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首先,擁有2歲以下寶寶的家長們,一定要區分什麼是發脾氣,任性,什麼是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而產生的焦慮哦!

哭鬧就是發脾氣嗎?

我們從0-1歲說起吧!

其實CICI一直主張西爾斯親密育兒法,就是儘量做到1歲之前及時和無條件滿足。可是我覺得有些家長對這個及時滿足有一些誤解,請聽CICI慢慢道來。

1歲之前的寶寶大多數哭啊鬧啊,CICI覺得一般都不算髮脾氣,算是自己的生理需求比如餓了,尿不溼滿了,想睡覺了等等沒被滿足,而向外界發出的求助信號。

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毫不猶豫立馬回應寶寶,注意喲。回應你的寶寶,告訴他你知道他餓了,他困了,他的尿不溼需要換掉了。

最好不要急急忙忙回應,這樣你的寶寶可能會更急,容易形成急性子,平常心對待寶寶這些生理需求反應喲。

可是,有一種情況,很多家長總是把它和餵奶,換尿不溼混為一談。

很多家長所謂的“無條件滿足”

就是當我們的寶寶吃飽了,喝足了,睡足了,可以玩耍了。

家長們連“玩耍”,都要手把手!

比如我的寶寶需要愛。我就把寶寶抱在懷裡互動(然後又吐槽自己帶娃不容易,手都酸死了)。


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我要豐富我寶寶的生活,就讓寶寶仰躺著,然後把玩耍的玩具親自遞到寶寶的手上(久而久之又吐槽自己的娃懶)。

我要把我的寶寶推出去多見見世面,然後就把寶寶放在嬰兒車裡很長的時間。

上述的這些情況,CICI認為都不是正確的無條件滿足。

什麼是真正的無條件滿足

這樣帶出來的寶寶,是非常缺乏主動探索的能力的。缺乏主動探索能力很有可能缺乏好奇心,缺乏好奇心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認知,思維。長大後很有可能缺乏專注力和學習力。

和寶寶互動,不僅僅是在懷抱裡,還可以一起趴著玩耍的地板時間。

和寶寶互動,不僅僅是推著嬰兒四處瞎逛,而是能夠帶寶寶到一塊綠地,鋪上一張野餐墊,讓寶寶在不同的地上趴或者爬。或者帶寶寶去更大更豐富的育兒場所去趴去爬。


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嬰兒車對於寶寶來說只是一個短暫的交通工具,而不是一個長期呆的目的地。

和寶寶互動,不是什麼玩具都必須馬上親自遞到寶寶手上,才叫及時滿足!

而是讓寶寶自己經過很多嘗試,努力,中間可能會遇到寶寶不耐煩而哭鬧,及時暫停,那才叫及時滿足!然後反覆嘗試,最後讓寶寶通過自己的能力拿到玩具!

到處亂爬就是“搗蛋”嗎?

接下來,我們說說1-2歲的寶寶吧!

1到2歲的寶寶,要麼可以爬得很溜了,要麼可以扶著走得很好了,要麼可以獨走得很好,甚至可以跑了!

這些寶寶的各項感官能力比如是視聽嗅味觸,本體,前庭的能力都發展得越來越成熟了!所以精神需求也越來越多了!越來越渴望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了!

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你會發現,會爬的寶寶喜歡到處爬,喜歡爬得很高很高,這個時候你需要理解你的寶寶,這是他的好奇心在起作用,他在探索世界,而不是搗亂。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只要孩子爬的地方不危險,而你也有能力保護他的時候,就在旁邊當他的拉拉隊吧!

愛亂扔東西,就是“搗蛋”嗎?

然後你又會發現,你的寶寶開始愛亂扔東西了!你又想給你的寶寶貼上壞脾氣,小搗蛋的標籤。

這個年齡區間的寶寶扔東西,基本上也都是主動探索的慾望在起作用。他在發展他學習的新技能“手臂的伸和屈”呢!他還喜歡聽不同玩具掉落的聲音!

家長要做的是學會區分寶寶這是在發洩情緒扔呢?還是扔著玩,如果寶貝是發洩情緒扔,不要馬上幫寶寶把玩具撿起來。

也不要吼他罵他,命令他撿起來,一定要第一時間去理解寶寶的情緒,並引導用寶寶其它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和寶寶一起收拾玩具。

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如果寶寶是扔著玩,同樣也不要立即幫寶寶撿起來,這會讓他覺得更好玩!可以帶著寶寶有目的地扔,比如扔進不同高度的小桶裡,讓寶寶體會深度不一樣,物品掉進去的聲音也不一樣。

也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探索不同材質的東西掉落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最後和寶寶一起把扔掉的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

到處亂跑,就是“搗蛋”嗎?

寶寶們開始可以走路了,可能會在家裡跌跌撞撞走個不停,走得很穩了,也可能也會在家裡跑個不停。這時候有些家長又會貼上搗蛋,淘氣的標籤了。

理解孩子,孩子每掌握一個新技能,就有很大的興趣去運用這項新技能,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正確引導,就很容易熄滅孩子對掌握新技能的熱情。


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從而讓孩子不願意再嘗試學習一項新技能,形成依賴性和惰性思維,對於以後的自律和自主能力,都是很不好的。

孩子開始走路了,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豐富的走路環境,讓寶寶的走路更多樣化,有趣化。

不僅僅在家,還要在各種戶外,比如小區樓下,商城,公園,育兒場所等等。滿足孩子此刻喜歡走路的需求,同時也在滿足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呀!

總結

多站在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會迎刃而解。

給予孩子豐富的環境,培養孩子主動探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曲解“搗蛋”和“發脾氣”,到時候孩子真得“搗蛋”了,“亂髮脾氣”了,我們又習以為常,不管了。這才是可怕的。


寶寶的“發脾氣”“搗蛋”就真的是“發脾氣”“搗蛋”嗎?



CICI是一名有7年多早教經驗的老師,擁有高級育嬰師和高級測評師證。

非常喜歡教育和孩子。目前自己也在備孕中。

家長們也可以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CICI的口袋早教,注意大寫)喲,CICI每天都會更新我的一些育兒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