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是教育的死敵!孩子沉迷遊戲,解決情緒問題,才有好教育

親子教育的諮詢案例中,共性最多的便是父母的“脾氣”。當然,父母發脾氣往往是有原因的。孩子不聽話,苦口婆心講道理沒用,屢教不改,甚至慢慢開始對著幹。所以,很多父母朋友用發脾氣的方法來立規矩。

發脾氣是教育的死敵!孩子沉迷遊戲,解決情緒問題,才有好教育

父母該如何樹立家裡的規則?下面舉個案例,看看很多家庭是怎樣的情景。

三十多歲的莉莉看過很多教育的書,深信講道理的教育方法。可是自從孩子升入三年級以後,情緒慢慢開始失控。原因在於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執拗不過孩子的軟磨硬泡,她跟孩子約定好,每天只可以玩半小時。

結果,莉莉描述現在家裡的事情成了這個樣子:

半小時過去了,莉莉平和地提醒到時間了,孩子並不搭理她。

莉莉做了幾分鐘自己的事情,開始急促地再次提醒“已經超時了,過了5分鐘了!”此時,孩子回應了一句“知道了,等這一局完了。”

又過了十分鐘,莉莉開始生氣,大聲呵斥“都多久了,趕緊關了!”孩子依然會努力爭取“馬上,馬上!”

直到莉莉暴跳如雷,怒氣衝衝地走到孩子的面前,他才關掉手機。

莉莉覺得孩子每次總是能戳中自己情緒的要害,把自己搞的脾氣暴躁。

發脾氣是教育的死敵!孩子沉迷遊戲,解決情緒問題,才有好教育

如果你也會經常跟孩子發脾氣,你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孩子總是千方百計地把握自己的機會,抓住父母情緒爆發的最後一刻。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眼中的規則,能否繼續玩遊戲取決於媽媽現在的脾氣。孩子感覺媽媽還沒有要爆發,就還有機會耍賴,直到媽媽要發脾氣的那一刻,他們才收到了停下來的信號。

所以,教育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儘可能不要發脾氣。這個的確很難,如果做不到,就堅持第二個原則,情緒不好的時候不教育孩子,先讓自己平靜。

發脾氣是教育的死敵!孩子沉迷遊戲,解決情緒問題,才有好教育

那面對孩子玩遊戲,又不能發脾氣,該怎麼辦?

首先,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越要避免每天都可以玩遊戲這件事,遊戲具有強大的成癮性,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足,非常容易沉迷其中。小學期間的孩子,還是週末玩更科學。

制定了規則之後,如果孩子不能遵守,減少語言上的催促,直接將手機拿走就好。當然,和善一點,不必去指責孩子。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習慣也就養成。

失去了情緒的線索,孩子才能真正的關注規則的本身。

真正完全不發脾氣,天下幾乎沒有幾位父母可以做到。也不必因為自己發脾氣而自責,我們不完美,生活壓力那麼多,偶爾發點脾氣非常正常。只需要在這時候提醒自己,發脾氣了,不能用這個方法去影響孩子。

試著拿下孩子的手機,並且告訴孩子“看到你這個樣子,媽媽很傷心,我情緒不好了,一家人應該和平的解決分歧,媽媽去臥室安靜一下,再來跟你說。” 這樣做的好處,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平靜自己的情緒,理性地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