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肆虐之下,中國企業韌性生長的故事

疫情全球肆虐之下,中國企業韌性生長的故事


疫情全球肆虐之下,中國企業韌性生長的故事


來源:華略創智(ID:HUALUETT)

有遠見的企業能夠表現出明顯的韌性,並利用韌性戰勝潛在的破壞性衝擊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最終走出困境。

有時候,生活遠比戲劇更離奇。2個月前,當舉國上下都在全力抗擊疫情時,國內企業生產經營的停擺,讓我們忍不住擔憂,某些國家會不會藉機對我們進行壓力測試,把中國逐漸排擠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該怎麼辦?


在我們還沒有思考出答案的時候,2個月後的今天,我們突然面臨相反的問題:萬一因為疫情全球蔓延無法控制,“世界工廠”的全球供應鏈、消費鏈被迫中斷,國內龐大的產業分工體系何以維繫,天量的外貿產品怎麼處理?數以百萬計的企業怎麼活?


若無交通,何來流通;若無流通,何來交易;若無交易,何需生產。覆巢之下無完卵,再怎麼努力挽救,也改變不了全球史上最大的經濟大停擺已經發生的事實。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齣口大國、第二進口大國,在歐美大面積的封國封城、關廠閉市下,中國必然會承擔難以估量的損失。


沒有人能接受突如其來的厄運。但正如某國總統說的,也許這就是人生(在他的國,權貴優先得到核酸檢測的機會)。看起來很不公平,但這就是現實。


有句流行語說“人生那麼長,誰沒有遇到過幾個渣男“(這裡僅是引喻)。我們就當新冠病毒是此生遇到的最大的渣男,因此不小心摔了跟頭。


但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摔跤不可怕,重要的是擁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能力。這就是人生的韌性。企業也需要那麼一種韌性,既能把握風口快速生長,還要在沒有風甚至逆風的時候,依然具有翱翔的動力,至少要保證不會摔死。


如果大形勢好的時候,你賺得缽滿盆滿,然後大量招人、快速擴張,一旦危機來臨就慌不擇路,甚至導致休克而亡。說明這個企業離成熟還很遠,因為它沒有儲備過冬的糧食,因為它對待突變沒準備後招。


“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下,應該沒有人會懷疑這個判斷。因為大國的角逐天平、分合態勢發生了明顯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商業模式極大改變人類生活生產方式,加上不期而遇的自然災害,要求企業必須培養強大的“逆商”,有意識地培養逆勢增長的基因。


好在,經歷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遭受過金融危機、反傾銷打壓、生產過剩,以及近年中美貿易摩擦誤傷的中國企業,不再是野蠻生長、卻隨風飄蕩的蘆葦,而是盤旋而上、善於借勢的青藤,韌性成為他們品格的一部分。


疫情全球肆虐之下,中國企業韌性生長的故事


尤其是,他們正在慢慢學會應對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已經不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慌不擇路、如鳥獸散,甚至只能乾等著政府輸血救命。


近日,因為課題研究需要,筆者在長三角部分市縣調研製造類企業的復工復產以及全球疫情蔓延對全年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情況。當政府在操心全年增長目標以及企業的生死存亡時,有幾組數據出乎我們的意料。


目前,多數地區的整體復工率能達到85%以上,但極少數能做到100%復工復產,因為湖北或武漢的員工還未復崗。當然,他們很快就會奔往”世界工廠“的各條戰線上,因為3月28日,國家衛健委宣佈,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


政府在免徵賦稅、貸款貼息、減免電費、緩交或減免社保、包車包機接員工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給予企業極大的優惠,企業也是對這種精細化服務表示感動。


談到關於疫情全球蔓延對企業的影響時,有些企業表示,他們在加足馬力生產,因為出貨量逆勢而上,如筆記本、平板電腦等電子消費生產廠家。


因“禁足令”催生在線文娛、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的井噴,導致對電子消費品的需求有所提高,引發一輪電子產品採購潮(筆者最近也買了一臺)。當然,這類企業的市場主要在國內。


有些企業表示,當前企業運營基本正常,雖然1-2月份政府要求停工對企業產能有影響,但3月份時大部分產能已經恢復,訂單履約可以堅持到6月份,如果下半年全球疫情好轉的話,全年出貨量可做到與去年持平。這部分企業大部分業務在國內,一部分在海外市場,這一增一減,還算樂觀的。


也有部分全外貿型企業表示,受疫情影響較重,尤其是終端市場在歐美的代工企業,下半年可能會遭遇客戶要求緩交貨甚至停止供貨的要求。


而汽車零部件企業,因國外整車廠商停產而導致經營困難。對他們來說,轉型轉產是很艱難的事情。但從影響來說,他們已經準備好30%的虧損空間。這些企業也基本憂而不慌(困難日子已經開始很久了)。


當然,由於調研樣本的關係,以及各地各類企業的業務板塊、市場結構、技術水平不一樣,以上調研不一定具備完全的代表性,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種可以忍受市場”無常“的韌性,而不是隨波逐流。


原來,大量製造業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市場競爭壓力和消費習慣快速變化的背景下,一直在尋找供應端的國產替代和消費端的國內拓展,基於核心競爭能力的多元化生存已經是常態。


