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從寶寶一出生,生命的器官就嚴格執行著“用進廢退

”的原則。

經研究證明 ,在各個敏感期,如果寶寶受到干擾和阻礙,不能正常使用他的身體的各種功能,相關的功能就會喪失。例如:

  • 不使用鼻子,鼻子就會失去嗅覺;
  • 不使用耳朵,耳朵就會失聰;
  • 不使用眼睛,眼睛就會失明。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嬰兒開始使用口和手時,就開始遭遇成人的干涉了,比如:寶寶把手或者玩具放到口中,家長就覺得不乾淨,要把它們拿出來,完美的錯過了一次用口來探索學習的機會。當寶寶長大一點後,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思維時,受到成人的干涉會更厲害。

那麼,寶寶在0-2歲半期間,都會出現哪些敏感期呢?

今天我們分享:掌握寶寶的各種敏感期,讓媽媽更好的瞭解寶寶的每一種行為都是處於他年齡段的正常表現,從而給孩子提供更適合他當前年齡段的發育環境及遊戲方式

因此,媽媽不用為錯過了某個敏感期,而擔憂或者是懊惱啦。

0-6個月:視覺發育的敏感期

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寶寶出生後,如果媽媽去仔細觀察,會發現,小寶寶會到處尋找淡淡的陰影和陰影的邊界。隨著時間的發展,寶寶很快就能尋找到生活中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一幅畫、窗簾或者書、窗戶邊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寶寶會高度投入的一直注視著那些地方,直到疲倦為止。

寶寶視覺的敏感期是在出生時,是一種腦內完全建構工作。所以這個時候,寶寶的視覺從不會偏離在生活環境中的明暗相交的地方。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這個過程結束後,視覺將在孩子出生後頭6年的過程中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有的教育家甚至認為兒童對外在世界的認識靠的就是一隻大眼睛。這樣的說法實際就是為了強調視覺對兒童的重要性。

4-12個月:口的敏感期

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

口腔的敏感期在半歲左右來臨,有早的2-3個月就會出現。最早的表現是,把手放到嘴裡滿足的吮吸。

當寶寶出生時,能夠使用的唯一的器官是他的口、眼睛和體感。儘管剛一出生便有了視覺的敏感期,但腦科學認為嬰兒的視覺並沒有達到完善,他看世界時是模糊的,而口不一樣,剛出生時就能熟練地使用。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口是寶寶連接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最自然通道。

最初寶寶僅僅是用口認識手,發展到後面,會用口認識周圍所有的一切(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這個過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並不是嬰兒不知飢餓,僅僅是因為他在用口來認識世界的,直到手被完全地喚醒。當手的敏感期到來,又幫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發展。直到寶寶無處不在地觸摸,口的敏感期就這樣逐漸過去了。

6-13個月手的敏感期

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認識世界。

6個左右,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很多媽媽不難發現,這個時候的寶寶喜歡搶媽媽手裡的勺子或者直接用手去抓碗裡的食物,抓抓,捏捏,嘗試往嘴裡放

尤其是八九個月的寶寶非常喜歡抓捏軟的物體,手的活動不只是手的活動,而是有著智能的目標。我們成人常常因為無知,給寶寶設置了很多障礙,剝奪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剝奪了寶寶認識世界的機會。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寶寶手的敏感期到來時,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捏,二指捏。嬰兒期鍛鍊用手非常重要。我們常看到很多成人不會用手或者很笨拙,筷子拿不好,不會按鍵,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點鈔,不會拴繩索等。這都和他們嬰幼兒時期這方面的發展受到阻礙有關。

7-24個月:走的敏感期

從最初的要大人拉著手跳,到獨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樓梯,到專門愛走不平的地方。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走的敏感期大概從7個月開始出現。起先寶寶拒絕坐,不斷要媽媽拉著雙手跳,一段時間後,他開始走,看上去像是在跑。這也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時候:

  • 不會走,但到處走;
  • 會走了,就無處不走;
  • 上樓梯、下樓梯都要自己來,不管需要多長時間;
  • 哪裡不平偏要往哪裡走……

走路的敏感期中,孩子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他對空間的把握能力從此跨出了一大步。

這時,家長應該放棄自己走路的節奏、生活節奏去配合孩子,讓孩子在敏感期內得到充分、良好的發展。

0-6歲:空間敏感期

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 、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

