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每年的1月22日,是日本的“咖喱日”。一般十分喜愛某個東西,才會將為了紀念或者不讓人忘記而規定一個日子來紀念或者慶祝。日本人將1月22日定為“咖喱日”,看來日本民眾是十分喜愛咖喱飯了。

日本人喜愛咖喱飯,此事並不假,因為日本人每年會吃掉93億份咖喱飯!盤子都夠繞地球一圈了。看到這有人可能不相信,我們可以簡單的計算一下,地球赤道長度大約是40000千米,裝咖喱的盤子一般直徑是0.2m,也就是20cm,那麼0.2m×93億=1860000千米。由此可見,豈止是夠繞地球一圈,十圈也是夠的了。(前提是日本人都用盤子吃飯,計算僅供參考,並不代表實際情況,因為日本人也用碗吃咖喱)

日本人每年吃掉93億份咖喱,是全日本咖喱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我們再考慮一下日本的人口,平均算下來,每個日本人每年平均吃73次咖喱飯。也就是說,平均一週1~2次!咖喱飯已經成了日本人的“國民食物”。

但是現在許多人一提到咖喱,自然地會想到印度,因為咖喱起源於印度一說幾乎成為了人們的常識。其實印度人將咖喱並不稱為“咖喱”,而是有當地的土語,印度28個州的做法也各不相同,甚至每個家庭的做法都是不同的。如果要追溯其真正的起源的話,可能需要另外的長篇大論,偏離了本文的思想。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日本的咖喱,我個人覺得,與印度的咖喱相比,我更喜歡吃日本的咖喱飯,因為更加貼近東亞人的口味。印度的咖喱飯比較“稀”,並且總感覺有一種怪怪的味道。

日本的咖喱飯

日本可以說將咖喱飯研究的十分透徹,並且加入了許多日本元素,更加的“島國化”。我先帶大家看一看,日本都有哪些咖喱飯。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日本漢堡咖喱

將咖喱與漢堡放在一起,做成“漢堡咖喱飯”,濃厚的咖喱汁配上味道純正的漢堡,其實也是一種十分特別的味道,我個人也是挺喜歡吃的。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Bakin咖喱

這種咖喱飯叫做“Bakin咖喱”,如何翻譯成中文,我也真的想不到,畢竟國內沒有這種食物。這種咖喱的特點是材料豐富,裡面放有魚類以及各種當季的蔬菜,並且隨著季節的變動,蔬菜也會發生變化。日本有專門的店鋪銷售這種咖喱飯,我並未去過,但是聽說人氣還挺高。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日本的印度咖喱與饢

在日本也有許多印度料理店,其中銷售的就有印度咖喱飯,只不過這種咖喱飯是與饢配合售賣的,味道也更加貼近日本人的口味。這就和在日本的中國料理店鋪一樣,雖然是中國料理的招牌,可是味道也是配合日本人的口味。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咖喱雞排/豬排飯

咖喱雞排/豬排飯,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吃的一道美食。用油炸好的豬排或者雞排之上,澆上“隔夜”的牛肉咖喱,味道也十分的美味。

除了上述以外,日本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咖喱飯,因為咖喱的“受眾度”以及“變化度”十分高,有人甚至說:把自己想吃的東西,都可以做成咖喱飯。我每次做咖喱飯的時候,也確實會放自己喜歡的東西,感覺咖喱都是挺配的。

咖喱被“島國化”的歷史

日本咖喱的歷史,其實並沒有太長時間,大約在150年前的明治時期,才傳到日本。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介紹日本咖喱發展史的書籍

最開始的日本咖喱,還是比較遵循傳統的外國做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咖喱在日本的料理人以及家庭主婦手中,逐漸演變。上圖是介紹日本咖喱演變史的書籍,名為《追蹤夢幻的黑船咖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1872年(明治5年)日本人編著的《西洋料理指南》裡面有記載了咖喱的做法,當時的做法是將生薑蔥蒜等翻炒加入一大勺牛酪,一合五的水,之後加入雞肉、魚類等,然後加入咖喱粉。

日本咖喱來源於國外,但是並非直接來源於印度。印度咖喱可以稱作是日本咖喱的“祖父”,而“父親”則是英國。日本的軍隊制度是仿照英國而建,1873年日本陸軍幼年學校導入了“咖喱米飯”的菜單,所以日本的咖喱也被稱為“軍隊食物”。日本的舊海軍有“咖喱日”一說,即每週六的餐食是咖喱,現在的這種做法,也被自衛隊沿襲了下來。由軍隊歸來之人,進入平常家庭,逐步的將咖喱文化帶到了民間。

對日本人來說,咖喱是什麼?

從咖喱的演變和日本人對咖喱的喜愛程度來看,咖喱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的“國民食物”。文章至此,對於日本咖喱的介紹也就告一段落。其實我主要思考的是:對於日本人來說,咖喱是什麼?為何日本人對咖喱有著如此大的執念。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長崎中華街一景

下面是作者的一些思考,其實對於日本人而言,有一種:吸收外來文化變成自己文化的理念和傾向。而咖喱,就是其中的代表。除了咖喱之外,還有很多東西被日本人島國化,比如中國的飲食習慣以及古代思想等。日本在戰敗以後,迅速的接受了美國人的思維模式,在一片廢墟之上迅速壯大,成為世界上矚目的“東方明珠”。

或許接受外來的良性文化,對此加以改造,然後為自己所用,是日本人普遍的“能力”。

研究一個國家民眾的思維方式,從飲食入手其實能夠看到最真實的狀態。很多表面上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某一種傾向,但是難以跨越時間的維度,只能停留在某一個階段。而民眾的思維方式,是一種“超越時間”,可以傳承的東西,單單從數據入手,實在難以看清。

咖喱是印度人發明的,但是被日本人發揚光大,甚至日本人開始輸出“日式咖喱飯”。比如現在超市賣的咖喱粉以及製作咖喱的調料,大多都是日本公司的產品。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日本品牌的在中國銷售的咖喱產品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附近的超市看一下,貨架上的咖喱品牌應該大多都是“HOUSE FOOD”(中文:好侍食品)公司的的。這就是日本人的能力所在吧!

除了咖喱還有哪些呢?漢方醫學難道不是嗎?唐風文化難道不是嗎?

日本人屬於大和民族,而這個民族的強大之處,就在於敢於學習他國並且自我發展,超越他國。這才是所謂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精髓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