疫情全球肆虐之下,中國企業韌性生長的故事


比如崑山某臺資代工企業,早在過去幾年就開始產品的轉型,積極跟蹤研究快速發展的電競市場,及早佈局電競類電子產品零部件和整機生產業務,今年以來反而逆勢增長50%。


其實不存在逆不逆勢,因為2個月的抗疫勝利後,中國電競市場必然按照其快速發展的路徑繼續精彩,各個大城市都在打造能讓年輕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市場,紛紛提出電競會展、電競之都的建設目標。2個月的停擺只是一個下蹲,暴風過後,活下來的必然會繼續“活”起來。


而且,這兩個月的抗疫進程中,我們欣慰地看到,全領域的製造企業很快開啟危機應對模式。


OPPO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明永說,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我們會繼續深耕已經進入的市場,我們有信心保障全球業務穩健經營。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突發疫情非常考驗企業自身的“免疫力”,格力電器充分考慮國家和市場需要,嚴防嚴控確保生產,堅持創新自主研發,在這場特殊戰役中展現出了龍頭企業的“免疫”。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表示“從2003年‘非典’來看,疫情結束後,汽車消費會迎來一個小高峰。比亞迪對疫情後銷量增長保持信心,目前我們各項推進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同樣努力從危機中扭轉被動局面的還有平安集團。平安智慧城市在疫情發生之後推出醫學智庫AskBob及新冠肺炎AI遠程閱片系統,既幫助市民在家做一些疾病的排查,也幫助醫生在更短時間快速出具診斷報告。


豈止製造業企業,服務業也在韌性生長。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的發展韌性進行了一次“應急訓練”,在“磨鍊”企業線下業態發展韌性的同時,也使得在線服務、在線消費、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成為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民眾的生活日常。


雲海餚是一家京滬熱門網紅餐廳,這家主打雲南菜的餐飲企業在全國擁有 150家直營店,曾上榜央視財經頻道“最受消費者歡迎十大餐廳”。


疫情全球肆虐之下,中國企業韌性生長的故事


對於非常注重線下用餐體驗、堂食佔營業額比例超過90%的雲海餚而言,每天都在血虧,目前的營業額也不過是正常營業額的20%多一點。


但是雲海餚迅速調整生存戰略,從線下堂食轉到線上零售業務,開啟全員營銷模式,讓半成品菜進入商超,向社區供應蔬菜,發力食材零售業務。


“我常開玩笑說,我們都快變成一家微商公司了,全員在進行朋友圈營銷。”創始人趙晗說。當然,平臺化也是一個趨勢,未來的雲海餚不再是餐飲企業,而是提供美食的企業,一家讓不同的雲南食材滿足不同場景需求的公司。


這雖然是開玩笑,但卻是歷史的經驗。那些偉大的企業都是經歷過各種危機後的堅強的倖存者,一旦全球疫情的烏雲散去,這些企業的韌性基因優勢將再次展現出來,全球市場也許可以期待它們的韌勁能夠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


實際上,韌性的企業一定是多向度的。他們不但能敏銳地發現客戶的需求,同時也一直在尋找新的潛在客戶,用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這就是韌性企業的自適應能力和“重構性學習”意識。


前有云海餚、西貝、青年餐廳等21個餐飲企業和生鮮電商盒馬“共享員工”,後有招商銀行聯合海底撈、華為、蔚來汽車等多個品牌組成“逾越者聯盟”,應對疫情帶來的生產和市場環境變化。


而在疫情“全球化”的非常時期,部分“人民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的製造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應變速度和果斷措施,開足馬力協助全球抗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激盪四十餘年,曾面臨多重挑戰和壓力,高質量發展靠的從不是風口上的豬,而是潮水退去之後中國企業的韌性。


所以,對於我們而言,比保增長更重要的,是允許或者說經得起短期下降的心態,不再妄求經濟增長的一直長虹,而是尊重"潮起潮落"的常識和規律,在下蹲中積攢起跳的力量,在退潮中準備遠航的風帆。


所以,韌性地活著,也許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記得2008年,中國GDP的增長率是9.65%,現在回過頭來看,那絕對是很高的增速。但當時的我們,其實一開始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前一年的增速是14.23%。而這一次斷崖式下降,終結了中國經濟從1999-2007年(7.67%到14.23%)連續8年的一路走高。


過去20多年,雖然中國已經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有10年。但我們曾經容不得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要慢。


當然,保持適當的增長就是保就業、保民生、保信心,所以這些年的中高速增長(雖然增速是持續下降的)為我們培養企業的韌性留足了時間。


疫情全球肆虐之下,中國企業韌性生長的故事


韌性是我們面臨風險時需要的心理素養。

有遠見的企業能夠表現出明顯的韌性,並利用韌性戰勝潛在的破壞性衝擊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最終走出困境。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感知和適應市場的真實變化,根據動態反饋的需求來擴展和完善業務模型,圍繞客戶需求,重新進行自我定義。


這個世界從來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每一份用堅韌加持的生意都不會被辜負。因為,凡是願意付出持續努力的,都值得相信並期待。一旦春風拂來,它們會最先生長。


時間會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