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手把肉

內蒙古手把肉

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來最喜歡、最常用的傳統食品,也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這種草原牧區牧民們的傳統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據明《夷俗記·食用》中雲:“其肉類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飢且養人也。”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將肉煮至半熟,可以儘可能保存動物從青草中吸收的維生素及其他營養成份,人在食用後就可能吸收到最初級的營養成分。

內蒙古手把肉

通常手把肉以在平原草場上放牧的、經常吃野韭、野蔥的羊,肉味最為鮮美。它的具體做法是選用肥嫩的小口羯羊,就地宰殺後,切開胸腔拉斷動脈,剝皮去內臟(血盛於器皿中以備煮制灌腸),然後洗淨,去頭、蹄,再把整羊卸成若干塊,不加任何調味品放入白水鍋中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盤中上桌。席間,大家各執蒙古刀一大塊一大塊地割著吃,或用手撕著吃,所以稱為“手把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