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這樣陪伴,我很討厭!

作者丨波殼粒粒

“問他什麼都不說話,真的很急人!”面對這樣的孩子,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還是什麼人,都會感受到對“溝通”的絕望,最後導致對著孩子內心理解的期待的放棄。而這樣的孩子,也就越來越遠離了人群,走向孤獨,甚至自閉。

所以,每次當我遇到了這樣的孩子,都不願意放棄與他溝通的嘗試,我不期待他一定要跟我說話,但我非常希望他能對我笑一笑——開心地,或者會心地對我笑一笑。

我知道,只要他笑了,那就是開始溝通了,那就是他的內心緊張在解除,從那一刻開始,他其實已經在內心與我溝通了,在等待著與我說話的機會,在尋找著與我開口的第一個詞,第一句話。

媽媽你這樣陪伴,我很討厭!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我們的孩子表現出很沉悶的時候,那就是他已經進入到了不被理解的黑暗世界裡。此時,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陪伴他,與他在一起,卻不打攪他,干涉他。

我們的很多好心的成年人,甚至父母都不懂得什麼是陪伴孩子,常常把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都稱為陪伴。對此,當然我不能說這不是陪伴,但我不得不說這樣的陪伴,在孩子看來未必是。比如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常常認為這是監督(怎麼又在玩,不專心呢?);比如陪孩子吃飯,孩子常常認為這是干涉(不能只吃菜不吃飯,吃東西不能太偏食哦!);比如陪孩子出去玩,孩子常常認為這是約束(能不能好好玩?!)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孩子總想逃離父母的視線,當他與同齡人聚在一起的時候,那笑容,那笑聲,那自由興奮的狀態真是超級陽光,超級純粹。而此時,我們也就知道了,這些暢快的時光,是我們成年人給不了孩子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懂孩子們,我們不夠理解他們,更難以做到與他們一樣的單純,一樣的沒有見識,一樣的充滿好奇!我們即使在他們的身邊,也難以成為他們的夥伴,自然就不是陪伴了。陪伴,就是相互能理解的夥伴般的在一起沒有干涉,卻充滿理解、分享和支持。

沒有得到真正陪伴的孩子,往往都會出現兩種相對比較矛盾的性情——

1 強烈地反叛——內心充滿力量的抗爭,逃離

2 沉悶地退縮——逐步地拒絕與外界的溝通與合作

而這兩種矛盾的性情,又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只是在不同的時機下他們選擇了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已,核心主題卻只有一個,從未改變——拒絕溝通!

媽媽你這樣陪伴,我很討厭!

化解沉悶與化解叛逆,其最有效的方式是一樣的——那就是關愛著陪伴,不干涉,不打攪。陪伴孩子,絕不是以扭轉孩子的性情和習慣為目的的。

真正地陪伴孩子,就是與孩子一起生活,他可以時常看到我們溫暖的,支持的笑容和肯定的接納,也能在自己的行為中,可以隨時且安全地得到我們的意見和協助。

最重要的是:我們願意不斷地嘗試給孩子希望的,期待的,驚喜的快樂!

一個總能關心孩子“好吃好喝”的人,他身邊的孩子很少會沉悶;、

一個總能笑盈盈地給孩子講有趣故事的人,他身邊的孩子幾乎不可能沉悶;

一個從不抱怨,從不失望,從不嫌棄瑣碎麻煩的人,他身邊的孩子絕不可能沉悶;

一個願意主動積極耐心聽孩子說話的人,他身邊的孩子是沒有機會沉悶的;

……

自然,這些人身邊的孩子,也不可能與他對抗,爭執,叛逆。我以這樣的誠意和法則,將一個個沉悶的孩子帶到了快樂的世界,成為了他們喜愛,惦記的父母,贏得了他們一個片刻又一個片刻的輕鬆和信賴。

他們笑了,我們也笑得更安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