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烤豬蹄!風物君愛吃的那家烤豬蹄店還沒開門,嘴巴屬實是有些寂寞了~ 圖/soogif


-風物君語-

你的jio,看起來真好吃!


人們在飢餓時,往往會被油亮溢汁、紋理清晰的大塊所吸引,而在閒暇磨牙時,卻更傾向於骨節細碎、皮肉相依的······爪子。或皮滑肉糯,或彈脆有味,禽畜的掌、蹄,在齒舌的靈巧共舞中,被咂摸出別樣的滋味,是一種極致的口齒之歡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這不是烤豬蹄,這是滿滿的膠原蛋白啊!圖/VCG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雞jio,誰人不愛呢~


眾多家禽的掌、蹄種類中,雞爪應該是國民度最高的一種。


在日常的行走跳躍中鍛煉出的雞爪,皮厚筋多,膠質飽滿,嚼起來又脆嫩無比。對於喜愛的事物,人們總愛給其另起暱稱,以示“心愛之物”的超凡脫俗。因而在很多地方,雞爪又被稱作鳳爪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泡椒鳳爪。圖/VCG


大多時候,一種食物、一種氣味,甚至是一段旋律,都擁有著時光倒流般的魔力。撕開泡椒鳳爪的包裝袋,撲面而來的辛辣氣息,很容易讓人回溯起中學時代,在晚自習課堂上偷偷啃雞爪的記憶。


昏沉安靜的晚自習課堂上,悄悄撕開一袋泡椒鳳爪,酸爽辛辣的味道直竄而出,提神又醒腦瞬間攪動了周圍的沉悶空氣。左鄰右桌的同學悄悄圍了上來,一袋鳳爪不消片刻便可被瓜分殆盡。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還有什麼零食比泡椒鳳爪,更適合做煲劇搭檔呢~圖/網絡


偶爾也會被老師抓包,這時卻要佯裝淡定,再辣也要緊閉嘴巴悄悄吮吸,待老師背過身後偷偷倒吸涼氣。也難怪很多人講,正因有了泡椒鳳爪,才讓中學時代的蒼白生活,充滿了樂趣與回憶。


宅家的日子裡,人們將想象力投注於食物上,每天都有新的“網紅食物”稱霸廚房。由泡椒鳳爪演變的檸檬鳳爪,憑著脆爽的口感清新的外形,在眾多“面容慘淡”的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新時代的大IP網紅。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宅家期間,全靠檸檬鳳爪保住了我中華小當家的名號。 攝影/老孫


將煮過的鳳爪,放入醋和小米辣調配好的湯汁,加上檸檬片後,一同浸泡。醃製後的檸檬鳳爪,脆爽可口,較之泡椒鳳爪,少了後味的刺激辛辣,還多了味清新的果香。冰鎮之後的檸檬鳳爪,簡直就是新一代的夏日福音


正如來自四川的泡椒鳳爪一般,本屬粵菜虎皮鳳爪,因為擁躉眾多,也被模糊了地域屬性。虎皮鳳爪和紅燒鳳爪的做法極為相似,一道油炸的工序,讓虎皮鳳爪和紅燒鳳爪在外觀上有了明顯分野。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虎皮鳳爪。此刻我想魂穿這雙手(哭了)。 圖/網絡


焯水油炸後的雞爪,在熱油中,起了一層褶皺的虎皮。經由長時間的燉煮,湯汁浸入虎皮,為鳳爪著上一身焦糖色的衣裳,而後穿透勁道的肉層,裀進骨縫裡。剛出鍋的鳳爪,有著肥厚的虎皮,牙齒穿透後,鹹香的

滷汁在口腔裡炸裂;撕扯掉虎皮後,附在骨頭上的肉,露出緋色的紋理,輕輕一撕,就和骨頭分離。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豉汁蒸鳳爪。又是想念豉汁蒸鳳爪、想念早茶的一天。 圖/圖蟲·創意


在廣州,和虎皮鳳爪並駕齊驅的,還有早茶之光“豉汁蒸鳳爪”。在蒸籠中漲發的鳳爪,肥厚香糯,淋上香郁的豆豉汁一吮即脫骨。即便是骨頭上並未附著太多肉,人們往往也會將鳳爪裡的碎骨細細吮食,相較於吃肉,吮骨倒更像是一種樂趣。吐出來的碎骨別扔,說不定還能拼湊出一隻完整的雞爪。


在萬物皆可燒烤的東北炭烤雞爪是最好的下酒菜。一口啤酒,一口雞爪,是東北人的快意江湖。而在四川宜賓的燒烤攤,雞爪的吃法更為講究,選取雞爪中間部位的“掌中寶”,刷上蜂蜜後,直接用明火烤。拇指大小的掌中寶,脆脆油油的,一口氣吃上個十幾串,也不在話下。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烤雞爪,夜市之光! 圖/網絡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鴨掌、鵝掌,我可以!


“雞爪、鴨掌、鵝掌,都可以吃。”在《雅舍談吃》中,梁實秋這樣說道。相較於雞爪,肉少筋多的鴨掌、鵝掌,也有著大批信眾。


北京的烤鴨店,幾乎都有一道叫做芥末鴨掌的菜餚。芥末鴨掌的做法十分簡單,加調料將鴨掌燉煮一小時左右,即可撈出啃食,勁道的鴨掌被撕扯後,還能回彈梁實秋曾詳細描寫過芥末鴨掌的吃法:“鴨掌下面是黃瓜木耳墊底,澆上三合油,再外加芥末一小碗備用。”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芥末鴨掌。 圖/VCG


蘸上芥末後的鴨掌,被蒙上一層青蔥的春色,入口後,芥末的味道直竄鼻筋,靈魂都為之一震。要的就是這種生猛!


