和項目總平面圖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B、D地塊規劃項目總平面圖

項目回顧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2016年8月,安徽中恆控股有限公司以605萬/畝的成交價拿下蚌掛(2016)42號地塊,樓面價1591元/㎡。眾所周知,42號地塊和原二馬路其他三宗地塊(原二馬路市場和貨場),早在2013年蚌山區政府和中城建六局集團及中恆集團便已經達成改造開發協議,項目名為中城·國際廣場。而42號地塊是整個項目的最後一塊落定的地塊。

二馬路


最難忘的記憶”大馬路走,二馬路逛,天橋底下談對象

而說到蚌埠商業最繁華的地段和最熱鬧的片區,無疑是淮河路商圈。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蚌埠二馬路市場、蚌埠飯店、南山賓館這些帶有歷史印記的地標建築已經拆除,成為老蚌埠人心目中的記憶。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蚌埠開埠後,從老大街向南,在西側自然衍生一條街道。當時,僅有老大街到華昌街一段,長百餘米,被稱為“二道街”。

民國八年(1919年)農曆三月十一上午,在二馬路與大馬路之間的淮珠市場之間,一家木匠鋪不慎失火。當時街道民房多是草頂或席蓬。二馬路繁華地段樓房也是木結構,火勢突起,使剛剛興起的二道街成為一片火海。火災後重新闢寬,兩旁興建了磚瓦房屋,正式更名“二馬路”。1929年這條街道第一次鋪設成柏油馬路,西起昇平街,東至交通路,長達500多米。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那時的二馬路,展現了當年都市的時尚風情。每逢維多利(後更名為人民)電影院進出場,行人更是難以通過。種種熱鬧繁華的景象都叫鄉村進城人大開眼界。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1955年蚌埠市最大的百貨大樓在大馬路竣工營業。解放前繁華的二馬路商業中心,逐漸轉移到淮河路(原大馬路)。

“最難忘的記憶”地塊商務用地變居住用地?涉及一實小學區地塊!

二馬路大部分商店房屋改成職工宿舍,所剩商店僅剩40餘戶,1979年市政府決定把這條街開放辦成小商品市場,當時,蚌埠周邊地區中開始流行“不到二馬路,沒算到蚌埠”這句話。雖然現在二馬路早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但是提起二馬路,還是讓人唏噓感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蚌埠人嘴裡有段順口溜:“大馬路走,二馬路逛,天橋底下談對象……如今繁華依舊的“大馬路仍然健在,可二馬路西段的原身卻又在城市提升改造中光榮涅槃,如今若要再提及它,我們只能說是追憶了。

昨夜下著小雨,我們又一起走過那老街。正如李榮浩所唱出的:“現在已經回不去,早已流逝的光陰” “也許.....他已成了回憶的信號,忘不掉的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情懷?憂傷?但似乎慢慢地想不起當年的模樣,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著,去也去不了的地方,也許那老街的腔調是屬於我的憂傷".........

希望我們的家鄉發展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