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醫療補短板提速,新基建加碼前行

近幾個月來,醫療信息化板塊在資本市場上被廣泛關注。九安醫療、延華智能等多家醫療領域上市公司近日來常被投資者問及有關醫療信息化方面的問題。

“我們對醫療新基建的理解,是技術的革新、模式的創新、相關政策的跟進和它們在各個行業中被應用的場景。”九安醫療董事會秘書鄔彤如是表示。

市場熱度背後,是醫療和新基建牽手創下的廣闊想象空間。業內專家預計,在疫情期間所暴露出的公共衛生領域的短板,將逐漸得到有效改善;而醫療信息化等項目則有機會成為當前新基建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中醫醫療器械專委會副秘書長張興強預測,在各地下一步的年度規劃中,醫療投入大概率只增不減。

例如,河南省就在半月內陸續公佈了醫院基建項目計劃。其中,獲批、簽約醫院基建項目共18所,總投資近60億元。江蘇省日前也宣佈,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三甲醫院數量要增長50%,從24家增至36家,三甲醫院要新增10家。隨著這些醫院的陸續落成,對高端醫療設備、醫療信息化的需求也提上日程。

從更深層次來講,經歷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多地出現的醫院基建潮,預示著醫療衛生補短板的需求已經開啟。而在傳統基建之外,醫療新基建項目也將加碼前行。

衛生醫療補短板提速,新基建加碼前行

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率極低

高端醫療器械為主的科技基建作為新基建的方向之一,目前已受到監管層高度關注。中央領導日前在北京考察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明確指出,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渤海證券研報指出,透過本次疫情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領導人對於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板的指示來看,醫療領域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

高層重視、市場熱捧背後,是高端醫療設備核心技術在中國長期缺位的窘境。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數據顯示,國內目前超聲、CT國產化率不到30%,核磁國產化率不到15%,DSA、消化內鏡國產率僅10%左右。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國呼吸機被全球搶購,但國產呼吸機迎來訂單高峰的同時,卻因未掌握核心技術,在各方面上面臨一定製約。中國呼吸機制造廠商誼安醫療負責人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供應短缺且不穩定。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曾公佈了兩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醫學裝備目錄,目錄中包含ECMO、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等設備,其中,不少產品來自國外械企。

“大部分醫療器械企業生產產品技術水平較低,生產能力侷限在簡單的耗材上,核心技術掌握較少。”一位醫療器械行業人士表示。中國醫療器械部分的研發始終落後,因此業內曾長期稱呼國內醫療器械公司為組裝公司。

張興強表示,我國是醫療設備市場的第二大國,但遠不是醫療設備生產製造的強國。國產自主品牌企業多、整體規模偏小、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此外,醫院、患者對國產醫療設備的信任度不高。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也表態稱,發展高端醫療設備,不只是錢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鼓勵國產醫療設備創新。在政策層面上,建議在國產產品能夠達到相應標準情況下,優先採購國產高端醫療設備,同時,堅持註冊和生產分離,為產業升級創造便利條件,推動國產醫療器械設備進入醫院。

發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還需要突破醫療器械產業大數據的行業痛點。張興強指出,醫療器械產業的大數據發展滯後。隨著科創板的推進,醫療器械成為登陸科創板企業數量最多的細分領域之一,未來醫療器械大數據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廣泛,有機會催生專業化醫療器械產業大數據機構。

衛生醫療補短板提速,新基建加碼前行

醫療信息化產業多點開花

疫情催生醫療新基建的熱度,另一個關鍵是醫療信息化的加速發展,監管層在本次疫情期間多次發文鼓勵互聯網醫療發展是重要體現之一。

2020年2月至3月,先後提出要拓展線上醫療服務空間,強調要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並首次將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範圍。

官方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倍,一些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平臺的診療諮詢量比同期增長20多倍。

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表示,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一直是國內的發展趨勢。受本次疫情影響,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不只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陳秋霖指出,醫療信息化包含多個環節的信息化,近些年醫保信息化、醫院信息化也在逐步推進。

據悉,青海省已經先其他省份一步,啟動醫保信息平臺建設的公開招標,成為全國首個啟動醫保信息平臺建設的省份。張興強表示,從長遠角度分析,通過醫保信息化、醫院信息化等有利於補足醫療系統的短板。目前我國的醫療信息化建設整體處於較低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院信息化有機會迎來快速發展。

相信隨著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系統的深入部署,移動醫療、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會賦予醫療信息化更多的可能性。2020年之後,醫療信息化會朝著智能化、移動化、集成化、區域化方面發展。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2019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接近600億元。未來幾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2024年超過1100億元。

對於已經入局的企業來說,“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在於公司大小,資源多少,資本雄厚程度,而是哪家公司可以基於這些技術探索出真正可行的醫療服務模式,真正解決醫生患者的問題。”鄔彤表示,醫療領域的信息化的成功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本文轉自時代週報,內容有改動)

衛生醫療補短板提速,新基建加碼前行

西安三元產城顧問集團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依託集團十多年來在業界以“產業改變城市”為使命、以“政府部門、園區管委會”為服務對象、以“招商落地、產業聚集”為核心能力所積累的豐富的產業規劃、產業招商、產業運營經驗,持續專注於產業諮詢的實戰性與產業發展規律研究,聚焦於細分產業的研究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