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年夜的這些習俗,你瞭解多少呢?

小年是春節到來前的節日,小年在南北方的時間上有著較大的區別,並且在習俗上也有區別,那麼南方小年夜傳統習俗有哪些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小年夜的這些習俗,你瞭解多少呢?

南方小年夜傳統習俗

-年糕-

小年,一般北方講究包餃子,而南方更習慣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戶戶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米餅-

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做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關於小年夜的這些習俗,你瞭解多少呢?

-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湯圓

南方人冬至、小年、新年、元宵節都要吃湯圓,而且品種齊全,花樣繁多。

-廿四團-

“廿四夜吃糰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著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糰子、送糰子、吃糰子是必備的一道年味。

蘇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糰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製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蔔絲等多種。蒸制好的糰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關於小年夜的這些習俗,你瞭解多少呢?

-甘蔗-

小年這天的甘蔗特別好賣。甘蔗因為“節節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備。甘蔗是灶王爺登天的梯子,一節一節向上攀登,而甘蔗帶尾梢有一種無止境的意思。

-灶糖-

灶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後才上市的糖果。用這種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區別

南北小年不同日,跟我國古時“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有關。古時過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這一說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的等級觀念比較強,因此過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職業。

由於中國北方在更長時間裡是國家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南方地區水系發達,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較多,他們的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當然北方的船家並不遵循“船五”的習俗。

各位朋友們,你們那邊有哪些小年的習俗呢,不妨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喜歡我分享的內容可以關注、點贊和轉發,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趣享樂樂生活,我將和大家分享更多關於中老年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