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資本搶灘“醫療+保險”市場容量有限叫好不叫座?

自2016年全國首個“保險+醫療”試點醫院以來,醫療軟件商、保險公司、電商巨頭等多路人馬紛紛入局,試圖利用互聯網、AI等新科技打開突破口。

10月25日,平安集團旗下平安醫保科技發佈“雲享e通”智慧商保服務解決方案。

據悉,該方案利用AI智能科技,以連接患者、醫院、保險公司的商保醫院聯網平臺為基礎,遠程調閱平臺為核心,以線下共享平臺為補充,具有業務系統、管理體系、線上能力、線下用戶四大核心模塊功能,實現了保險客戶零診療材料申請理賠,與保險公司共享信息並提供保險運營風險篩查支持。據悉,試運行期間已得到30餘家商業保險公司響應。

據瞭解,一件普通的理賠審核調閱病歷,時效從傳統的4天縮短至最快20秒鐘,一名調查服務人員,從傳統的一天完成3件任務提升至超過30件任務。

平安醫保科技董事長兼CEO高菁對此表示,平安醫保科技作為平安集團旗下大醫療健康板塊的核心成員之一,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驅動管理式醫療服務平臺”,近年來持續深度賦能“互聯網+商保”,旨在為行業打造一個互聯互通、能力共享、輸出便民服務的互聯網平臺;“雲享e通”正是針對商保調查領域的痛點與難點所生。

不過,商業保險市場規模並不大。瑞銀證券醫藥分析師趙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醫保支出為1.4萬億元,根據40%用於買藥、報銷比例五成粗略計算,醫保在藥品的話語權佔約1萬億元,為市場驅動力。而藥品市場在2017年不過1.3萬億元-1.4萬億元,由此醫保之外的商業保險等支付總規模才3000億元-4000億元。”

趙冰的預測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基本一致。2014年以來,商保複合增長率40.4%但自2016年開始增速下滑,2017年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389.5億元,同比增速跌至8.58%。

不過,趙冰指出,在醫保控費的現狀下,醫院更有積極性與保險機構加強合作,市場前景樂觀但仍需漫長的培育過程。“商保在國內接受度不高,且保險公司並未與醫院系統對接互通,一些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直賠僅能在單獨劃分出的‘院中院’中實現。”

因此,構建醫院數據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共享是商保進醫院的核心。如果醫療合作網絡不夠大,易引發商保理賠重複、高額賠付等問題。

成立兩年以來,平安醫保科技加速跑馬圈地,至今其商保醫院聯網平臺已接入3000家醫院,影像調閱平臺覆蓋1000家醫院,地級市網點分佈近300個。事實上,除了保險系,還有騰訊、以及萬達信息等為醫院提供信息化服務的企業也紛紛“下場”。

據萬達信息某高管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紮根醫療信息化行業20年,目前萬達信息已服務醫院過萬家,已中標將服務醫院2.6萬家,與多家保險公司均有合作。”

根據財報,萬達信息今年6月份中標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平臺”,建成後將連通全部32個省級平臺,進而連通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事實上,平安醫保科技脫胎於平安養老險事業部,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平安醫保科技的優勢在於對商業保險和醫保的深入理解,並能提供一攬子綜合服務方案。”平安醫保科技商保自動化產品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各路资本抢滩“医疗+保险”市场容量有限叫好不叫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