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週末,去朋友小魏家玩。

午餐的時候,她6歲的兒子樂樂非得在餐桌上搭積木,沒過幾分鐘,“啪嗒”積木就掉下去了。

樂樂眼看著橋塌了,兩手一推,哇哇大哭起來,還發脾氣把桌上的積木也扔到地上。

小魏也生氣了:“你自己做錯事,還有理髮脾氣?”說著就打了樂樂的手兩下。

好了,樂樂這下哭鬧得更徹底了。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為什麼小孩子經常發脾氣呢?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孩子發脾氣,是在向父母求救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6歲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緒的綁架中,無法抽離。

在沒有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以前,他是沒有能力用理智腦思考的。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有問題。

比起講道理和強行壓制,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先接納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事。

其實別說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會有控制不住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細想一下,為什麼自己會發脾氣?

無非是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想宣洩負面情緒。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一位心理學家也曾表示,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

他們不會衝著別人亂髮脾氣,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只有父母是最親的人,也唯有父母,可以讓自己肆無忌憚,幫自己療傷。

而他卸下偽裝,毫無保留的撒潑,這種方式雖然不好,卻也在向父母傳遞一個求救信息:我心裡不舒服,請你幫幫我。

作家雷布斯說過:

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謾罵或者暴力回應?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少講“不可以”,多說“我知道”

“我知道……”是緩解孩子發脾氣的第一句,那麼,如何促進理智腦和情緒腦的連接呢?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提出的認知療法在家庭教育中使用非常廣泛,許多人將之比喻為幫孩子做心靈按摩 而心靈按摩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和接納。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面對孩子發脾氣,與其對他說“你不該發脾氣”“別鬧了”“別哭了”“本來就是你不對”,

不如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你是不是很生氣”“如果是我,也會像你一樣很傷心的”這樣的句子管用。

◆ 引導孩子描述情緒

比如,我們可以詢問樂樂:

“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如果媽媽的積木塌了,也會跟你一樣感到難過的。”

先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藉助同理心表示對孩子的接納和理解。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一句“我知道”的同理,能讓孩子的潛意識浮出表面,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後,理智腦開始慢慢恢復工作。

當孩子的理智腦開始思考時,他的怒火就少了一半。這時,理性腦就和情緒腦就開始產生連接了。

◆ 引導孩子分析原因

引導孩子分析情緒,將發脾氣的理由說出來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進一步強化理智腦的使用。

比如,樂樂因為積木倒塌而發脾氣。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分析情緒:

“感到很傷心,是因為積木全部塌了嗎?還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搭好,感到很氣餒?”

“不過,媽媽看到你都搭了4層高,覺得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太神奇了!孩子哭鬧、發脾氣,多說這3個字幫父母省心不少

◆ 引導孩子反思行為

最後,引導孩子反思,孩子發洩情緒的行為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比如,可以詢問樂樂:

“發脾氣把積木全推到地上,這樣還能繼續搭積木嗎?下次你在地上搭積木,是不是就不會掉到地上而撿不起來了?”

還可以告訴孩子,發洩情緒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物品都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

可以玩打沙包的遊戲,把情緒宣洩在沙包上;

可以玩跳舞遊戲,跟著音樂隨意扭動身體;

或者玩吃掉你遊戲,把一些小食品當做不開心的壞情緒,然後吃進肚子裡……

有耐心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有耐心的孩子。

父母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希望的種子。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接納和理解中,獲得成長的最強力量!

叮噹派,專注5-12歲兒童語文學習的趣味精讀導師與時間管理教練;加入叮噹親子讀書會,每天5分鐘,7天一本書,幫助孩子養成優秀讀寫習慣,自信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