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認生,就是不習慣陌生的人、物或環境,是指對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事物都不瞭解,產生的心理緊張甚至恐懼情緒,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正常的狀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家長都有難言之隱。
孩子在家裡表現特別開朗活潑,能歌善舞、能說會唱,可是當大人帶孩子出門見了家長的熟人或朋友,孩子就會表現出特別害怕的樣子,緊緊抓著你的手,不願意放鬆,手足無措、躲在家長身後一言不發,連看都不敢看一眼,讓他打個招呼、喊聲叔叔好、阿姨好都難,就更不用說讓他表演在家裡練過的拿手絕活了,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認生”。認生問題如果不能快速解決,繼續發展的後果可能會很嚴重,輕則影響孩子的情商,重則會發展成自閉症。
國慶長假期間,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帶著自已小小的寶貝嬰兒,加入了出行大軍,要麼回家探親,要麼出門旅遊,對孩子來說這是認識世界,熟悉陌生環境的有效途徑,也是解決孩子從認生到融洽的一個的重要環節。然而解決孩子的認生問題並非僅有出門旅遊這一種方式,通過每天日常生活的有意識訓練,依然可以使孩子快速擺脫認生的窘境;而如果不知道孩子認生的原因,即使帶他走遍天涯海角,孩子可能依然認生。正如老子所說:”為大於其細,圖難於其易“,世界上最難的事是從最簡單的事開始做起的。
家長要知道孩子“認生”有三個影響因素:陌生的人、陌生的物和陌生的環境 。如果這三個因素同時出現,孩子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認生反應。訓練孩子對環境的快速適應能力是解決認生問題的關鍵。
家長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我們經常在小區裡看到大人帶孩子的場景:一邊看著手機一邊小推車推著孩子、將孩子抱在手裡的也是自己一邊看著手機,雖然是讓孩子在熟悉室外環境,卻沒有與孩子進行實質的溝通與交流,並不能解決孩子“認生”的問題。就象帶孩子外出旅行的出行父母也存在同樣問題,如果僅僅是帶著孩子出門了,在外面依然是各自看著自己的手機,甚至給孩子帶個PAD,一路上孩子在看動畫片、在打遊戲,這樣的旅行和外出均不能解決孩子的認生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5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要開始進行防”認生“訓練,每天帶孩子在小區花園認識周圍環境的時候,要把孩子抱在手裡,與孩子有相同的視角看世界,引領他觀察天空、道路、花草等,遇見小區的熟人,主動示範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爺爺奶奶好“等等,到孩子1歲左右開始說話的時候,他就也會這樣與人溝通了。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到孩子會開口講話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心理障礙了。如果孩子已經長大而依然認生,這一環節就需要補課。家長示範,主動做給孩子看,孩子即使做得不好,也不能訓斥,越訓斥孩子越緊張,形成惡性循環後孩子的心理障礙會更大,就會更加認生。此時,應當鼓勵孩子,“沒關係,加油,下次就能做好了”!
閱讀更多 蓉蓉育兒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