迥異於北京芥末鴨掌的“重口味”,福建龍巖的泡鴨爪,則是味道清淡的清雅派。龍巖泡鴨爪,是一道裹挾著時光味道的零食小吃。色澤白亮的鴨掌被選中後,煮熟撈出放入冰水中冰鎮兩刻鐘,而後放入滷水中浸泡幾天,方可端上餐桌。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龍巖泡鴨掌。 圖/匯圖網


經由時光的打磨,龍巖泡鴨爪的肉皮,溢出盈潤的光亮,釋放出淡淡的滷香。入口後,質地緊密的鴨爪,極富彈性,咀嚼時,仿若在和牙齒,展開力量的角逐。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寫下“百鰭不如雙趾掌”的句子,曹雪芹也曾在《紅樓夢》中,借賈寶玉之口,表達了對糟滷鵝掌的喜愛。作為一道典型的淮揚風味,濃油赤醬的糟滷鵝掌,是江浙人佐酒的極品小菜。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鵝掌啊。 圖/網絡


糟,是江浙一帶常見的肉食加工方式,古代的江南廚師,曾誇張地說“入口之物,皆可糟之。”魚、肉、毛豆、花生等食物,皆可由黃酒和各種調料調製的糟滷來進行醃臘。鴨掌的鮮嫩清爽,在糟滷的瞬間被鎖住,後又浸入了一種若有既無的酒香。


論及吃鵝,潮汕人一出,很少有人能出其右。在潮汕,有一種專門吃鵝的滷水火鍋。在老滷調製的鍋底中,鵝掌、鵝腸、鵝肝、鵝胗等食材,在沸湯裡上下浮沉。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潮汕滷水火鍋,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圖/網絡


吃滷水火鍋時,往往會先下鵝掌,而等到一餐進入尾聲,才是鵝掌釋放魅力的時刻。經由長時間的燙煮,肥碩的鵝掌被滷製入味,蒸騰的熱氣裡,都飄散著濃郁的滷香。無需矜持,直接上手慢慢地啃,才是鵝掌的正確打開方式


被滷水調教後的鵝掌,看似低調無奇,卻在唇齒交融的時刻迸發出強大的爆破力,厚實的膠質,擠出濃郁的滷香,在齒頰間湧起波浪,最後以綿長的餘味,為滷水火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豬蹄、羊蹄,肉很多!


若要形容禽畜爪子的滋味,內行的人,絕對不會只簡單地用“肉少筋多”這一個詞彙籠統概括。“筋多”倒還貼切,若要說“肉少”,豬蹄、羊蹄怕要第一個出來反駁。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醬豬蹄。 圖/VCG


和相對肉少的雞爪、鴨掌、鵝掌等相較,豬、羊等大型禽畜的蹄髈,皮嫩肉厚,從“零食小吃”躍居正餐榜單,輕而易舉地實現了“階級跨越”。從廣東豬腳姜,到

鎮江水晶餚蹄,從北京醬豬蹄,再到成都的老媽蹄花,大豬蹄子的魅力散播至大江南北,幾乎沒有它撩不動的食客。


老媽蹄花,常常以早餐宵夜的身份,出現在成都人的生活裡。慢火熬製的蹄花湯,奶白溫補,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刻,及時撫慰成都人的火鍋腸胃。在成都街頭,有很多冠以“老媽”招牌的蹄花店。大約是這道家常菜,讓人有著母親般的窩心與親切。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老媽蹄花。 圖/VCG


作為一道家常菜,老媽蹄花的製作,並不複雜。洗淨焯過的豬蹄,加入調料慢慢燉煮,等快燉好的時候,放入浸泡了一夜的芸豆,撒上鹽巴蔥花,就可以上桌了。燉至爛軟的豬皮,宛若剛綻開的花入口便化成一汪濃湯。溫厚的口感,加上香濃的膠質肉感,一碗下肚後,感覺整個人都沐浴在母愛的光輝裡。


與之相較,相對羶腥的羊蹄、牛蹄,並不在很多人的接受範圍內。但也有很多人,在新疆的夜市或農貿市場,與胡辣羊蹄“一眼萬年”後,瞬間倒戈,成為羊蹄最忠實的“裙下臣”。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胡辣羊蹄。 圖/網絡


不同於豬蹄的“肥碩”,羊蹄要柴上許多,緊實的羊皮把羊蹄緊緊包裹,很有嚼勁;羊皮下的脂肪,有種天然的奶油甜味,和胡椒、辣椒混合後,作用出一股濃郁的香。一口下去,甚至都咬不到骨頭,

滿是軟糯的膠原蛋白。除了豬蹄、羊蹄,或紅燒或五香的牛蹄驢蹄,也各有千秋。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戀足癖”

▲ 紅燒蹄筋。 圖/VCG


也有不少人認為,蹄髈的真正迷人之處,在於骨肉相連處的蹄筋。相比肉筋和板筋,蹄筋的彈性更好,口感也更為順滑涼拌、燉煮,或者燒烤、火鍋,都是蹄筋“飛昇”的選擇之一。畢竟大多時候,真正的極限美食,就藏在這些“邊角料”裡


- END -

文丨鶯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