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陵黃酒之源


岳陽美酒 ||古巴陵黃酒之源

中國名酒美酒經濟帶


“巴陵壓酒洞庭春,楚女當爐勸客頻。莫上高樓望湖水,煙波二月已愁人。”明朝大詩人盛鳴世在就這樣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巴陵壓酒飄香的美好景象。壓酒系黃酒的前生;在男女極不平等的封建社會,除了對女性有 “三從、四德” 的要求之外,還有更為嚴厲的制約:笑不露齒、坐不歪身、話不高聲、不出閨門,大詩人將湖湘文化與湖湘人的生活習慣從生活的細節上展示出來,形象地將“壓酒”能改變社會對男女的不平等和“壓酒”獨特的酒文化超前的思想大膽地表現得淋漓盡致,更生動的體現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和“朋友來了有好酒”的湖湘人的待客之道,同時也說明了大詩人對封建文化的不滿和敢於挑戰的積極心態。


岳陽美酒 ||古巴陵黃酒之源



黃酒源遠流長,凝聚了厚重的中華湖湘文化之底蘊,博大精深,傳承在八千年以上,它猶如一條古老而久遠的“棧道”,讓現代黃酒人為之驕傲、自豪。


岳陽美酒 ||古巴陵黃酒之源


中華黃酒與世界其他兩個發酵釀造酒種並稱為世界三大古酒(黃酒、葡萄酒、啤酒),黃酒居首。有史記載早在7000-8000之前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就在洞庭湖修養生息自種自釀之說,如:石盆、石磨、石棍、石錘”,至今湖湘人仍在使用,如被認證那它將比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生產黃酒的時間還要早1000-2000年(河姆渡遺址在浙江省紹興市境內,距今6000-7000年)。在岳陽的君山島上至今還保留著黃帝鑄鼎祭天所用的器具(包括盛酒所用的石杯)。


同樣在君山還完整地保留漢朝遺址“酒香亭”,傳說漢武帝登上皇位之後,想尋找一種長生不老的仙丹,就派武將欒巴帶領朝廷一幫重臣到全國各地收集、採煉仙丹,欒巴來到嶽州城聽說這裡能釀造一種長生不老液(系後來的壓酒、現代的黃酒)非常高興,就地召集一批民間技師在君山島上開始釀造,欒巴煉成後回朝覆命,漢武帝品嚐後精神大振,連稱:“真乃神來之物也!”加封欒巴為大將軍。“酒香亭遺址”現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


岳陽美酒 ||古巴陵黃酒之源


有關黃酒的傳說和故事在中華大地數不勝數,所以黃酒稱之為國酒當之無愧,而其他酒種都屬於“泊來品”,但同樣在市場經濟競爭的潮流中盡顯風流。


岳陽美酒 ||古巴陵黃酒之源


在明代中期古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陽市境內),就有成熟的釀造黃酒的技術和工藝。“怡興祥”釀酒作坊釀製的“壓酒”在當時深受人們的喜愛,“怡興祥”的釀造技術至今還被保留在“勝景山河的黃酒”之中,(如:要選用上等糯米並將糯米釀成甜酒,再經一段時間的保溫、窖藏、發酵壓濾後而成,同時這種釀造方法一直在湖湘民間廣為流傳。


岳陽美酒 ||古巴陵黃酒之源


“秋入洞庭誰共醉,隔江遙憶黃酒香”。我們黃酒人應充滿自信力做千年文明的傳播者,讓醇香的黃酒通過我輩的努力給全世界的消費者帶來健康和快樂,去迎接市場經濟大潮的挑戰。湖南勝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敢於打破傳統黃酒釀造法,大膽運用多種生物酶釀造新型健康花雕黃酒的技術,這種技術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火炬計劃重點推廣項目,列為知識產權重點保護。

������4


岳陽美酒 ||古巴陵黃酒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