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症日】關注自閉症 早期干預治療至關重要

今天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格外關心 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

自閉症兒童又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通常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可以改善自閉症患者的預後,因此自閉症治療一般認為年齡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在嬰幼兒期,如果家長能及早發現嬰兒的一些異常表現,對於早期干預有著積極的意義。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自閉症,瞭解自閉症。

【世界自閉症日】關注自閉症 早期干預治療至關重要

有些家長說到:我家孩子三歲了,還是不會講話,不願意理人,喊他也沒有反應,經常無故發脾氣,哄也哄不好,不愛跟小朋友玩,這是有什麼問題嗎?

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是否存在孤獨症譜系障礙了。

你知道嗎?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孤獨症已成為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性病症,佔中國兒童精神殘疾首位。目前中國孤獨症患者中0-14歲的兒童患者數量在300-500萬之間。

那什麼是孤獨症譜系障礙呢?

孤獨症,也稱自閉症,是一組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和侷限性、刻板性、重複性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是一類疾病,而不是某一個確切疾病的診斷。大部分患者同時伴有智力低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緒障礙等問題,成年後生活不能自理、社會適應不良,致殘率很高,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精神負擔。

孤獨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呢?

(1)缺乏溝通和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無法與人進行正常的對話,無法與人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情感。在交流中無法使用眼神和肢體語言,不能夠識別他人的面部表情。難以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難以交朋友,對同齡人沒有興趣。

(2)有重複、刻板的語言、行為和興趣愛好,比如不停地排列玩家,一旦稍微改變做事的順序就會感到異常難受,無法忍受。

(3)對某一物品和事件表現出強烈的依戀、興趣。

孤獨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是家長帶養方式錯誤造成的嗎?

雖然孤獨症的病因還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某些危險因素可能同孤獨症的發病相關。引起孤獨症的危險因素可以歸納為:遺傳、感染與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不是心理疾病,不是母親冷漠和家庭教育的原因造成的,與看電視多、家中方言多、性格內向無關。

孩子一旦確診為孤獨症患者,是不是就很嚴重,沒辦法治療?

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干預是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目前孤獨症綜合康復以非藥物治療為主。目前國際公認的、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高強度的科學的教育訓練,比如應用行為分析法(ABA),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等。教育訓練的目的在於改善核心症狀,就是提升社交能力、語言和非語言交流能力、減少刻板重複行為。

孤獨症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經過科學的教育訓練,輕度的孩子有希望跟同齡人一樣適應社會生活;中度的孩子有希望在給予少量的幫助下適應社會生活;重度的孩子有希望實現生活自理,在幫助下適應社會生活。

(1)早期干預: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2)科學性:有循證醫學證據有效的方法;

(3)系統性:干預是全方位的,包括改善核心症狀,促進兒童身體發育,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等;

(4)個體化:針對不同兒童的個體化訓練;

(5)長期高強度:每天都要干預,每週20小時以上,干預的時間以年計算;

(6)家庭參與:提高家庭在干預中的參與程度,幫助家長選擇適當、可行的干預方法。

什麼時候需要到醫院就診,進行診斷性評估呢?

家長或專業人員發現兒童有以下情況:

4月齡時不會看著別人的臉微笑;

6個月時沒有明顯的快樂情緒;

12個月聽力沒有問題但喊其名字不理睬;

16個月不會說任何一個單詞;

18個月時不會用示指指點東西,目光不會跟隨別人的指點看東西,不會玩假扮遊戲。

常規發育評估存在落後。

讓全社會關愛每一個孤獨症兒童,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