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哭鬧、發脾氣,除了批評和獎賞,情感引導更有效

如果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撒潑打滾,作為家長的你,會如何進行處理?是放任孩子哭鬧,不管不顧?是隻要孩子哭鬧,就會給他買他想要的東西?

還是當孩子哭鬧時,會對他們採用暴力的做法?在生活中會有很多的父母覺得孩子脾氣大,不聽話。例如,當路過玩具店孩子想要玩具,家長不給買的話,孩子就會開始哭鬧;孩子想要玩手機,家長不讓時,他們就會發脾氣等等。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發哭鬧、發脾氣呢?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大腦研究和行為實驗室主任麥克林提出了“三合一腦”理論。此理論根據演化階段,分成爬蟲腦、哺乳腦和皮質腦,並分別代表不同的心智狀況和需要。而當孩子發脾氣時,就是由於爬蟲腦在作怪,爬蟲腦是由本能所驅動的第一情緒的大腦。


孩子總是哭鬧、發脾氣,除了批評和獎賞,情感引導更有效


情感引導是什麼?

情感引導是要給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該去如何辨認情感,並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父母在孩子學習語言階段,除了要教他們爸爸、媽媽、抱抱等常用詞彙外,也要教會孩子什麼是開心、憤怒、失望、恐懼、生氣等情感詞彙,讓孩子逐漸理解並學會情感情緒。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把握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情緒識別練習,例如帶孩子出門時,遇到了有小孩子在哭,這時候就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那個小朋友在哭,他為什麼會哭啊?是不是因為很傷心啊?”“這個小朋友在笑,他一定是很開心吧。”

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總是會遇到那麼幾個有點什麼事就情緒爆炸的人,可能只是因為一點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事,也會讓他們炸起來。而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從小父母沒有對他們做好情感引導而導致的。如果經過詢問起來會得知,其實他們並不想發脾氣,但他們又不能夠及時的去分辨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也不知道要怎樣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氣。


孩子總是哭鬧、發脾氣,除了批評和獎賞,情感引導更有效


1、情感引導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表達自己

孩子哭鬧、發脾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應該如何更好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潛意識中會將情緒轉化為淚水,所以只要不順心就會又哭又鬧,而情感引導能夠讓孩子敢於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2、情感引導能夠避免爭吵和矛盾

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總會在某些事情上產生分歧,雙方更是誰也不讓誰爭得面紅耳赤,最後收尾也總是以不愉快的方式。情感引導卻能夠促進親子間的交流,以更好的溝通方式避免產生矛盾與爭吵。


孩子總是哭鬧、發脾氣,除了批評和獎賞,情感引導更有效


作為父母,要如何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

很多父母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知道情感引導所能帶來的好處,但在面對孩子哭鬧時,就會控制不了自己,繼續使用老辦法去管教孩子。想要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並不難,家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在開始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的教育方式時會發現,阻力來源於孩子嗎?並不是,最大的阻力其實是來源於家長本身。當看到孩子哭鬧時,如果家長首先情緒爆炸的話,會導致孩子更不知道要如何去表達他自己的情緒,所以這時家長應該做的是先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然後再去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

★和孩子提前做好約定

在外出之前,家長可以先和孩子約定好“今天要買什麼,能不能買玩具。”如果孩子路過玩具店想要玩具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說“寶貝,媽媽理解你想要玩具的心情,但是我們不是已經做好約定,今天要買其他的東西不能買玩具了嗎?

等下次預算內有買玩具這項再給你買好嗎?”家長要學會事先和孩子做好約定,當孩子有違反約定的想法時,家長一定要用溫和的語氣去和孩子溝通,他們也會去遵守約定。


孩子總是哭鬧、發脾氣,除了批評和獎賞,情感引導更有效


★家長要學會去認真的聆聽孩子

卡耐基說:“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別人說說他們自己。”

要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通過聆聽他們的訴說,家長也能夠從中得知,孩子哭鬧、憤怒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然後才能更好的去引導他們。

除了以上,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更要學會尊重孩子,要學會蹲下身來去和孩子平等的交談,要耐心認知地去聽孩子講述,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對他們的愛,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更願意走近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