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兒總是莫名其妙生氣、發脾氣、粘人,這位媽媽終於找到原因

01

我認識一個媽媽,她人很好,也很會教育孩子,但是最近她很煩惱。

她女兒5歲,每次在幼兒園,以及在外面玩,都是好好的,一回家情緒就不太對:

不是挑剔媽媽的飯做得不好吃,就是故意不搭理媽媽,或者跟媽媽唱反調,總之,特別容易去跟媽媽找茬,衝媽媽發脾氣,讓媽媽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她找到我,問,女兒怎麼了?

我當就說:

我猜,沒別的原因的話,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家裡只有你和她兩個人。要是有別人在,她就好了。

這個媽媽立馬就笑了,因為我說中了,她老公最近出差,家裡就母女倆。

她家裡這個情況,我相信很多媽媽不會陌生。

當我們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明明我們什麼都做得挺好的,可孩子就是跟你生氣、跟你鬧彆扭。你若詢問孩子,孩子自己都搞不清到底是為什麼。總結起來,

原因就一個,那就是因為只有你自己在帶孩子,你和孩子的關係太近了。

5歲女兒總是莫名其妙生氣、發脾氣、粘人,這位媽媽終於找到原因


02


打從孩子一歲半以後,這個現象就會比較明顯了。


比如我女兒,在她1歲半以後,只跟我在家時,她就很粘人,動不動哭鬧。可是當她哥哥放學回家了,爸爸下班回家了,特別是家裡有好朋友到訪的時候,她就表現特別友好,情緒平穩,活潑可愛,超級省心。

跟我自己帶她的時候完全兩個樣。

從心理學角度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跟孩子的自我意識有關。

孩子還是一個小嬰兒的時候,TA會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TA只要媽媽一個人就夠了。

可是等孩子大了,TA就不想再做一個小寶寶了。TA需要以一個完整的人的身份,去跟陌生的、新鮮的人去打交道。這個時候,TA才會覺得自己很獨立,渾身好似被注入了力量。

如果總是隻有TA跟媽媽兩個人呢?TA會擔心跟媽媽融合,擔心自己又變回一個小寶寶,所以,孩子的作,孩子莫名其妙發脾氣,就是在通過這樣有些彆扭的方式,去跟媽媽保持一定的距離,去試圖維持自我的界限。


孩子越長大,就越需要這樣的界限了。所以給媽媽們的建議是什麼呢?就是孩子越大,你就越需要多邀請他人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適當隔在你和孩子中間,讓你和孩子變得親密但有間隙。比如,你就可以帶孩子去別人家玩,或者邀請別人到自己家裡玩。當然,你還要多鼓勵孩子爸爸捲入孩子的成長。

5歲女兒總是莫名其妙生氣、發脾氣、粘人,這位媽媽終於找到原因


03

可惜,很多媽媽並不瞭解其中的奧義。

相反,她們始終跟孩子親密無間,對孩子照顧得妥帖周到。這種毫無間隙的親子關係持續久了,導致的後果可不止是孩子發發脾氣、鬧鬧彆扭那麼簡單,它還可能阻礙孩子的整個發展。

譬如,我認識一個全職媽媽,曾經跟我吐槽說:

我花了這麼多時間陪孩子,包括陪他玩遊戲,陪他讀書,陪他畫畫,我覺得我真的都很用心了,可是我的兒子發展並不好。同樣是3歲,跟他同齡的小孩,專注力特別好,畫畫像模像樣的,可是我家孩子讀個繪本都夠嗆,要麼就隨意翻兩頁,要麼就是粗暴地在上頭隨意塗抹。你要說他他就哭。這到底是怎麼了?

這個3歲孩子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就在於,媽媽跟他的互動時間太多了。

很多父母都犯過類似的錯。他們以為,陪伴就是花大量時間去關注孩子,去跟孩子互動,以至於很多父母假借陪伴之名,佔滿了孩子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


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們認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理應去指導孩子,一旦孩子做錯了,他們會傾向於立刻去糾正孩子。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的隨時介入,在無聲中告訴孩子:你不對,你做得不好,你不行,你離開不我。


孩子那個想要萌芽生長的自我,包括自信和自尊,都是在這樣的親子互動中被悄悄消磨掉的。

5歲女兒總是莫名其妙生氣、發脾氣、粘人,這位媽媽終於找到原因


04

朋友D深諳其中道理。

她早就發現,兒子只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就像一隻炸毛的貓,一旦出去放風,就變成一隻歡脫的二哈。每到節假日,D就會把兒子塞給老公,要老公帶小夥子回老家去,或者父子倆來個親子游什麼的。

D說,“每次兒子和爸爸玩好了再回來,整個人都不一樣了,眼睛裡閃著光,脾氣也特和善,儼然一副大孩子模樣。感覺孩子就是在媽媽不在的地方,瘋狂長大的。”

D最後這句話,我特別認同。

在那些媽媽不在場的地方,孩子能夠接觸到更新鮮、更廣闊的人際關係。也是在媽媽們無法觸及的地方,孩子們學會了獨自面對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挑戰,並悄悄修煉出更多的耐挫折能力和自我修復力。

給孩子留白的好處當然不止於此。

當父母給孩子留白,在孩子獨自專心鼓搗的時候不介入、不打擾,其實也給孩子傳遞出一種接納。那意思是說,孩子,你所做的是沒有問題的,孩子,你很好。

孩子的內在自我和人格力量,就是這樣一點點滋生、壯大的。

5歲女兒總是莫名其妙生氣、發脾氣、粘人,這位媽媽終於找到原因

05

前天,我在好朋友H家,遇到一件類似的小事。

當時,我們一眾大人聚在一起聊天,H家1歲多的小女兒獨自坐在地板上翻書玩。她翻得很沒有邏輯性,甚至時不時上嘴去撕咬書的封皮,咬得還很專注。孩子爸爸想要上前去阻攔孩子,H給攔下來了。

夫妻倆就遠遠地站著,袖手旁觀,滿臉堆笑。

我覺得這樣的畫面特別美。

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做得都太多了。

我們常常在孩子大一些的時候抱怨他們專注力差、自主能力弱、依賴、粘人等等,可這些問題,早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這些問題就源自他們的父母過多地介入、佔據了原本屬於孩子的探索時間和空間。

實際上,當孩子正在從事一項活動的時候,做個懂得留白的父母是非常明智的。畢竟,孩子的很多重要能力,就是在這些空白的時間中瘋狂生長的。

教育家瑞伯雷斯曾說:“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言下之意,孩子內在有自我生長的火種,父母為孩子提供了探索和體驗的環境,就該把體驗和探索的自由,交還給他們自己了。

所以,請放開你的手和束縛,使他能去探索;放下你的擔憂和評判,使他敢犯錯。

水墨山水畫,留白才會美。養孩子也是。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