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這個時間跨度是很長的。最早的空間敏感期是這樣的:寶寶首先會發現這一物體和那一物體是分離的,所以他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然後尋找,再拿到高處,撥拉下來。

8個月左右的孩子尤其喜歡這麼幹,媽媽給他一玩具,他扔下去,然後再給他,再扔下去,如此重複,樂此不彼。這就是寶寶最早的對空間的感受。

接下來就是:他會發現一個空間裡邊的東西能抖出來,外邊的東西能塞進去 。所以寶寶見了洞洞就會把一個東西塞進去,甚至用手去摳。這個活動一般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非常頻繁,可謂是逢洞必摳。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緊接著寶寶開始不斷壘高、推倒,再壘高,再推倒,這是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一種能力,是對空間感受的過程。這個感受是寶寶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如果和寶寶一起搭積木時,父母不斷搭高,他不斷推倒,不妨耐心的多和他這麼玩吧!

接著寶寶會對一個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比如鑽到大衣櫃裡、桌子下面玩耍。之後寶寶對爬到某個高處開始有興趣,我們常常看見小朋友反覆爬樓梯,實際上,這都是孩子在運用身體對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

比如說:寶寶不用腿走著下樓梯,會倒著下,原因是寶寶對手的把握要超出腳,所以寶寶必須對手有把握以後,才有決心和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腿,這樣結合起來,他才覺得能準確把這個樓梯的過程走下去,這就是身體對空間的探索。這時候的孩子對爬窗臺、爬桌子、爬樓梯、爬欄杆都會有巨大的興趣。

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寶寶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躍。這個過程除了寶寶在感受空間的大小外,他還在用他的皮膚、他的肌肉、他身體所有的東西來感知這個空間有多大、多高、多遠。寶寶發現自己從這個高度往下跳的時候,心理已經能夠承受了,就會跳下去。寶寶透過經驗發現對這一空間高度能夠把握,能夠再一次承受,就會探索更高的空間。

所以對空間的把握,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在心靈上能夠承受大的一個空間的狀態,這決定了寶寶未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為未來發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空間的敏感期可能給家長造成的危機感比較大。很多家長因為害怕,不許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許從窗臺上往下跳,不許孩子鑽到一個小地方……

寶寶對環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衛意識。我們可以跟在孩子幾米以外保護他,而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不要設置那麼多限制。破壞孩子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所有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會有這樣的需求。

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寶寶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

18-24個月: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對極小而精緻的東西感興趣

看微小的東西需要專注,需要耐心,需要聚精會神,需要時間。這些甚至比那觀察的對象本身還重要。

蒙特梭利說過,寶寶在1歲半到2歲時會有一個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使寶寶掌握事物的細節,但這不意味著寶寶總是這樣。寶寶的敏感期很多很多,每個敏感期出現的時間不固定,同一個敏感期中寶寶的表現也不盡相同。

如果在和寶寶外出玩耍時,寶寶被螞蟻或者地上任何細小事物吸引時,家長請放慢腳步,耐心的等待著孩子。

2歲左右:秩序敏感期

急切需要並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開始逐步建立起來秩序感,如果寶寶每天的生活都有條不紊的進行,那麼他每天的哭鬧也會很少,而且過得很快活。

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進入秩序敏感期時,也是最令父母頭疼的時候了。比如:

  • 吃飯必須自己選擇菜,自己決定是否要乘米飯,如果家長給乘好了,必須倒出去重新來;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阿姨用媽媽的手機拍照

  • 媽媽的手機,別人不能拿,即使是爸爸也不可以拿;
  • 分類整理玩具時,比如積木放到了釣魚玩具中,必須要重新取出放到相應的盒子裡才行。
  • ……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等待和更多的理解

,因為這個時期程序和秩序給寶寶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亂,會給寶寶帶來極大的混亂和不適。

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格,這一切來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個人的基本品質和素質。一旦寶寶有了良好的秩序感,自我形成就成為了可能,內在就是和諧的。

2歲左右:模仿敏感期

最早表現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複進行,也模仿動作

媽媽:現在幾點了?

露頤:現在幾點了?

爸爸:15:47.

