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花剌子模信使終結了真相

品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花剌子模信使終結了真相

我在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中看到花剌子模信使這個概念,就感到十分的新奇,它所映射的現象也是如此的真實和準確。花剌子模信使是指在古中亞有一個國家叫做花剌子模,在這個國家中,凡是給君主帶來好消息的人,都會收到獎勵和提拔,而那些給君主帶來壞消息的人,就要被關進籠子裡喂老虎。王小波也說這是野史記載,並且也並沒有什麼正史或者證據可以證實這個現象發生在花剌子模國。但我相信這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花剌子模國,還是其他的國家,包括中國也存在。

品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花剌子模信使終結了真相

人們總是願意去相信好的東西,這會讓人放鬆對真實的警惕。真相是客觀的,這毋庸置疑,真相的客觀性就在於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花剌子模信使現象的愚蠢就在於這兩點,其一,君主認為只要嚴厲的懲罰帶來壞消息的人,好消息就會變多,真相就會向好的方向偏移。其二,君主是絕對的權威,君主的錯誤觀點也是權威,需要去毫不質疑的執行。我想如果我出生在花剌子模國,我也不太有勇氣去堅持事實,因為在一個錯誤的判斷體系下,真實的東西屬於異類。

品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花剌子模信使終結了真相

王小波通過這個概念思考的是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時的現象。書中舉例說明,作者和李銀河從1989年開始進行一項社會學研究,首次發現了中國其實廣泛存在著同性戀人群,並且在中國社會中早有同性戀文化。當時作者以為這個發現很有意義,這個研究的結果是通過切實的數據反應,是最接近真相的事實,於是作者將此報告結果報道出來,結果不但作者和李銀河遭到了嚴厲的抵制,還帶累得一家社會學專業刊物受到本市有關部門的警告。事實往往就是這樣,真相所表現出的容貌和大眾心中的不一樣,所以就要抵制真相,繼續去崇尚自己心中無根無據的想法,這和一葉障目,不知泰山有什麼分別?並且這也嚴重不符合馬克思的唯物哲學觀。

品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花剌子模信使終結了真相

在中國古代帝王統治的時期,太子至尚,“花剌子模”就一直存在。在中國當代,“花剌子模”也一直在科學和文學之中游離。一個學者對於一事件發表了觀點,這個觀點無論正確與否,只要是挑戰了人們傳統的道德觀、世界觀,就一定要被抵制,並且逼迫發聲者收回言論並道歉,這是多麼可恥和可悲的行為啊。這令我想到了休謨法則:我“們不可能從“實然”(is)中推出“應然”(ought)”也就是說事實判斷不能成為道德判斷的基準。當然在這種法則下,學者和藝術家也會變得狡猾,他們會通過變換一種說法或行為,來達到學術價值和自身的生存安全。王小波說:“獲得受歡迎的信息有三種方法:其一,從真實中索取、篩選;其二,對現有的信息加以改造;其三,憑空捏造。第一種最困難。第三種最為便利。對於一個學者來說能做到第一種就很不錯了,第三種的人已經不配成為學者,他和任何一個小人都沒有區別。

“假作真時真亦假”,在花剌子模之中,我們不能相信任何一個信使,因為都是好消息,我們不知道真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之中一定有真正的好消息,但是這種好消息的價值將會大打折扣。中國墨子很早就提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無論對於國家來說,還是對於學術來說,沒有了爭辯、沒有了危機,好消息不天蓋地的湧來,那麼壞消息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