露頤:15:47

媽媽:我們下午一起出去散步吧。

露頤:我們下午一起出去散步吧。

……

露頤接近2歲的時候,處於日常語言建設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她總是不斷地模仿成人在生活中的常用口語,並不斷地重複練習這些口語。

在日常語言建設的敏感期,寶寶模仿口語,練習口語,感覺語言的音韻,並不斷重複使用語言,在使用中把語言內化,這是寶寶學習語言的方式。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要說文明的、規範的、準確的、富有美感的口語。

模仿是“0-3歲期間很重要的智力發展過程”,在2歲左右最明顯。當孩子成長到2歲時,孩子不但模仿各種行為,而且開始模仿社會性行為,並且可以把行為協調起來,系列模仿。寶寶選擇性的模仿,基本集中在對父母行為的模仿上

有些模仿父母容易接受,但有些模仿看起來似乎很無聊,比如模仿摔倒,再摔倒……父母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重複這樣毫無意義的舉動,就會制止孩子。而這個制止的過程恰恰破壞了寶寶敏感期的正常發展,從而妨礙寶寶智能和認知的發展。智能發展的阻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心理問題的出現,這都是成人後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現象。

J.凱根說:“對於兒童,模仿可以是一種獲得愉快、力量、財富或別的渴望目標的自我意識的嘗試。”

所以給父母最好的建議就是:

一、讓孩子去做,模仿沒有對與錯;

二、儘量放慢自己的動作,滿足兒童模仿的需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使孩子平穩地度過這一時期。

2歲左右自我意識敏感期

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

寶寶出生時,他的意識是混沌的,與萬物渾然一體的,要從這樣一個汪洋大海中脫離出來,是自我分離和發現自我的過程。

處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他會抱著娃娃說:“這是我的”。指著自己的衣服說:“這是我的。”她拒絕跟別人分享她的玩具。她對成人未經允許就觸摸他也極度憤怒,她會以哭、叫來捍衛自我

在這個時期,我們就多給寶寶指哪些物品是他的,哪些物品是爸爸的、媽媽的、別人的……這樣逐漸的能讓孩子明確哪些是屬於自己的,哪些是屬於別人的,也會讓孩子對物品所有權有清晰的認識。

2歲左右審美敏感期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

孩子2歲的時候,有一天,你像往常一樣,將一個蘋果切開或者將一塊餅乾掰開給你的孩子時,孩子會突然大哭起來,並且把餅乾和蘋果扔了。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不理解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個孩子太貪婪了!他要一個大的也吃不了。但是,對於一個2歲的孩子來說,他認為一個完整的蘋果才叫蘋果,一塊完整的餅才叫餅。

最開始,寶寶的審美是通過吃開始的,其後,寶寶審美的注意力會放在他所使用的事物上:

紙不能有豁口,不能摺疊;

一筆畫下去,沒有遂願,這張紙自然就不完美了,扔掉……

實際上這正是寶寶審美敏感期到來的景象。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非要把破了的紙給孩子用,畫了一筆的紙給孩子用,無形中會破壞了孩子這種建構自我的機會。

食品要完整,廁所要乾淨,蘋果要光亮和最大的,衣釦不能掉一個……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這個時候,大人容易心煩。完美的東西畢竟不多。如果理解了孩子細膩、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當做關乎成長、關乎品質形成的一次機會,儘可能用心去體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滿,我們就能理解孩子,並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

寶寶一言不合就哭鬧、發脾氣,是這些敏感期在作祟!

當寶寶把高度的審美通過外在事物完善之後,就會回到自己的身上,對自己的身體以及和自己身體有關的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

道德是因為審美而建構和形成的。破壞了審美就意味著破壞兒童道德的形成過程。

露媽說(luluma526)

寶寶的敏感期有很多,而且到來的時間各有不同。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到來,家長順應孩子的發展,順利度過孩子的敏感期,那麼家長在整個帶養的過程中也會輕鬆不少。

如果孩子第一次出現敏感期時,家長阻礙了他的發展,孩子還會出現第二次敏感期,那麼在他6歲之前完成這個敏感期,對他的成長仍然沒有大的阻礙。

- END -

不知道怎麼陪寶寶玩,寶寶對新的遊戲玩幾下就不感興趣了,怎麼才能培養出聰明寶寶呢?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歡迎加入《寶寶向上早教指導班》,和露媽同步在家給寶寶做系統早教,量身為寶寶定製早教計劃,讓寶寶擁有一個最佳的人生開端~

報名系統早教課程,請加:luluma5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